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问你“贵姓”,你要回答“免贵”,但有2个姓不用说“免贵”
别人问你“贵姓”,你要回答“免贵”,
但有2个姓不用说“免贵”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当时总共收集了411个姓氏,后来进行了一次增补,又增加了157个,到了明朝初年,根据当时户部提供的户口名册,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重新编修了《皇明千家姓》,收集的姓氏达到1968个。
无论《百家姓》还是《千家姓》,姓氏的排名都很有意思,他们并非按照人口数量排名,而是根据姓氏的尊贵程度,比如《百家姓》排在第一位的是“赵”,《千家姓》排名第一位的是“朱”。
两本书对姓氏的排名,都仅仅体现出当时各姓氏的社会地位,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历史,这种排名显然有局限,抛开这两本书不论,中国古代有2个姓氏,他们的地位却一直都比较尊贵。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个人言行举止,比如在问别人姓氏时,往往都会说“您贵姓?”对方作为回答者,也要以礼相待,回答时要说“免贵姓某”,然而有2个姓氏不用回答“免贵”,别人也不会觉得不礼貌,这2个姓氏就是孔和张。
“孔”姓不用说免贵,这很好理解,大家都能猜到是和孔子有关,因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采用儒家思想治国,而孔子正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不仅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高,他的后人也都受到了很高的待遇,尤其是孔子直系子孙,从汉高祖开始就屡受册封,延承了两千多年的爵位。
“孔”姓不说免贵,别人都能接受,反倒是说了免贵之后,别人会觉得不礼貌,甚至觉得这是对孔圣人不敬。
“张”姓不用说免贵,这和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有关,相传玉皇大帝就是姓张,他的俗名虽有不同说法,比如张百忍、张友仁、张友人等等,但都是姓张,而玉皇大帝被认为是天地两界的主宰,地位自然至高无上,因此他的姓也就变得很高贵,凡人姓张自然也就不能“免贵”。
上述两个姓氏,在任何时候都不用说“免贵”,除此之外,历代和皇帝同姓的人也可以不说免贵,正如开篇我们所说的宋朝赵姓、明朝朱姓,这些姓氏都被称为当时的国姓,是会引以为傲的,有些功劳巨大的人,还会被赐予国姓,以汉唐时期最为典型。
比如汉高祖刘邦,他为了表彰娄敬建议定都关中,赐娄敬姓刘,再如唐朝,初唐名将徐茂公被李渊赐予“李”姓,改名“李勣原”(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倘若是和当时皇帝同姓,说了“免贵”就是大不敬,还会引火上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