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华:北京现当代文人笔记叙录④

41、《老舍讲北京》,老舍著, 舒乙编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作品简介:在《老舍讲北京》中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春风、初夏、初秋、冬天、春节、端午等和高亮桥、德胜桥、积水潭、城墙,西四牌楼……及作者认识的朋友、家人、母亲、和作者的爱好等。
    《老舍讲北京》从《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七部以北京为地理背景的小说,以及散见各时期报刊的散文作品(含部分笔记手稿),编选出的一个北京风土人情的集子。涉及北京的气候、节日、地方、习俗和玩艺儿五个方面。

42、《张中行讲北京》,张中行著 ,陆昕选编, 北京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张中行:河北香河人,原名张璇。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作品内容:书中收录了张中行先生有关北京及北京记忆的随笔散文,描述北京的风情,记录北京的民俗。

43、《侯仁之讲北京》,侯仁之著, 尹钧科编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作者简介:侯仁之(1911— )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1年12月6日生于山东恩县(今武城县)。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英国,获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4年又被该校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曾任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兼任教授。1952年以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和地理学系及地质学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发展战略顾问组顾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中国国家地图集编辑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顾问,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探讨、沙漠历史地理的考察,以及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开辟了新途径、新领域,阐明了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一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为沙漠治理和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基础知识,特别是对于北京城的起源、发展以及历代水源的考证提供了参考。

作品内容:北京建城史和城市规划都在这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心中。北京的建城建都、蓟燕的历史、卢沟桥与北京城……26篇或长或短的有关北京的杂记、随笔对于北京城来说,都具有窥探幽深、求索隐微的特点和价值。

44、《朱家溍讲北京》,朱家溍著, 杨良志编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作者简介:朱家溍(1914-),字季黄,笔名贞吉,浙江萧山人,1914年8月1日生。文物专家、明清史及戏曲研究专家。
    朱家溍是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前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朱文钧之子,幼承家学,1941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获文学士学位。后曾任重庆文化驿站管理处总干事、国民政府粮食部专员。1943年被调入故宫博物院重庆院部,参与是年在重庆中央图书馆举行的故宫文物展览的筹办布置工作。1947年任北平故宫博物院编纂。
    新中国成立后,朱家溍仍在故宫工作,任副研究员,后在工艺美术学院兼课,同时兼任梅兰芳的艺术顾问。1983年升研究员。曾受北大哲学系约请,为美国研究人员指导博士论文,并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旅游学院、香港大学讲课。1988年1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昆剧研究会理事、圆明园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顾问、朱熹纪念馆名誉馆长。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是“九三”学社文教委员会委员。
    作品内容:书中收录了朱家溍先生的一些杂记、随笔,以及为一些书籍写的序跋,这些随笔、杂记主要内容涉及故宫的掌故,老北京的文化历史及民俗传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45、《邓云乡讲北京》,邓云乡著 ,谢其章编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作者简介:邓云乡(1924-1999),原名邓云骧后改用“云乡”。山西省灵丘县人。学生时代,先后在北京西城中学、师范大学和私立中国大学求学。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山西大同中学、天津中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中央燃料工业部工作。1953年到苏州电校、南京电校教书。1956年到上海电力学院教书,至1993年退休。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深厚的文史学养。善于思考,勤于撰述。
    作品内容:邓云乡先生近几十年来,始终如一真挚细腻地描绘老北京。书中收录他笔下的有关北京风情的漫谈、札记、随笔,他写北京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细作精工地从小处着笔。也记录了一些北京的文化名人及文化场所,文化名人、文化场所构成了邓云乡的“文化北京”。

46、《赵洛讲北京》,赵洛著, 赵洛编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作者简介:赵洛,安徽太湖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0年代开始进入北京市出版机构,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处,北京出版社工作。编审、编辑有《北京古籍丛书》、《北京历史地图集》等。离休后又参与编辑《毛泽东手书选集》、《周恩来手迹选》等。
    内容:书中收录了赵洛先生的游记随笔,涉及了北京“古都风貌”、“文化踪迹”、“胜地一览”、“园林游记”。

47、《叶祖孚讲北京》,叶祖孚著, 秦薇选编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作品简介:叶祖孚,上海松江人。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曾任北京市前门区,崇文区政协副秘书长,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文史研究会理事,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燕京大学校友会理事,《燕大文史资料》编委会委员,《地名词典》编委会委员,《北京市宣武区地方志》编委。
    作品内容:叶祖孚是新旧交替时期的北京文史资料方面的一位权威,在北京掌故、风土人情、名人逸事方面,称得上是个活字典。该书选录的是叶祖孚先生关于北京的杂记、随笔,其实是本很杂的北京风物志。

48、《这里是老北京》,徐城北著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徐城北,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京剧文化和京城文化,因其母亲彭子冈曾是《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往来之间多是文化名人,聆听受教之下,有关历史、有关文化、有关掌故亦了然于心。下诸笔端,引人入胜,意味悠长。
    作品内容:该书作者徐城北——一位熟悉北京人文,熟知北京掌故,更亲见亲闻北京诸多风物的老北京人,把自己成长中玩得最高兴、记忆最深刻、感触最幽深的北京的旧时旧物,从“话锋一转说花鸟”、“饮食滋味最悠长”、“京戏京剧不一般”、“从庙会到集会”等方面进行书写。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这些渐行渐远的旧时风物,细细读来,有惆怅,亦有神往。

49、《发现北京:舒乙眼中的北京》,舒乙著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10月

作者简介:舒乙 1935年生于青岛,原籍北京,满族,1954年9月留学苏联,在列宁格勒基洛大林业技术大学攻读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5年后以全优成绩毕业。回国后分配至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I978年调北京光华木材厂当工程师,后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8年从事业余文学创作,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1986年出版第一个散文传记。一致以散文、传记创作尾注,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研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博士生导师。

著作内容:此书以散文、杂记、漫谈的形式记录了作家舒乙眼中的北京。

50、《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陈平原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

作者简介:陈平原,担任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讲座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

作品内容:《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收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先生关于北京和北大的历史、文化随笔35题,依主题分为三辑:“关于城”从历史记忆、旅游资源、文学想象等多种角度进入北京的春夏秋冬、前世今生;“关于人”讲述自己旅食京华的心路历程;“关于书”则是游走北京书肆冷摊访书淘书的经验,以书架起城与人的结缘。试图用想象和记忆的碎片来重构一个精神的古都。

51、《“胡”说老北京》 ,胡少奎著

作者简介:胡野,字少奎,号析津散人。世居北京,完颜氏后裔。幼蒙家学,后攻工艺美术设计,从业古建营造。
    作品内容:《“胡”说老北京》是老北京人胡少奎先生写的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极具特色的随笔集,京味十足。内容涉及到老北京的方方面面,让人回想回味,是地地道道的北京文化。书中的文字都是写的一些老北京民俗掌故,人们喜闻乐见的闲谈。文中除了记叙作者自身生活外,皆为耳闻目睹。是一本记叙老北京影子的有代表的随笔集。

52、《都门四记》,于非闇 著;赵国忠 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10月

作者简介:于非闇,本名于照,1889—1959,曾任北平《晨报》记者、美编,是著名国画大师、散文家。所撰《都门钓鱼记》、《都门艺兰记》、《都门豢鸽记》和《都门蟋蟀记》,并称《都门四记》。
    内容简介:《都门四记》于非闇是著名画家,又是杰出作家。《都门四记》既是一本纯粹的“文人书”,又是一本纯粹的“文化书”,充满了中国文人那种老的、现在基本已经不存在了的趣味,书中讲养鸽、钓鱼、种兰花和逗蟋蟀,都从“技术”上讲得非常详尽,基于个人经验,升华为一门学问。《都门四记》就是作者记录下的有关自己这些生活情趣的随笔集。

53、《梦回北京》,姜德明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8月

作者简介:男,山东高唐人,1929年生于天津,高级编辑,著名藏书家。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难忘王府井》《燕城杂记》《北京乎(上下册)》

内容简介:作为“闲趣坊”书系中《抚摸北京——当代作家笔下的北京》的前身,该书是在《北京乎——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上、下,三联书店,1992年初版)和《如梦令——名人笔下的旧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二书基础上的文章精编,另外增补了一些近年来自残丛中新发现的佚文。大致可视为《北京乎》的缩编本,也不妨看作现代作家言说北京的精选集。该集计收66位现代作家、学人的散文、随笔77篇,意在“为读者提供一份优秀的散文读物,为研究者提供一份丰富的专题史料”,同时,又可从中“看到这个举世闻名的古城的命运和历史的足迹”。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