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王漫妮:社畜缩影【542】

2020下半年,年龄这个标签忽然就变得很火,《乘风破浪的姐姐》聚集了一群30+的女演员,还有《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等。

“社畜”一次也开始流行起来。这个词最早是出自日本企业底层上班族的自嘲用语,通过日剧传播开来,如今成为了一个在中国也比较常见的网络流行语。

《三十而已》中的三位女主,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故事,展示着生活的真实性,尤其是王漫妮,很多人说,比起老公出轨或者离婚,最怕的其实是像王漫妮一样,无依无靠,在大城市独自漂泊打拼。

很多人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是。

生病了,不开心了,受了委屈了,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扛下所有。

也曾奔溃过,也曾在深夜大哭,镜头里她歇斯底里的样子,像极了曾经的自己。

一个毕业就留在上海的毛丫头,把自己8年的青春都贡献给了魔都。工作的时候,兢兢业业,生怕错过一个客户,不敢喝水也不敢上厕所,生病了都不敢去医院。可最终,还是因为长期劳累,躺进了病房。

在病房,看着挂在眼前的吊瓶,委屈不打一出来,眼泪像卸了闸的洪水,倾泻而下。看着镜头里的她,想起自己在高三补习的时候,两件事情,让我到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第一次是因为胃疼到不能动,持续了两天,第二天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说要做胃镜。我一个人去缴费、排队,等轮到我的时候,医生问:“家人呢?让家人过来签字。”我说就我自己来的,家人离这里很远,他们不知道我生病了。医生看了看我,顿了一下,说:“小姑娘很勇敢啊。”我想,那时的他一定是在给我打气吧。

第二次,也是因为生病,自己一个人去诊所输液,液体输完,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学校的时候,突然就不能动了,手脚发抖,站都站不稳。医生给了我一个小瓶的葡萄糖,那一口下去,我差点断了气。医生赶忙扶我躺下,给我吸氧气,半小时之后,我才慢慢缓过劲来。那半小时,毫不夸张地说就是挣扎在生死线上,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害怕。可就那样,我也没有让家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

工作之后,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人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打拼,表面上看起来坚强,是因为眼泪都被偷偷揉进了深夜里。

在英国的时候,也是有两次经历,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是牙疼,疼到半边脸都肿了,牙医预约不上,只能吃强效止疼药。那一次是真真体验了,什么叫做钻心的疼,整夜整夜睡不着,只能蒙头在被子里哭。

还有一次,是因为B先生,打着爱我而不得的名义自杀未遂,被抢救过来之后依然纠缠不休。他开车到我住的地方去找我,吓得我家都不敢回,大半夜一个人坐在路边哭。过了很久才跟家里人提起这件事,表面上就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然而实际经历的恐惧和害怕,此生难忘。

王漫妮在市区租了一间房子,她说最喜欢的就是那个阳台,因为每天坐在那里,她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属于这座城市的,那一方天地,是她唯一的心灵慰藉。

然而,生活的压力,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努力而减少,有时候,反而会更多。房东一个电话打过来就要涨租,甚至后来,直接让她搬走,因为房子要作他用。

漫妮很无奈,她说:“一台饮水机一百块,我拥有的只是一个饮水泵。让人负担不起的不是这些东西的价格,负担不起的是带着它们一起搬家。”

是啊,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因为工作或者房东或者其他种种原因搬家,这是最让人头疼的事,甚至比涨租还让人害怕。不停地搬来搬去,永远都无法扎根下来,那种落魄和无奈,只有感受过才懂。

评论里有人说:“想买一个烤箱,想到要搬家就放弃了。想好好买一个砂锅煲汤调养身体,一想到要搬家就不想买了。想买一个榨汁机,想着还要搬家就放弃了… … 漂泊的人生,悲喜都独自承担。”

生活给我们千百种样子,每一种都能调动上百种情绪。最后的最后,身体没有照顾好,情绪也没有照顾好。

大城市混不下去,那就回小县城,漫妮选择回老家,她的这份勇气是我没有的。混的不好,连回家看看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是直接回老家发展,我做不到。

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县城容不下灵魂,相比之下,宁愿选择再拼一次,再努力一点,在这诺大的城市挤出一袭容身之地,也不愿将就着过完后半生。

这座城,有人来,有人走,有人在外耗尽了青春,最后也依然一无所获。

城市的繁华,似乎从来都与我无关,但也说不定以后就与我有关了呢。

好好生活,保重身体,生活总还有希望,熬过去,就一定能收获自己想要的。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