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约茶
胡适:"母亲大人请再寄三四斤茶来"
祖籍绩溪的胡适,自小就出身在上海的茶栈,与茶有着不解之缘。早在清嘉庆年间,胡适的高祖就在上海川沙开创了“万和”茶叶店,卖的是“金山时雨”等徽州茶。到胡适这一代,胡家已经经营茶叶生意150多年。胡适在回忆录里说“这两个铺子的收入便是我们一家四房,老幼二十余口衣食的来源。”
家乡的生活,从小的熏陶,奔波一生的胡适走到哪儿都嗜茶成瘾。他最爱的还是家乡徽州的黄山毛峰与杭州的龙井。在美留学期间,他曾多次写信给母亲烦请她寄茶。
“乞母寄黄山柏茶,或六瓶或四瓶,每瓶半斤足矣”
“前寄之毛峰茶,儿饮而最喜之。至今饮他种茶,终不及此种茶之善。即当来往儿处之中国朋友,亦最喜此种茶。儿意欲烦吾母今年再寄三四斤来。”
在大洋彼岸等着收到家乡茶叶的急切心情,真真是爱茶之人才有的心心念念。
他也在信中向他母亲描绘收到茶后的饮茶情景:“儿室中有小炉子,有时想喝茶,则用酒精灯烹茶饮之,有时有朋友相访,则与同享之。”远在异国他乡以茶会友的悠闲消遣尽现纸上。
“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民国文人之间的茶话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友有茶有闲话叙旧。在动荡的岁月里,幸好还有一杯茶可与友同饮,慰藉人生。,
1914年6月5日,韦女士邀约同伴出行,胡适说,要是你们散步归来,能到我寓所玩,当烹茶相饷。后来二女过来应约,他也烹茶招待。与胡适同居的法文教员很惊诧,教员之前约女,颇受挫折。目睹胡适的“约茶”大法后,顿时脑洞大开。
梁实秋与徽州人有缘,他用同样的口吻,写胡适,写程季淑。古徽州最出名的就是茶,许多人家都是世代种茶为业。胡适家族是,程季淑也是。只不过,胡适家族南下去了上海,程季淑家族北上去了北京。
他们通过朋友相识时,都在上学。因为同好茶,约会的地点也多选在幽静的茶馆。他们定情的地方,是北京中山公园里的四宜轩。四宜,取四季皆宜之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1918年2月25日,元宵节,胡适家半夜来了一个贼。
此贼神通广大,翻进翻出,居然悄无声息。次日清晨,胡适起来刮胡子,发现镜子和剃刀盒子都不见了,先以为是被侄子拿去,遍寻不着。结果到另一个房间,见一只“外国箱子大开未闭”,方才恍然大悟,家里进贼了。
贼的本领高强,偷的东西却十分家常。除了镜子刮胡刀,最值钱的也不过是一件“狐皮马褂”和“外国衬衫”。胡适给母亲写信说,谁知他连茶壶也拿了去——那茶壶里还有胡适前晚喝剩下的茶叶。
“柯南”适之为了帮助母亲搞清楚,十分可爱地画了一张图:
大概是颇为得意自己的观察力,胡适接着说,我为什么知道贼先生是从“从屋后墙上爬进来的”呢?因为在院子后面,有倾倒在地上的茶叶——这正是胡适昨晚喝剩下的。大约贼人翻过墙后,清点“战利品”,不忘了把残茶倒掉。只是不知胡先生喝的到底是哪款茶啊?
茶,自古是文人雅士的最爱。民国,纷扰动荡与开放自由并存,一方面是对上千年传统文化的坚守,一方面是科学、自由、民主思潮的萌发,精彩纷呈的时代生活着一群闪耀的文人大家们。即便是一杯寻常之茶,在他们的笔下、生活里,似乎独染了特别的民国范儿。或触发他们的灵感,或滋润他们的友谊,或静观人生况味,在喝茶中,可以窥见他们各自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