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拜宗师
叩拜宗师
一
据说凡是属于北纬30度范围的地区是神奇的。就拿我们湖北来说,在北纬30度,有令人无限向往,充满神秘色彩的神龙架;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道教文化和奇异建筑群的武当山;有山川秀丽,奇峰叠起的大别山……鄂州市梁子湖区长岭镇的龙塘村也在这一区域。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神奇纬度的缘故,一代书法宗师张裕钊就出生在这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裕钊(公元1823年--1894年)字廉卿,号濂亭,出生于鄂州市梁子湖区长岭镇龙塘村一个书香世家,少年时曾就学月山名儒杨慰农先生。1846年中举。1850年,张裕钊考授内阁中书。主试官曾国藩赏识其才,亲自召见。自此,他投入曾门,与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并称为“曾门四子”。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流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于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张裕钊书法艺术造诣极深,其源于魏晋,突越唐人。济刚柔俊逸于毫端,创造出一种内圆外方、疏密相间的独特书法。具有劲拔雄奇、气骨兼备的特色。张氏在运笔、转指、用墨、用水等技巧方面,皆有其独到而突出的方法。以中锋运笔,饱墨沉光,精气内敛。《南宫县学碑记》(现存于南宫县南宫中学)是他的书法代表作。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评赞说:“湖北张裕钊,其书高古浑穆,点画转折,皆绝痕迹,而意态逋峭特甚。其神韵皆晋宋得意处。真能甑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吾得其书,审其落墨运笔,中笔必折,外墨必连,转必提顿,以方为圆,落必含蓄,以圆为方;故为锐笔而必留,为涨笔而实洁,乃大悟笔法”。 章太炎曾为之赞叹不已:“先生书世传宝,得此真如百斛明珠,尢与他人相绝”。他的书法艺术传入日本,自成一个流派,至今不衰。张裕钊书法有影响的作品有《重修金山江天寺记》、《屈子祠堂后碑》、《黄孺人墓志铭》、《重修南宫县学记》、《论学手札》、《滕王阁记》、《蒯氏墓碑》、《赵充国颂》、《古诗帖》等。
写张裕钊先生,不能不提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湖南长沙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他在《求阙斋日记》中这样评价他的学生:“门徒中望有成就者,端推此人”。可见他对张裕钊喜爱和推崇。后来,张裕钊果然不负老师的厚望,成为晚清著名的书法家、学者、教育家、文学家。
二
他给曾国藩当幕僚,主要从事公文写作,追随曾的人多数飞黄腾达,而其知道自己不适合当官,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所以后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江宁、湖北、直隶、陕西等地的书院任教,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范当世、马其昶、朱铭盘、贺松坡等都出其门下。
莲池书院是我国清代直隶省的最高学府,堪称北方书院的一颗璀璨明珠。一九五二年,毛泽东主席视察莲池时曾说:“莲池有名是因为有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当时在全国是很有名的”。
莲池书院历时一百七十余年,培养出了无数文人志士。在此任教的院长也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文人学者,张裕钊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在莲池书院任教前后共达六年之久,为直隶培养出一批文学之士。从学门徒较负时望者有张謇、日本宫岛咏士等多人。
而他任莲池书院院长期间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面向实学,接触西学,并能够利而用之;同时慨叹当时学士大夫拘守旧故,不能识势通变,于世推移,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他还首开接待外国访问学者和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风气,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实属不易。日本学者冈千仞于光绪十年(1884年)曾对保定莲池书院进行学术访问,向张裕钊请教为文之道。
最感人至深的还是他和他的日本弟子宫岛咏士的一段师生情谊。宫岛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奉其父之命来到保定莲池书院留学,要求拜张为师,此事经过李鸿章的批准后,宫岛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拜师行礼,正式在莲池书院学习,他跟随张裕钊辗转保定、武昌、襄阳、西安,前后共八年之久。张裕钊将自己的平生所学尽数传授,他的弟子千万,而在其弥留之际,宫岛是唯一在其前送终的弟子。
后来宫岛咏士回国创办了善邻书院,成为日本的一代宗师。一九八六年,宫岛的学生上条信山为了纪念他的老师宫岛咏士和师祖张裕钊的这段师生情谊,出资在保定莲池立起了一块纪念碑——张裕钊、宫岛咏士师生纪念碑,请启功先生题写碑额并撰写跋文,现存于莲池园中园---昆阆(西小院)内。
张裕钊论学,继承桐城余绪,认为汉学“枝辞碎义”,“穷末而置其本,识小而遗其大”,宋学“专从事于义理,而一切屏弃考证为不足道”(《复查翼甫书》、《与钟子勤书》等),主张“学问之道,义理尚已。其次若考据、词章,皆学者所不可不究心。斯二者固相须为用,然必以其一者为主而专精焉,更取其一以为辅,斯乃为善学者”(《复查翼甫书》)。
张裕钊为文,推尊桐城义法,言“不信桐城诸老绪论,必堕庞杂叫嚣之习”(姚永朴《旧闻随笔》)。又师承曾国藩,力救桐城派古文气弱之失,强调“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答刘生书》),故其行文思力精深。张裕钊也能作诗,多牢骚抑郁语,如《读史》等。亦有忧愤国事之作,如《孤愤》、《与友人夜话》等。主要著作有《濂亭文集》8卷,《濂亭遗文》5卷,《濂亭遗诗》2卷。
这里录其诗作二首:
昆仑高万一千丈,旁开四百四十门。
百怪蹲跠候指使,群仙出入看乾坤。
西北辟启通扃钥,日月光明相吐吞。
何物东方小竖子,偷从织锦问天孙。
——《昆仑》
议和议战国如狂,目论纷纷实可伤。
万事总为浮伪败,一言无过得人强。
尽焚刍狗收真效,宁要束蠡列众芳。
独把罪言欹枕读,一声归雁淚千行!
——《孤愤》
著名学者白雉山先生对《孤愤》这首诗作过如此点评:因此诗人义愤填膺,高呼要将这些刍狗之徒尽焚而后快!大有“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陆机《文赋》)的气慨!正如他在《秋夜》中所说的:“壮怀早读范滂传,晚学今耽小戴经。犹有忧时心未减,步檐遥看上台星!”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其爱国忧时的情怀,少而弥坚,老而弥笃,始终不渝。
三公元2012年10月18日,张裕钊文化园正式落成,这是鄂州市文化建设的一件举世瞩目的盛事。
张裕钊文化园座落在鄂州市梁子湖畔的沼山镇丛林村的屋基林中,背靠青山,翠竹掩映,绿树环绕。文化园由“张裕钊文史馆”和“张裕钊先祖堂”等部分组成,占地百余亩。是张氏家族万余人口筹资两百多万元,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筹备,于2011年6月8日动工兴建,2012年10竣工,历时1年多。
远远望去,张裕钊文化园巍峨壮观,重檐琉瓦,层次分明,具有典型的宫殿式灰色复古建筑。前面是一个能容纳七八千人的广场。广场与文史馆之间有条小溪分隔,走过裕钊桥,抬头更能看到张体字的“文宗学府”的高大匾额。文史馆是座高20米的三层建筑,既古朴,又呈现出现代美感。大门高大宽敞,大厅中央端坐着张裕钊的古铜色座像,让人肃然起敬。座像背面,选录了康有为、于右任、鲁迅、沈尹默、启功、冯天瑜等名家对张裕钊先生的高度评价。上方悬挂“吴楚高风”的匾额。大厅左边墙上,镶嵌着清代名人曾国藩及其弟子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的画像和介绍,右边墙上高挂着有成就的学生:马其旭、范当世、张謇、朱铭盘、宫岛咏士(日本)的画像和资料。宫岛咏士追随张裕钊求学八载,回国后创办了“善邻书院”,传播张裕钊书法艺术、教育思想。使得张裕钊书法艺术在日本世代传承,泽被深远。
大厅左边的第一展室,详细展出了张裕钊“生平”、“出生地”、“世系图”、“生平主要活动路线”、“ 张裕钊年谱”、“ 张裕钊与莲池书院”、“ 张裕钊书道研究网的主要活动资料和图片”等资料和图片。中央的展台上承放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名人著作数千册。
大厅右边的第二展室,展出了《张裕钊书法墨迹精选》、《张裕钊后裔发展水平作品》以及《张裕钊书法流派作品欣赏》等珍贵资料和图片。
二层中间是戏台。天顶上经能工巧匠绘制的两条金色巨龙翩翩起舞,形象逼真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风格和神韵。戏台的左边墙上,展示了《张氏敦义堂家族介绍》以及《张氏敦义堂家族各庄门历代人才一览表》,体现了敦义堂张氏家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一部分,人才济济。戏台右边展示了《张氏敦义堂家族当代名人一览表(部分)》,他们分布在中华大地上,活跃在政、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上,为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裕,作出了巨大贡献,表现了高度的智慧和民族的豪情壮志。
三楼是“书香阁”。这是一间面积为四十多平方米的正方形会议厅。布置得庄严、典雅、舒适,透过窗户,四周是起伏的山峦,秀丽的田园,新型的村落,让人留连忘返。
文化园的后幢,是“张裕钊先祖堂”。堂内陈列着张氏始迁祖及列祖列宗的塑像,以及历代进士、举人匾额,还有朝廷赠封官员的石匾。
先祖堂前左右两边的张裕钊书法碑廊中镌刻着多幅张裕钊的手迹:《千字文》、《八分考》、《屈子祠堂后碑》、《楷书诗帖》、《宝剑赞》、《张裕钊论学手札》等名篇。
在鄂州还有一处纪念张裕钊的地方,那就是位于鄂州西山的张裕钊陵园。陵园内种植有72株樱花,象征着他的年龄。张裕钊的书体在日本成为一大流派,其弟子在日本成立了书法组织“书象会”,且多次来鄂州访问。2001年3月,张裕钊陵园和纪念馆、书法碑廊等由日本友人资助建成。
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裕钊先生书法文化活动在国内蓬勃开展。1985年底,河北深县的田人先生创办了“第一届张裕钊书法流派作品巡展”,这次展览征集到100件作品。1986年秋,田人先生带着这百件作品在北京、石家庄、南宫、邯郸、保定、武汉、西安、福州、襄樊等地展出,历时两年。在巡展过程中,田人先生征集到不少有关研究张裕钊书学思想方面的论文,后结集出版。1990年11月27日,由北京市书协张书范先生创办的“第二届中日张裕钊书流作品展”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展出中方作品11件、日方作品10件。1990年秋,南宫市建成南宫碑林,共刻出中日书法作品50余件。1992年10月18日至22日,由河北的熊基权先生创办的“第三届中日张裕钊书流作品展暨第二次中日张裕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举办,展出中方作品120件、日方作品60件。第二次中日张裕钊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19日在北京农科院礼堂举行。1996年7月20日至25日,由董毓明先生组织的“第四届张裕钊书流作品展”在河北博物馆展出,其中展出了张裕钊嫡传弟子和张裕钊曾孙的作品。2011年1月14日,由河北省文联、省书法家协会、北京市书画研究会、南宫市委市政府、邢台市文联五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张裕钊流派书法展”在南宫市举行。本次书展共展出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130名张派书法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书法爱好者参观了书法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鄂州市也举办了一系列纪念张裕钊先生的文化活动。1985年,鄂州市人民政府热情接待了日本张派传人宫岛咏叹士的孙子宫岛吉亮先生率领的“武昌先生张裕钊故里参观访中团”。1987年元月16日,张裕钊研究会在鄂州成立。2001年3月28日,张裕钊陵园举行竣工庆典。日本上条贞子夫人以88岁高龄率书象会86人的代表团来鄂州参加庆典。2001年10月,“首届张裕钊国际书法流派邀请展”在鄂州举办,收到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数百件作品,其中评出金、银、铜奖若干件;后从中选出百余件作品编成《张裕钊书法流派作品选》。2003年10月,“张裕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鄂州举行,收到省内外专家、学者撰写的论文80多篇,有十几名学者在研讨会上宣读,后评选出65篇论文编入《张裕钊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选》一书出版。
参观完张裕钊文化园,给我留下两点深刻印象:其一是被一代宗师博大胸怀深深感染。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张裕钊先生不因循守旧,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书法精髓,大爱无私地传授给外国学生。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太阳天天都是新的,如何借鉴与包容外来文化,不墨守成规,不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圈里,这是值得我去探究思考的。还有个人的胸怀,张裕钊先生的书法本身就包容万物,汲取了历朝历代书法的精华,做到了蒹收并茂。套用一句广告语,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其二是张裕钊先生一生对书法的痴心追求令我动容。按理说,他在曾国藩手下做事,应该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凭曾国藩对他的器重,谋个一官半职并不难。而他对仕途权贵没有一丝兴趣,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用在了研习书法和教书育人上。当今社会,多少人为了权贵而奴颜婢膝,多少人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人的一生,就是短暂的几十年,不能被形形色色的物质享受所左右,而迷失了自己的心灵。不说为人类,留下点足迹;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点精神财富吧。
深秋的艳阳高照,天空显得那么深邃而高远。四周起伏的山峦,好象是张裕钊先生的横竖撇捺,愈法显得葱郁而有韵致。祝愿张裕钊先生的衣钵有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张体书的精髓愈来愈发扬光大;祝愿张裕钊文化园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心目中的朝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