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读089|四世三公的袁家,到底是什么来头?

各位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了,三国的开篇,交代完刘关张和曹操之后,便说的是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一起,召各地军阀进京图谋杀十常侍的事,结果何进反倒被一帮太监杀了,董卓与袁绍闹翻,袁绍出逃,和曹操一起组织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越,袁绍因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家,所以被拥立为十八路联军的盟主。三国的故事由此轰轰烈烈地拉了开来。
老衲今天说的不是三国不是袁绍,想给各位说一说袁家这个“四世三公”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四世三公”,是指袁绍家往上溯四代,一直到他高祖父,每一辈里都出过位居三公的大官。而袁家在东汉末年是一个大家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其势力,不逊于东汉初期和中期的“邓、耿、窦、梁、马”五大家族。
这么大一个家族,人员众多,关系复杂,老衲怕说不清理不明,特画一幅袁家主要人物关系图,列于下:
袁绍本是袁逢庶子,后来过继给袁成,故此处将袁绍标注为袁成之子
下面,老衲挑几个袁家人的故事说说吧,袁绍和袁术的事情留待三国,这里暂且不表。
袁安:一个又懒又倔的老头子
袁家的兴盛,应该是从袁安开始的,虽然他爷爷在西汉末东汉初也做过官,但那是芝麻粒大小的,不值一提,他爹袁昌史书中没多说,事迹不详。
到了袁安,袁家就怎么突然飞黄腾达起来了呢?《后汉书》中有一个神化了的故事。说是袁安他爹死了,他妈让他去给他爹找一块风水好的墓地。袁安就在外面到处寻摸,路上遇到了三个书生,相互就聊起天来,书生问:你慌慌忙忙地想到哪里去呀?袁安说:我给我爹找墓地呢。书生随手一指,说:不用找了,听我的,就埋这里,保证你们家可以世世代代做大官。话一说完,三个书生一眨眼就不见了。袁安知道遇到神仙了,于是就把他爹埋在了那个地方。
这当然是鬼扯的,当不得真。下面说正事。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故事,叫“袁安卧雪”,这个故事《后汉书》没有收,是晋朝周斐《汝南先贤传》里的。话说有一年冬天,大概在袁安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京都洛阳一带纷纷扬扬地一连下了十多天大雪(小冰川纪?),地上积雪有一丈多厚,封路堵门。洛阳令到下面巡视灾情,访贫问苦(洛阳令怎么下访到汝南去了?)。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出门谋食。来到袁安家门口,大雪封门,无路可通,洛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死了,就叫手下人凿冰除雪,破门而入,进去看见袁安趴在床上,蜷在被子里,就剩一口气了。洛阳令问袁安:你怎么不出门去找吃的啊?袁安回答:大雪天里每个人都又饿又冷,我不应该再去麻烦别人!洛阳令于是就认为袁安这个人品德高,举他为孝廉。
袁安由此而踏上了仕途。
老衲我呸!!!
为什么要呸?那个时候,是刘秀死后几年,明帝初接位的时候,东汉王朝一片欣欣向荣,一般人家都有那么点余钱余粮,碰到大雪,不至于为口粮发愁。说大雪积了一丈多厚,有点夸张,加上古时度量衡与现在不同,那时候的一丈,相当于现在的两米出头。好吧,算两米。两米的多的雪,左邻右舍的,都活得很正常,家家扫雪开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但偏偏袁安他一个四肢俱全的大活人,为什么躲在被窝里快饿死呢?
一个字:懒!你看他,三十岁的人了,还没老婆。要问老衲怎么知道他没老婆?上面说了呀,洛阳令到他家,只看到他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呀,没见他有老婆。真要是勤快一点,到了三十岁肯定能娶到媳妇的。而且,这下雪的这些天里,每天除掉一点雪,也不至于最后两米多高的雪封门。
就是这样一个懒鬼,宁可饿死,也要躺在床上,到了最后,自我表扬说不想麻烦别人。要按老衲说,这种人饿死了活该。但偏偏世人都被他感动了,不仅由此当上官,后人还把他作为“感动中国道德模范”,不少名人以“袁安卧雪”作画,现在这些画,在拍卖行都可以卖出天价来。下面给大家晒几幅。
民·傅抱石《袁安卧雪图》,拍卖行估价1000万元
唐·王维《袁安卧雪图》
后来袁安一步一步地往上升官,从县令、太守到河南尹(负责京城治安),后来进入中央,从太仆到司空、司徒。最后死在司徒任上,年约六十多岁。
当时他在做任城县令的时候,楚王刘英谋反被废,牵连到几千人被抓起来,汉明帝要求尽快审结此案,这个案子就交给了袁安,但袁安是个县令,官太小,于是升他为楚郡太守,专门负责这个案子。谋反这是个大罪,很多被抓的人受不了严刑拷打自杀了。袁安接手后,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释放了一大批人,这可把手下的人吓坏了,纷纷跑来劝袁安,说:这是皇上亲自交办的大案,那些依附楚王的人都应该是和楚王同罪,都应该杀头的,大人你放走了这么多人,皇上是会生气的啊。袁安说:怕个球,出了事一碗都是我的,不关你们的事。刚好这时候汉明帝不想把事情搞大了,看了袁安要求放人的奏折,也同意了,最后有四百多家,少说也有一千多人无罪释放了。
这些人,多少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这不杀之恩记到了袁安的头上,老衲估计就是因为这个事,袁安后来才屡次得贵人相助,得以平步青云。
后来袁安做河南尹,也抓了不少人治罪,但他从来不以“贪污”的罪名抓人。他常常对人说,凡是想做官的人,大点的官,都希望做宰相,小一点,也希望能当个牧守,这是人之常情,何必要用过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呢?我袁安不愿意用这种罪名去毁人前程。这话一传出去,袁安在官场上的名声那是越来越好,十年之后,他进了中央做太仆。
袁安最为出名的事,就是反对窦宪攻打北匈奴,很不给窦太后面子。窦宪的故事,老衲前面详细说过,这里不多说,当时为了这个事,袁安没少在朝堂上和一品大员吵架。在此之前,章帝时,为制定对付北匈奴的政策,他就和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大鸿胪桓虞吵得不可开交,还以辞职相威胁,章帝最后向着他,先后让他顶替第五伦做司空,再顶替桓虞做了司徒。
等到和帝时,窦宪攻打北匈奴的时候,他联合司空任隗一起,和其他朝廷重臣包括窦太后在内,吵了十多次,还把窦家的亲信官吏四十多人给免了职,到最后,窦宪得胜回来后,两人站在大殿之上你骂我我骂你,搞得最后窦宪急了,拔出剑来,说,你信不信老子砍死你?袁安说,好啊,你砍啊,你不砍老夫还不依……
就这么吵来吵去,吵了几年,袁安这个倔老头,终于吵死在司徒任上了。
袁闳:一个又懒又宅的啃老族
袁氏一族,往下去的虽然当大官的不少,但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偏偏一个没有当官的,叫袁闳,可以说一说,因为他充分继承了他的高祖袁安的秉性,不仅懒,还宅,美其名曰隐居在家,其实就是宅在家里啃老。
话说袁闳这个人,年纪小的时候还是很吃苦耐劳的。《后汉书》说,在他小时候,他爸袁贺在彭城(现在的江苏徐州)做国相,他一个人偷偷从老家汝南(现在的河南驻马店)跑去看他爸。这两个地方,直线距离也有300公里,袁闳这孩子靠着一双腿,硬是走了过去。见了他爸之后,回老家时,他老爸要用车送他,他说自己晕车,不肯坐,又走了几百里路回了老家。
后来他老爸死了,袁闳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政府部门几次召他去做官,他都拒绝了。他住在一间破屋子里,种种田,读读书,日子过得很清苦。他做大官的叔叔袁逢、袁隗说要给他送点米送点钱,他也一概不要。
后来,这疯孩子疯得越来越严重。袁闳认为逢此乱世,他们袁家却富得流油,这太可耻了,他决定要去隐居,不和这个可耻的袁家发生任何关系。
袁闳和袁绍、袁术他们是同辈,但在董卓刚刚祸乱朝纲的时候,汉朝的江山还没乱得不可收拾,何况他决定去隐居的时候,离董卓作乱还有十多年之久。
但袁闳决定隐了,当他把头发披散,拟出一个深山密林的“隐居攻略”时,忽然觉得不妥。哪里不妥呢?他琢磨着:我老娘还在哦,嗯,父母在,不远游,那还是等老娘死了再隐居吧。
各位看官,你道他是怀着孝心么?我呸!!!
请看看袁闳他是怎么做的。他自己修了一间小土坯房,围着土坯房修了一个小院子,重点是,这个院子没有门!只在上面弄了一个小窗户!然后呢,他就躲在这个土坯房里,吃喝拉撒都在里面(真不讲究个人卫生啊)。吃的哪里来?让他老娘给他送来,从窗户里递给他。他也只见他老娘一个人,其他的人,就算是自己的老婆伢也不见,真是奇哉怪也,这天下大乱,和他老婆伢有什么干系?
就这么着,后来他老娘死了,他也不出来参加丧礼,还继续蜗在那个土坯房里。后来是谁来给他送饭,老衲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他一直呆在里面,呆了十八年,直到死翘翘,死的时候五十七岁。
唉,偏就是这么一个又懒又宅又啃老的家伙,又有无数人认为他有节操,有道德,是世人的榜样。老衲曰:啊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