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臆解
《读史方舆纪要》八十《长沙府·湘乡县》中载:“韶山,县南四十里,西有三峰,其山绵亘百余里,湘潭、湘乡、宁乡诸山皆其麓也。”韶峰为韶山最高山峰,海拔518.5米,又名仙女山、仙顶灵峰,皆与韶氏三女升仙有关。王闿运在光绪刊《湘潭县志》中载:“西北山之首曰韶山。西界湘乡,东为书堂山。云湖水出焉,东南流七十里入于涟。其中多竹、兰、石炭。旧云:韶氏三女居学道,凤衔天书至而仙去。”韶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景仰的地方。传说舜帝南巡来到韶山,见此地风景宜人,心情十分愉快,便令随从奏起了韶乐。这一奏,但见百鸟齐集,飞禽走兽闻声而起,欢歌起舞,令人心驰神往。后来,人们根据舜帝用韶乐引来百鸟的故事,将此地命名为韶山。韶山的“韶”字,拆开正是“音”、“召”。以“韶”字命名的地方,还有韶山冲、韶峰、韶河等。影响最大的还是韶山为帝王之地的传说。据说,清朝皇帝乾隆曾断言,韶山是块风水宝地,500年内必出真命天子,此人的姓必是“反手掌乾坤”。此说未免出于附会。乾隆皇帝居然能预见到两百多年后韶山的毛氏掌管天下,未免神乎其神,但不管是真是假,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它,因为毛泽东的崛起证明了这一点。乾隆之预言,或是出自后世文人骚客好事者之附丽。真正可考且有文字存世,作出惊人预见的第一人,当属名不见经传的韶山举人戴炯。清人戴炯在《韶山毛氏族谱·一修序》中赞曰:“湘之西有韶山……夫山水秀绝,必生奇才!韶山虽不在中州往来之地,赋客骚人所不到,必将有秉山川之秀,追踪古先生其人者,为国之华,为邦之望,使人与地俱传。”这一神来之笔,仿佛天才预言。这似乎是专门对韶山、对毛家将出现伟大人物的惊人预言!且预言得以确证。戴炯作谱序156年之后,1893年12月26日世界伟人毛泽东在这儿诞生,“为国之华,为邦之望”,韶山也“使人与地俱传”。韶山毛氏家族自明初太华公开基到清中后期400年间,一直是耕读传家。经历数个世纪的家族累积,在毛家内部,一股昂然之气,可以说是智与勇,发家与兴国互相融合的磅礴正气正在勃然升腾。乾隆二年,是韶山毛氏第一次举族修谱,建造宗祠。他们通过修谱建祠,激发了家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他们已不满足于大小毛公的传《诗》,也不满足于毛奇龄的注经,他们追慕着拯国家于倒悬的毛遂。戴炯之谱序,文笔优美,虽仅六百余字,以“韶山奇境必出奇才”之惊人预言,道出了韶山毛氏家族内部的一种热血沸腾、不甘沉沦之心声。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常对同学们说,大丈夫要敢为天下奇,要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事,做个奇男子。因此,同学们就送他一个雅号叫“毛奇”。主席在家时,就无书不读,韶山毛氏族谱中的戴炯序,他一定是看过的,影响也是可见的。戴炯之谱序,可谓是毛氏传世家谱谱序中的上乘佳作。今点校如下,以飨同好。
士之奇者不在耳目之中,境之奇者亦出乎耳目之外。湘之西有韶山,山峻以复,泉洁以长,茂林修竹,云气往来,中可烟火百家,田畴沃壤。循流而下,至铁陂,两山相峙若门然。毛氏聚族于此,传十数世,风俗醇厚,储蓄殷饶,古传桃源莫过焉。若使在中原贵游之地,其不入道子之画、柳州之记乎?此境之奇者出乎耳目之外也。六国时,有毛先生遂者,值赵平原君好客重士,而卒略先生。想其交游淡泊,容貌质朴,无以动人者。及其数言定纵使赵重于九鼎,然后服毛先生之奇绝非门下数千人所及。此岂士之奇者不在耳目之中乎?余尝谓,唯奇人雅爱奇境,唯奇境实产奇人。毛先生自归赵后,不知复游楚而衍子孙于楚否?何韶山一区有似乎脱颖者为之卜筑也?夫山水秀绝,必生奇才。韶山虽不在中州往来之地,赋客骚人所不到,必将有秉山川之秀,追踪古先生其人者,为国之华,为邦之望,使人与地俱传。则虽不在耳目之中,而巳非常见及矣。余先君避乱韶山,为外祖瑞芝公之婿。瑞芝公乏嗣,止诞余母,与外祖母俞夫人教以妇职,慈严交尽,余兄弟读书粗就,实有赖焉。余不及见瑞芝公,余母毛夫人常为炯道瑞芝公及旦卿公之贤,皆有一言九鼎之风,惜其丁乱世而以山林老。毛氏自二公外不乏魁梧奇杰之士,而家乘阙然,无所征考。今舅氏修葺家谱,属余为序,余去韶山百里,又以宦游走京师,未暇登山临水,细领其趣,而谱牒所载亦未能亲,序其事独望有人焉。览古慨然,家修廷献,思有裨于国家,垂名于青史,则韶山虽幽,山若增而高,水若增而深,非独毛氏之光,推原所自,抑亦予之光也已。注1:清乾隆二年,毛尔达、毛彝生诸公创修《韶山毛氏宗谱》,是为韶山毛氏一修谱,戴炯序收录于此谱。此谱上、下二卷二册,现国家图书馆有藏,为一残本,仅存卷下。国图的这一册《韶山毛氏族谱》下卷,是由严宝善先生发现,然后送到这儿来的。严宝善《贩书经眼录》有载,云“乾隆二年刻本,皮纸二册,上下册皆刻有封面,经装整后赠送毛泽东主席。又残存下卷一册,赠北京图书馆藏”,指的就是“赠北京图书馆藏”的这一册。国图不怎么声张,《贩书经眼录》印量不多(1994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仅印1500册),看过的无意此道自也不怎么在意,造成了此乾隆本的销声匿迹,故有些学者多称乾隆本已佚,非是。主席藏书中或有存。注2:光绪七年,毛祥纲等人续修《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二修首卷收录了戴炯的《韶山毛氏族谱·一修序》,题为《老谱戴序》。有学者引用戴炯序时,多有称戴炯为光绪七年举人,非是。盖是将二修谱(光绪七年)误认为戴炯作谱序时间。注3:戴炯,清代乾隆间湘乡籍举人。戴炯家住离韶山百里远处,在京城做官。母亲就出自韶山毛氏,他的外祖父是韶山颇有点文教名声的毛瑞芝。注4:《韶山毛氏族谱》经宣统三年毛奇广、毛鸿宾等人三修;民国三十年毛泽钧、毛泽启等四修。三修、四修属二修基础上的续修。在编排体例上有所突破,首先把族谱内容分为两大类,“齿录”算一类,“齿录”以外的内容包括序、凡例、传赞、墓志铭等算一类,即“文录”部分。续修不重复前修的内容,只是增补前修没有的内容。故戴炯的《韶山毛氏族谱·一修序》在三、四修中并未收录。
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孔子偶遇老子,曰:"唉,吾瞧毛天哲这小子亦是蛮可怜的,老写长篇历史考证文章,发到博客、微信朋友圈里却少人问津,更别提友情转发了。咱老哥俩是否该出手帮帮他。"老子说:"天哲那小子我知,他喜欢与吾等古人对话。然其欲证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斯言犹在耳。天哲欲与之辩论不得,惟成文章。班固不亦有预言乎:'夫图书亮章,天哲也;孔猷先命,圣孚也。'且夫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哲作文,惟愿四知尔。"孔子问曰:"何为四知?"老子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孔子曰:"善!文王之裔孙,必复其始。"
关于公众微信号公众号:cnidmao此公众号-先秦史暨毛氏文化-由中华毛氏联谊研究会理事、先秦历史及毛氏文化研究学者毛天哲先生负责维护和运作。不定时为订阅粉丝提供历史、文化、时评、杂谈等原创文章。我用心做,你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