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刀子嘴,毁了孩子一生”
谈到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儿子,这位母亲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的刀子嘴,毁了孩子一生”,她认为自己不仅要对儿子“一塌糊涂”的高考成绩负责,还要对孩子长期的郁郁寡欢负责。
这位母亲是人们眼中的“虎妈”,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教。她对儿子的训斥不分场合、时间。有一次,刚上高一的儿子准备与几位新同学,一起去参加其中一位同学的生日聚会。他放学后对正在校门口等着接他回家的母亲说了这个想法,没想到母亲破口大骂,大声叫嚷着“你真不学好,刚开学没几天就想着到处浪,没出息”、“学习上你怎么不这么带劲?”儿子大概没有想到母亲会在许多同学面前说出这么严厉的话,一下子呆住了。
这位母亲发这么大的脾气,跟儿子中考没考好有很大关系。本来指望儿子能考取一所重点高中,结果不争气只考取了一所普通高中。她一肚子气没处撒,而刚开学没多久就想着参加同学生日聚会的儿子,正好撞到了枪口上,被一顿疯狂揶揄。
在同学面前被父母辱骂,而且是在新同学面前,这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不排除也会有一些同学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孩子在之后的同学交往中总有着诸多障碍,不少同学明里或暗里取笑他“窝囊、废物”。
“我总是控制不住地说出一些尖酸刻薄的话”,这位母亲承认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很多做法都过分了些,“这些话很伤孩子,孩子的内向、胆小、很难与同学建立正常交友关系,我都有很大责任”。
没有人会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位母亲也不例外,她深爱着儿子,急切地希望儿子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就。然而她说话太刻薄,根本不考虑儿子的感受,更别说在乎儿子的尊严。她的“刀子嘴”一次次把孩子拖入痛苦的深渊。孩子成绩不好,以及性格上的缺陷,这位母亲难辞其咎。
不少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长大了一定会理解自己的“刀子嘴豆腐心”,可是,当“刀子嘴”毁了孩子一生时,就算他能理解父母的“豆腐心”,又有什么意义呢?
孩子成长中的很多负面问题,与父母的“刀子嘴”都有着莫大关系
父母尖酸刻薄的话语会让孩子变得谨小慎微,他们害怕犯错误,也害怕惹父母生气,因为这样会招来可怕的言语攻击。安全感缺失,让他们时刻处在焦虑中;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受到极大影响。长此以往,孩子身上会出现这四个重大问题。
第一,易发脾气、情绪控制能力弱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的口无遮掩、肆意辱骂,本质是不懂得情绪管理。他们没有很好地控制情绪,甚至只是在拿孩子做“出气筒”。而他们的这种表现深深印刻在孩子的心里,慢慢的,孩子也变得容易发脾气,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等到孩子长大了,他们会把同样尖酸刻薄的话语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并反馈到年老的父母身上。倘若没有人想做出改变,这种负面的影响就会一代代传下去。
第二,加重逆反心理,与父母持续对抗
“刀子嘴”会让孩子变的“胆小、怯懦”,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持续对抗。这种对抗的强度随着青春期的成长而增长。于是就有了“孩子离家出走”、“与父母完全对立”等现象。一旦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仅会造成家庭成员间产生难以弥合的裂痕,也会让孩子心态变得不健康。
第三,失去自信,悲观厌世
任何人在一个长期被诋毁、讥讽的环境下成长,情绪都会非常低落。他们既对自己所处的成长环境悲观,也对自己身上的一切充满怀疑:父母是不是很讨厌我?我是不是家庭的负担?我没有优点,身上全是缺点?我所做的一切都让别人反感?我是不是很愚笨,像个傻子?……
失去了自信,自卑就来了。爱憎苦恼,以及由自卑引发的无力感,很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如果任由这种情绪蔓延,很有可能发生无法想象的悲剧。
第四,社交障碍,难以与他人建立信任感
文中开头提到的那位母亲,在新同学面前用刻薄的言语讥讽孩子,非常容易诱发孩子的社交恐惧心理。他不敢与同学交往(怕被取笑),也不敢与父母交流(怕被辱骂),于是表现出孤僻、封闭、敌意等心理状态。
长期处在“刀子嘴”环境下的青少年,不仅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试图与人保持严格的距离,还会有某种心理怪癖,表现为不接纳他人,甚至敌视他人。孩子因此很难与他人建立信任感。
做一个好父母,从拒绝“刀子嘴”开始
当一个父母很容易,但也很不容易。如果只是给孩子提供吃喝住行,的确轻松、不费力。可孩子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能感知、有思想;他们需要关爱,希望得到认可;他们的成长需要引导。所以父母至少有三个角色:长辈;老师;朋友。这三个角色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只有科学把控这三个角色的切换,才能当好一个父母。至于“刀子嘴”,请离它远远的。
做父母这件事,从来没有最完美,但一定要在艰难中学习,想做出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
首先,父母要认真思考自己为何是“刀子嘴”。这个思考是具体的,比如,是不是因为孩子对我的好言相劝置若罔闻,所以要骂人?是不是吼叫后,孩子的学习或做其他事物的效率就提升了很多?经过一番思考,父母会发现,苛刻的责备,其实并没有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再深入一步思考,父母还会发现,原来对孩子的“刀子嘴”,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不安、焦虑和挫败感。
当工作不顺心时,对孩子的“错误”横加指责;当感觉孩子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时,对他予以全盘否定。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情绪失控表现,家长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把暴躁、不堪的负面能量传递给了孩子,对孩子进行一次次的“言语体罚”。
搞清楚自己为何是“刀子嘴”,就会明白,原来自己是多么的不合格、不称职;原来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多东西根本不懂、不会。有这种意识,父母才有“改造自己”的动力。
其次,不自责、不羞愧,试着摸索切实可行的管教方式。父母的“刀子嘴”是一种情绪发作,它造成家庭关系紧张,也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改变是必须的,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要诚实面对自己,不自责、不羞愧。
很多家长在每次辱骂孩子之后都会有内疚感和羞愧感。这是一种负面想法,家长可以尝试做些改变,不要想“我的刀子嘴毁了孩子一生”,而是想“我在努力教育孩子,可能方式不对,我要继续学习,改变永远都不晚”。然后花时间察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用更为积极的词汇正面激励自己。倘若放不掉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就会觉得失落,改进的动力就会减弱,甚至“破罐子破摔”。如果父母成了那样,孩子就真的要被彻底被毁了。
“不苛责孩子”,先要做到“不苛责自己”。要努力培育健康的、积极的教育态度,再以这种态度去影响孩子。一旦做出了改变,父母就会发现,培育健康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刀子嘴”绝不是其中之一。
有一位拥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八岁的儿子经常欺负五岁的妹妹。在她没有做出改变之前,每次儿子欺负妹妹,都会被责骂。她还会拿隔壁邻居家六岁的哥哥做对比,“讽刺”八岁的儿子比不过人家六岁的男孩子。不过这种做法除了让两个孩子哭闹起来,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哥哥欺负妹妹”外,没有收到任何正面效果。
某天,她又看到儿子在欺负妹妹,准备冲上去大骂一顿,但怔住了,思考了一下,她跑过去抱了一下儿子,轻声问道“今天有人欺负你了吗?”儿子停了下来,显得有些伤心,然后把头埋在了妈妈的怀抱里。双方的情绪都平静了下来,通过交流,这位母亲真正了解到儿子总是欺负妹妹的原因。如果她仍然以“刀子嘴”对付儿子,别说解决问题,恐怕连问题的症结所在都搞不明白。
孩子的成长有着各自的特点,家长要寻求最合适的教育方式,这需要不停地思考,并做出最佳的改变。
父母想通过刻薄的话语让孩子对其产生敬畏,或减少孩子的失当行为,结果发现,这些都达不到。而从“刀子嘴”里蹦出来的每一句“恶毒”言语,都像一个钉子一样,刺在孩子的心窝上,即便父母真心拔掉孩子心头上的一个个钉子,可留下的一道道伤痕仍然要很长时间去弥补。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刀子嘴豆腐心”是愚蠢的。
保持平静,拒绝“刀子嘴”,减少对孩子的情绪化反应,才能真正找到解决孩子问题的钥匙,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才不会被“孩子是不是被我毁了”困扰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