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因“鸡肋”事件而死?没那么简单,曹操杀他其实另有深意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是因为屡次擅自揣测曹操的心思,导致曹操心生厌恶才因此被杀的。在真实的历史中,杨修的自作聪明、不懂藏拙和“鸡肋”事件也是真实存在的,但导致他身首异处的最终原因却远远不止这些。
实际上,自打杨修踏上了这条仕途,他就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说到“四世三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包括袁绍和袁术在内的汝南袁氏。然而,在东汉末年,“四世三公”却并非只有袁氏一家。杨修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家族,而他的家族最大的荣耀则源于“垓下之战”。
杨修的家族同样也是“四世三公”,其名声之显赫、势力之强大比起汝南袁氏丝毫都不逊色。只可惜,随着杨修在曹操麾下的大起大落,他的整个“弘农杨氏”家族也因此衰败,并在三国时期走向了没落。
——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
——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在最初担任曹操麾下主簿的时候,实际上还是很受曹操器重与信任的,但他的不懂藏拙,在《三国演义》和正史中也有着相似的记载。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屡败。就在战事陷入胶着状态之际,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块儿鸡肋,便顺口以“鸡肋”作为当晚的口令。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自作聪明地根据“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来擅自断定主公曹操即将下令撤兵。随即,杨修便命令手下兵士们即刻收拾行装,做好撤军准备。
怎料,曹操夜间巡视营寨,见寨内将士早已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大吃一惊。经询问得知,又是杨修在妄自揣测自己的心思,还付诸了行动,曹操勃然大怒:“汝怎敢胡言乱语,扰我军心!”随后,便命令帐下刀斧手将杨修就地正法,并将其首级号令于辕门之外。
与演义不同的是,在正史中,曹操其实并没有因为“鸡肋”事件而迁怒杨修,更没有以扰乱军心之名将其斩杀。只不过,是因为杨修的自作聪明和不知收敛,才为他的身首异处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自作聪明,杨修还不至于落到最后的凄惨境地。最要命的是,杨修还做了一件很多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事情,那就是他还参与了曹丕与曹植间的夺嫡之争。
杨修入仕后不久,便和曹植关系甚好,就在曹操考察曹丕与曹植二人能力的时候,杨修还曾多次为曹植出谋划策。在写给曹植的书信当中,杨修竭力表达着自己对曹植的思念和敬仰之情,其言语间所表现出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过了主仆间的关系,也实在是让人很难不怀疑到杨修背后的弘农杨氏。
最后,在杨修的帮助下,曹植在这场夺嫡之争中一度取得了很大的优势。然而,这二人却并没有因此安分一些,反而是在曹操出征期间醉酒误事,狂妄至极的走了天子御道,此时更是招致了曹操的勃然大怒。
不久之后,曹操正式确立了曹丕的继承地位,曹植也正式出局了。自此,杨修的仕途也已经悄然走向了尽头。
事实上,杨修的死并不只是因为他的自作聪明,令曹操真正忌惮的,恐怕还是弘农杨氏家族几百年来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在这样的势力背景下,杨修的才智与机敏,怎能不让曹操心生担忧与怀疑。
毕竟,为了巩固曹魏集团的基业,曹操不但对旧汉臣的势力开始一一清算,甚至不惜牺牲了长期跟随他的谋士荀彧。
而作为东汉末年名臣杨彪之子,杨修的母亲袁氏又是袁术的亲族,他不仅身负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的双重血统,且家族又是妥妥的汉室铁杆。因此,很难令曹操放心,而他的死也是必然的。
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杨修及其世族背后的强大根基,令曹操时时刻刻都犹如芒刺在背,而他的死无疑就是曹操对亲汉世族们所发起的严重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