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山川书局
12月初的时候,山川网曾经推送过一则投票,内容是:如果山川网准备开设全国首个线下网点,你希望是在哪座城市?
当时有几百位朋友参与了投票, 每一个候选城市,都有一定数量的朋友支持。也有朋友询问,这个“线下网点”,究竟会是怎样的一种模式呢?
现在,答案终于可以揭晓——山川网的首个线下网点,将以“山川书局”的形式展开。而城市,我们最终选择了广州。
一言以蔽之。
山川网的梦想,往小了说是帮助更多人做好人生选择,往大了说是改变中国人的世界观。
而这些梦想,显然不是通过只做一家纯粹的线上媒体,能够实现的。
山川书局,是一种可能性,一种可以让山川网距离梦想更近一步的可能性。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个起点,如果可能,我希望未来还会有山川旅社、山川旅行、山川教育等等美好事物陆续诞生。
为什么会选择广州
就像一个月前,那则城市投票中的选项设定一样。十大候选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重庆、武汉、青岛,在前期我们的选址时,都是一视同仁,一同比对的。
这十座候选城市,分别位于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等各个行政大区,且基本都为各个区域的中心城市。优先选址以上城市,是因为这些城市一方面综合营商环境最为优越,另一方面交通便捷,可以较好地辐射周边较大区域。
同时,我们还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阶段,外来人口总量等诸多细节因素。尤其是在选址期间各城可以找到的,合适位置和成本的空间,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因素的重中之重。经过再三比对之后,广州,凭借出色的性价比,成为现阶段我们的首选城市。
但需要告知大家的是,首家山川书局定址广州,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更好地试错。伴随着模式的日趋成熟,山川书局必将会向更多城市播种、开花、结果。希望大家,给我们更多的时间与耐心。
作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州的总面积超过7400平方公里。虽然城市选定了广州,具体地址,又该选择哪里呢?别着急,在此之前,我们不妨现在看看,“广州”之名,究竟从何而来。
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朝,岭南越族和中原楚国人民已有来往,特建“楚庭”来纪念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设南海、桂林、象三郡。其中南海郡治设于番禺(今广州)。建城由此开始,迄今2200多年,东吴孙权由原交州分出南海、苍梧等四郡,设为广州,州治由广信(今梧州封开一带)迁至番禺,广州之名由此而来。
古代广州曾有三个政权建都:秦末南越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国”;清末明初维持仅四十天的“南明”。
现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为古南海县衙所在,故冠以“旧”字。山川书局的所在地,正是六榕街道,旧南海县社区的一栋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距今已接近百年历史的民国建筑。
六榕街地处广州传统中轴线上,有案可查的历史达2200多年,辖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内涵丰富。
西汉南越王墓、三元宫、六榕寺、南海县衙遗址、将军府遗址、广州大北门遗址等筹集其间;南越开国之君赵佗、宋代文豪苏东坡、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当代文学巨匠欧阳山留名史册。
海珠遗石、鲍姑治病救人、仙鹤惩罚贪官等民间故事流传甚广;越王井、吊碑井、扎龙井、百灵路、仓前街等历史遗迹流传至今。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厚,由此可见。
旧南海县街,此街之得名,源于这里在1926年8月17日南海县县署正式迁往佛山之前,一直是南海县的辖区,并且是县署的所在地。而在民国以前,广州城(即省城)本身并无直接建署,而是分属于番禺、南海二县分别管辖,而城西归南海县所管。
古代的广州城,虽然是省治和府治的所在地,但城区却归南海和番禺两县共同管辖。南海县署隋时设在今兰湖里,元代迁至子城(即中城)内,明洪武二年建于现在的旧南海县街,直至明朝灭亡为止。
这南海县署的周围环境,就好像一个宗教的博物馆,集儒、释、道清真之大成。
在它的东边有六榕寺,六榕花塔高高矗立其旁。在它的北边有历史悠久的光孝寺,梵院钟声清晰可闻。在它的西边有天庆观(观址在今祝寿巷)。在它的南边有伊斯兰教的怀圣寺,光塔耸立云霄。另外在光塔寺之旁还有南海学宫,奉祀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
山川书局定址六榕街道与旧南海县社区,其实就是选择立身于广州两千余年的文脉之上。这与我们的初心与梦想,显然再匹配不过。
旧南海县社区的建筑精华是在惠吉东、惠吉西的建筑。这些闹中带静的华侨老房子,是目前广州市内保持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西式建筑群。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很多华侨回乡置业,当时惠吉东、西路的南面惠爱西(今中山六路)和惠爱中(今中山五路)都是商业中心区,北面则有着宽阔的田野、起伏的山丘,旺中带静,是个居住的好地方。所以很多华侨选择此地建房,这里已形成了一个华侨居住区。
据《广州市志》对惠吉东、惠吉西路的介绍,称“1930年华侨置业公司购清代右都统署地建成。因在惠爱街北,兼取吉祥之意,故名。东段为惠吉东路,长156米,宽5.3米。西段为惠吉西路,长156米,宽8米”。因此这一带旧房子距今已有近80年历史,而且是统一修建,所以整体风格划齐一致。
惠吉东、西华侨楼房,多为三层楼高,红砖墙、钢花窗、小阳台、水泥梯,檐门、围墙或屋顶楼均有琉璃瓦剪边,中西合璧,岭南特色浓厚,是一片文化氛围较浓厚的民居群,她集富有岭南、西式特色的竹筒楼,既可以看到很明显的西方建筑艺术风格,也留有广州旧式民居的痕迹,而且规格比其他地方要高档,还从西方引进了抽水马桶、浴缸、地砖等。也有个别庭院式的别墅。
不管是路,还是坊,均可以驶入小汽车,可见当年繁华的盛况。有人说,当时的居民多属新兴小资产阶级,所以这一带当时被称之为“小资街”。周边人们又称之为“红楼”,与沙面的西式建筑群有类似之处。但沙面当时是租界,多是作为办公用途,而惠吉东、西路以小型公寓为单位,也有个别庭院的别墅,大多是华侨、侨眷、侨属居住。
山川书局,就位于中山六路惠吉东11号的二楼和三楼。
出至中山六路则人声鼎沸,入至惠吉东街则清静悠然。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出则市井热闹,入则古朴静怡。
正在完善中的山川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