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担心动画片画质的日子,恐怕不多了

我自诩为动画画质党。我会在意动画的线条是否清晰锐利,甚至在意作画的分辨率是不是高,也会在意成片效果是不是有漂亮的特效来做掩护。但这一切,都可能因为动画制作的彻底数字化,而完全不同。

对于动画是否能做得“清晰”这一点,也仅限于2000年之后的数字的方式来制作手绘动画的模式。因为90年代和再早先的胶片时代,模拟制作动画的方式并不会太大影响制作的分辨率。

日本人做手绘动画,是离不开“手绘”这个步骤的。很多人觉得现在的手绘是用数位板来画画,其实,绝大多数的日本原画师,手绘依然是在桌面上用纸币来绘画,画完再用扫描的方式输入到电脑,提取线稿后再用电脑软件上色。准确来说,现在的“数字动画”,实际上还有手绘这个“模拟”的步骤,并不是全程的数字方式

那么,既然不是全程数字,那么决定动画画质的一个关键节点,就是扫描的精度,这甚至关系到用的纸的大小,笔尖有多么尖锐等问题。因为扫描精度是有极限的,不画在更大的纸上,终究是不能呈现出更大更清晰的画面的。

但如果从一开始,就在电脑上创建矢量的数字作画,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理论上只要矢量作画,那么分辨率只是一个设定的参数,只要电脑跑得动,设置4K,6K,8K,都没问题。

而至于为什么2020年了,日本动画还要经过扫描而不是直接在电脑上绘制,之前笔者的文章有详细的介绍,由于制作习惯和格式不统一等原因的关系,日本仍然没有全方位的普及数字作画。

数字作画有很多好处,例如方便修改作品,并且方便传递。《白箱》中描写到,每一次原画师画完了作品,都需要制作进行开车去不同原画师那里收原画的情景,如果靠全程数字制作,那就是一个上传服务器的事儿,不再需要麻烦的物理运送。而京阿尼的大火烧掉大量原稿,被保留下来的大都是已经扫描完的数字资料,因此数字资料理论上也更加容易备份和确保安全。因为原稿难以复制备份,但数字的资料可以进行远程保护,即便丢失,找回的几率也会相对高一些。

当然,动画的画质还关系到作画水平,特效作画,后期效果等方面,并不是单单一个作画的分辨率来决定的,但单纯从“清晰度”“细节”两个角度来说,分辨率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一旦手绘动画的分辨率高到4K,就如同Production I.G.向我们展现的首部4K手绘动画《旭日》一般,展现出无比的细节。届时,动画的画质的“底子”被打好了,再如何突破极限,就是动画师、后期工作者的事情了,而跟作画分辨率没什么关系了。

而当动画以超高规格制作出来,理论上可以轻松突破实拍真人影片的画质,但下一步,如何呈现会成为新的瓶颈。确切说就是,一部以8K规格制作出的高画质的动画,却没有支持8K规格的平台的话,最终我们在手机等移动平台上看到的画质还是大打折扣,高画质平台难以普及的话,受到服务器、带宽的限制,最终只能呈现普通的高清内容的话,那动画画质再高也无济于事。因此数字时代,真正限制我们视野的其实是平台,或者说是网络资源、成本的限制,而不再是分辨率的限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