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揽月告伟人『钛评』(18)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978期】
今天,是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诞辰,是亿万中华儿女共同缅怀和纪念的日子。
昨天,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交接仪式在韶山毛主席铜像广场举行,神舟十号返回舱将长期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展出。
返回舱在韶山展出,使“九天揽月”成果与伟人豪情伟略相映成辉,是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与伟人故里红色文化的“红蓝融合”。
作为毛主席诗词爱好者,作为一名钛粉。这一刻,我的思绪神驰天际。纵横捭阖的伟人诗词,曲折艰难的探月足迹,全都涌上心头。
凝望月亮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咏月寄情,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代伟人的毛主席,也不例外。
月亮,这个地球人最亲近的天体,也寄托着伟人毛主席的无限情思。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这首《归国谣·今宵月》,是毛主席最早的咏月诗。“直把天涯都照彻”,可以说是青年毛主席胸怀天下的艺术写照。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虞美人·枕上》,是我们所见毛主席咏月诗词第二首,是他于1921年28岁时写给爱妻杨开慧的。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毛主席第三首咏月的便是这首《贺新郎·别友》,亦是写给杨开慧的。
杨开慧是毛主席最亲密的革命伴侣,对着“半天残月”,表明心迹:“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谁敢说一代伟人不是多情丈夫!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这首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是毛主席写月亮的第四首词作。作于1935年2月,刚开完遵义会议,从此中国革命和中国红军来了个大转折。因此,毛主席有此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第五首作于解放战争时期转战陕北途中,亦属毛主席在马背上哼成的诗。思乡思亲之情,在这中秋之夜,跃然纸上。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询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这首脍炙人口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既思念战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更思念他亲爱的爱人杨开慧烈士。
伟人以充沛的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万里长空,在那皎洁无尘的月宫里,嫦娥为烈士舒袖起舞,吴刚为烈士捧出了桂花酒。作者为此落下热泪,不为别的,为的是烈士的遗愿终于实现。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在此结合到了极致!
毛主席的咏月诗词,最后两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
《井冈山》有云:“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读之一股豪气油然而自心生。
《重上井冈山》写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最喜爱的便是这一句。
在此伟人诞辰,我们仰望明月,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中国的月亮,已令世界刮目相看了!
九天揽月探广寒,嫦娥掬月返神州。
嫦娥五号从月球上带回了月球表面土壤样本,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目标,这是21世纪人类首次完成月球采样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目前最复杂、技术跨度也是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从点火升空、顺利着陆、挖土采样、胜利返回,每一步都是一次了不起的突破。
嫦娥五号在月球行进的每一小步,都是中国航天奔向更远宇宙星辰的一大步,是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大步。
在嫦娥五号这次探月工程中,有几个瞬间让我们尤为自豪。
一个是嫦娥五号着陆月球后展开五星红旗那一刻,视频在媒体刷屏,那种自豪激动的心情真是溢于言表,这是继嫦娥三号、四号任务后,五星红旗第三次在月球闪耀,我们的飞天梦、探月梦、中国梦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还有一个瞬间是嫦娥五号开始在月球上挖土的视频,通过“表取”和“钻取”两种方式,在全国人民的“云监工”下,嫦娥五号这台最强挖掘机,顺利完成了土壤采样。
看似几个教科书式的动作,却是在中国航天人的精心控制和引导下,完成的一次足矣载入中国航天史册乃至世界航天历史的伟大壮举,为我们的嫦娥五号感到骄傲,更为背后默默奉献的中国航天人由衷点赞。
承载着中国人探月梦想的“嫦娥五号”无疑算得上是最近的“明星”,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做了一回真正的“网红”,但它当得起这份荣耀,理应成为全民族的骄傲。
“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这是新时代探月精神,是对中国航天人最好的褒奖,也是最大的激励。
中国的探月工程是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我们的探月工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前进了每一步都极为艰辛,也都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辛勤。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中国的探月工程,走过了极不平常、极不平凡的40年。
令人振奋的是,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5月17日,在武昌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令人遗憾的是,那个政治动荡、经济困难的年代,由于经费的缺口,载人航天计划无力为继。“把用在载人航天上的钱,搞经济建设更有实际效果”,国内开始出现很大的争议。最终,毛主席拍板,“载人航天的事暂停一下,先处理地球上的事,地球外的事往后放放。”
令人感动的是,探月计划虽然搁浅,但是探月的脚步从未停止。从1962年,我国学者特别是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的研究人员就开始了对“月球号”、“徘徊者”、“勘测者”、“月球轨道”和“阿波罗”等月球系列探测器进行跟踪性与综合性研究。
令人骄傲的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获得圆满成功,一曲嘹亮的《东方红》响彻寰宇、震动世界!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了太空时代。
令人敬佩的是,1978年,美国赠送我们一块重1克的月球岩石样品。我们把这样品分成两块,一块保存,一块用来研究。就是对这0.5克样品的研究,中国学者发表了14篇相关研究文章,并推断出这是由阿波罗17号飞船采集来的样品,并回答了其取自月球的什么位置,背阳还是背阴?
令人难忘的是,1986年3月,四位著名的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名呼吁“中国要跟踪研究国外战略性高技术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这份建议书上作了“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批示。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令人激动的是,2000年10月5日在京召开的首届“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专题发言。“我国将在无人实验飞船成功飞行的基础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并积极参与国际火星探测活动,使我国的空间探测技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公开表明探月决心。
令人期盼的是,2004年2月13日,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向世人公布,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三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令人自豪的是,嫦娥五号任务承续探月梦想,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令人赞叹的是,一代代航天人高举爱国奋斗旗帜,在夺取胜利的同时,培育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这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航天战线上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法宝。
星空浩瀚无边,探索永无止境。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五号”。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斗、默默奉献、苦苦登攀,一次次苦尽甘来、闯关夺隘、接力奋斗,才跑出了今天的好成绩,跑出了世界惊叹的奇迹,也跑出了祖国的骄傲和民族的自信。
九天揽月奏凯歌,追逐梦想再出发。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航天强国征途上立起的一座精神丰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以及在探月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激荡起我们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与力量,激励着中国航天人继续勇攀高峰。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未来的中国航天将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以探月精神逐梦星空,以奋斗姿态破浪前行,向更加璀璨的星空迈出更坚定的中国步伐,中国人的足迹必将抵达更加浩瀚的星辰大海。
以此,足以告慰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