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评价,就没有课程——师课堂评价
每个教师都是质量监测员,既要学会教学,又要学会评价
形成性评价任务与目标的匹配;形成性评价是GPS
旧课堂:教学(35分钟) 练习(5分钟)
新课堂:目标1(教学1 评价1) 目标2(教学2 评价2) ……
如何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
确定评价目标的一个关键原则就是要保证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或匹配。但从现实来看,所评与所教、应学不一致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关键是,如何确保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匹配呢?
1、所评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所学的内容。设计评价任务时,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应有相应的内容主题,这就要求评价任务对学习目标所指向的内容的代表性。因为从本质上讲,所有的评价都是“抽样”。在设计评价任务的时候,所选择的内容不能出现代表性偏差。具体表现在:评价任务要求的知识技能范围与学习目标的规定相同,评价内容应覆盖,但不能超出学习目标涉及的内容范围;评价任务内容分布应与学习目标的内容分布一致,评价内容中的重点应与学习目标的内容重点相一致。
2、评价对学生在特定内容上的表现要求应该与学习目标的要求一致。学习目标中的动词实际上表明了对认知活动的要求,在设计任务评价时需要考虑,给出的任务能否引出学习目标所要求的认知活动。例如,学习目标是“辨认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几何图形”,那么设计的评价任务就应该是要求“辨认”的。如,“给出一个图形,要求学生给图形命名”、“要求学生在一堆图形中找出某种特定形状的图形”,都是能够证明学生能否辨认的。但如果仅是要求你学生“说出某种图形的特征”,就无法引发辨认活动。同样,“要求学生对任意两种简单的图形进行具体的比较”,也超出了辨认的要求。
3、评价方法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所有教师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让学生去写。目标要求不同,收集学生达成要求程度的信息所用的方法也就不同。正如俗语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的评价形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方法也是各有千秋,适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取决于“评价目标”。
4、评价任务的形式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评价任务与目标形式上的匹配不等于一一对应。对于“知识和技能”目标,可以有相应的评价任务与之对应,对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以及更高的“学科素养目标”,有时很难设计与之对应的评价任务。在实际设计评价任务过程中,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还可以是“多对一”。一般来说,所检测知识越单一,创设情境越简单,则多采用“一对一”,使其更具针对性;所检测的知识是重难点,则往往采用“多对一”,反复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检测;而对一些学科核心素养中难以直观检测的部分,又或者是依据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课堂表现等现象来检测学生综合于用知识的能力,则往往采用“一对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