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遗精早泄,咳嗽,腹泻,疮疡,脱肛必用一味药!
今天要说的这个药叫五倍子,五倍子是染色、制革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药物,它是五倍子蚜虫在盐肤木叶上所形成的虫瘿。五倍子蚜的生活史很复杂,不容易为人所知。五倍子是因为生于盐肤木而得名。宋代人虽然已知道五倍子(虫瘿)是生在盐肤木上,但并不知道里面有虫。
直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才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此木(即盐肤木)生丛林处者,五、六月有小虫如蚁,食其叶,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起初很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一。初时青绿,久则细黄。缀于枝叶,宛若结成。其壳坚脆。其中空处,有细虫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虫必穿坏。”李时珍还认识到寄主不同,其虫毬(即虫瘿)也不一样。
李时珍《本草纲目》还总结五倍子功效:"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自汗盗汗:自汗、盗汗之病因甚多,自当审证求因,分别施治。由于本品既能止渴收汗,又善降火生津,故阴虚者最为适宜,如肺结核盗汗、小儿自汗等均可用之。法以五倍子研细末,每取3克,温开水调如糊状,填于脐部,以纱布覆盖固定,连用3~5日,得效即可停用。
治寐中盗汗:五倍子末、荞麦面等分。水和作阱,煨熟。夜卧待饥时,干吃二、三个,勿饮茶水。(《纲目》)
滑精、梦泄:无梦而遗为滑精,有梦而遗为梦泄。沈金鳌曰:“滑精梦泄,固宜收涩,然必通而后能涩;《医学纲目》用五倍子一两,茯苓二两,以治虚而滑精者,泻多涩少,诚尽制方之妙”。可以师法、亦可以五倍了研木,用唾液和调,涂敷脐上,以纱布盖贴取效。但相火炽盛者,宜知柏地黄丸合水陆二仙丹以滋阴降火,以涩精气。
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两,龙骨二两。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汤送下,日三服。治疗虚劳遗泻(《局方》玉锁丹)
肺虚久咳:久咳不已,肺气虚散,需补敛兼施,宜五倍、五味并用。朱丹溪曰:“五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此多属慢性支气管炎之候,新感暴咳不宜也。
消渴口干:伤寒论用文蛤散,《医宗金鉴》云:惟引饮不止,故以文蛤一味,不寒不温,不清不利,专意于生津止渴也。或云:文蛤即今吴人所食花蛤,性寒味咸,利水胜热,然屡试而不效。尝考五倍子亦名文蛤,按法治之名百药煎,大能生津止渴,故尝用之,屡试屡验也。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文蛤汤主治吐后渴欲得水贪饮者;兼治微风脉紧,头痛。文蛤、石膏各五两,麻黄、甘草、生姜各三两,杏仁五十个,大枣十二枚
慢性痢疾:五陪子一两。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纲目》)
各种出血:本品含有丰富之鞣质,能加速血凝而达到止血之效,内服、外敷均可。对于鼻衄、牙宣、咯血、吐血、崩漏、便血、尿血,无实火者,均可内服或外敷。一般单用五倍子或伍以半量之枯矾.共研细末,米粉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10~20粒,米饮下,一门三次,食后服、有止血之效。鼻衄、牙宣可取末外搽。
如治金疮血不止:五倍子,生,为细散,干贴。(《圣济总录》五倍散)
治孕妇漏胎:五倍子末,酒服二钱。(《朱氏集验医方》)
遗尿:多由于肾气不充,膀胱失约所致,本品配合桑螵蛸
各等分,研末,每服4克,l二次,有补肾、固脬、缩尿之功。
脱肛、子宫脱垂:二者均属气虚不足,中气下陷而致,治当益气升举以治其本,敛涩固脱而治其标,标本并举,收效较佳。
疮疡:本品长于解毒医疮,能杀灭多种病原菌,可谓是
一种“中药广谱抗菌素”、故历代用其治一切肿毒、阴囊湿疮、癣
癞湿烂诸疾,《纲目》集引效方甚多,兹转介数首,藉供参用。
③一切诸疮(普济方):五倍子、黄柏等分为末,敷之。
②一切肿毒(简便方):五倍子炒紫黑色,蜜调,涂之。
③阴囊湿疮,出水不瘥(太平圣惠方2:五倍子、腊茶各15克,
腻粉少许,研末。先以葱椒汤洗过,香油调搽,以瘥为度。
④一切癣疮(简便方):五倍子(去虫)、白矾(烧过)各等
分,为末,搽之。干则油调。
⑤风癞湿烂(普济方):五倍子为末,津调涂之。
⑥疮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腊醋脚调,涂四围,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