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差点被此人整死,关键时刻出妙招逃过一劫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1906年的清朝,已经走到了穷头陌路,穷则思变,所以清廷在这一年颁布了“预备立宪”诏旨,志在改革求生存。作为晚清时期最卓越的实干家,袁世凯当仁不让,肩负起了改革大业的重担。

万事开头难,中国已经施行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想要一朝改为君主立宪制度,难度可想而知。政体改革的第一步是行政改革,袁世凯集团精心制定了《新官制改革方案》,其核心就是改专制为宪政,施行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开)。但是袁世凯的这个宪政制度是简易版的,设内阁,但没有设立制衡内阁的国会,正是由于这一点,让反对派抓住了小辫子,让袁世凯身陷险境。

当时的清廷有两个重要派系,分别是北洋派与清流派,代表人物分别是袁世凯和瞿鸿禨[jī],这两个派系互相看不顺眼,是死对头。这个瞿鸿禨不但是清流派领袖,也是现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晚清时的最高权力机构,而军机大臣只有四人,瞿鸿禨的权力之大、圣恩之隆可想而知。一言以盖之,袁世凯的这个政敌很厉害。

瞿鸿禨先是派出先锋——御史赵炳麟打头阵,参了袁世凯一本。大意就是袁世凯设内阁而不设国会,必然造成内阁总理专权,是要架空皇权,借机篡位,其心可诛。

这个帽子扣得确实有点大,已经上升到谋朝篡位的高度了,纵然慈禧不全信,也必然要提防几分,不能由着袁世凯胡来。赵炳麟之后,瞿鸿禨就亲自出马了,他是深受慈禧信赖的亲信,他向慈禧重申:如果按照袁世凯的改革方案来,内阁总理取代军机处,一切行政大权将由内阁总理大臣会商决定,太后您就大权旁落了。慎重!慎重!

慈禧是个极度贪权之人,在权力面前她忘却了改革图强的初衷,下达了重要指示,提出了“五不议”: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这样一来,袁世凯制定的改革方案就等于被全盘否定了,所有努力付之东流。

祸不单行,随后在瞿鸿禨的推动下,众多御史都把袁世凯当成了扬名立万的垫脚石,纷纷上书弹劾,罪名大致是:妄图削弱君权、大逆不道、有争权谋反之心......

人言可畏,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袁世凯感受到了不详的气息,长此以往,必生事端,项上人头保不保得住都不一定呢。袁世凯是个知进退、懂取舍的人,在此关键时刻,他主动找到了慈禧,表示自己愿意免去直隶总督之外的一切职务(包括参预政务大臣、督办政务大臣、督办山海关内外铁路大臣、督办天津至镇江铁路大臣、督办商务大臣、督办邮政大臣、会办练兵大臣等诸多要职),北洋六镇重兵也愿意交出四镇,其余两镇用于镇守直隶。

袁世凯这种主动削权的行为得到了慈禧的高度赞赏,也使慈禧放下了戒心。慈禧在表扬了袁世凯识大体、顾大局后,欣然接受了他的放权请求。袁世凯则回到了天津,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这就是智者,这就是牛人,懂得急流勇退,不贪一时胜负,只看长远利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