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仝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用药规律及治疗思路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异常的浆细胞浸润骨髓及髓外组织,并合成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其轻链,可引起骨骼疼痛、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不全及免疫功能异常等[2]。在生活方式、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导师李仝教授从事中西医肿瘤血液方面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特色。本研究将通过研究导师的临床病案,探讨和总结导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经验,归纳导师治疗本病的辨证分型、用药规律,提炼出基础方,从而总结出导师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思路及学术思想。本研究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共2篇。第一篇为中医综述,回顾了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研究进展:中医对多发性骨髓瘤病名的认识、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历代医家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辨证论治、专病专法、分期治疗)。第二篇为西医综述,总结了西医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治疗。本研究第二部分为李仝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经验总结。目的:结合导师30余年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总结导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的思路。结果:导师认为肾虚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病机,其病位在肾,与脾胃密切相关。先天肾精亏虚,后天脾胃不足,导致瘀毒痰之内外合邪,从而发病。导师提出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证型有:痰毒瘀阻、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导师在诊治过程中注重问诊及舌、脉,治疗上多法并用,用药灵活。本研究第三部分为数据挖掘研究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李仝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用药规律对象:纳入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由导师李仝教授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病案资料,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案211 张。方法:采用spss22.0、IBM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分析,对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关联分析,总结数据的分布特征及类型,实现数据挖掘。结果:①用药分布:处方中共出现200种药物,其中60种药物出现频数大于20次,炒麦芽(193次)、生黄芪(191次)、生杜仲(178次)、生薏苡仁(144次)、茯苓(125次)、白芍(125次)、白花蛇舌草(106次)、鸡内金(104次)、续断(102次)、当归(100次)、炒白术(91次)出现频率最高;频率大于20的药物中,四气属“温”的最多,为1507次,“寒”、“平”、“热”依次为1145次、873次、32次;五味属“苦”的最多,为1675次,“甘”为1056次,“辛”为886次,“淡”为269次,“酸”为259次,“咸”为82次,“涩”为40次。药物功效以化湿、养阴、清热为主。②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常用的药物有炒麦芽、“炒麦芽—生黄芪”,支持度计数为180;“生黄芪—杜仲”,支持度计数为172;“炒麦芽—杜仲”,支持度计数为168;其次是:“生黄芪—车前子”、“炒麦芽—生薏苡仁”、“杜仲—车前子”、“生黄芪—生薏苡仁”、“炒麦芽—车前子”、“杜仲—生薏苡仁”、“生黄芪—茯苓”、“生黄芪—白芍”。③舌苔:舌红(24.2%),舌暗红(43.1%),舌淡暗(11.9%),舌嫩(3.3%),舌尖红(1.0%),舌紫暗(2.4%),舌胖大(18.2%),舌齿痕(6.2%),舌瘀斑瘀点(10.9%),舌淡红(11.9%),水滑舌(1.4%),苔燥黄(5.2%),苔少(4.3%),苔燥白(1.4%),苔厚(11.4%),苔白腻(7.1%),苔薄黄(18.5%),苔薄白(14.2%),苔黄腻(42.7%)。④辨证分型:以痰毒瘀阻、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最常见。⑤症状分布:以手足麻木、乏力、汗出、眠差、口干出现频率最高。

⑥基础方:

生黄芪、当归、白芍、茯苓、生薏苡仁、桂枝、杜仲、续断、炒麦芽、鸡内金、车前子、白花蛇舌草。结论:导师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其辨证分型多为痰毒瘀阻、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其中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型多见。在治疗用药上,导师根据不同证型施与不同治法:痰毒瘀阻型,予以化痰祛瘀、清热解毒;湿热内蕴型,予以清热利湿;肝肾阴虚型,予以补益肝肾、滋阴降火;脾肾阳虚型,予以健脾补肾。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多根据多发性骨髓瘤肾虚为本的基本病机及与脾胃相关的特点,常加用脾肾同治药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