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旱 獭

网络配图:乌拉盖河九曲湾

旱 獭

任秉舜

我这个人好吃,尤其偏爱肉食,且没有忌口。按老伴儿的话说,满世界的活儿没有我会干的,满世界上的东西没有我不吃的。我也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

要说吃,当属我们在内蒙兵团的时候,那才叫“丰富多彩”。除了牛、羊肉外,我吃过野鸭肉、地鵏肉、鹰肉、沙鸡肉、灰鹤肉;吃过狗肉、狼肉、狐狸肉、旱獭肉、大眼贼(草原上的一种鼠)肉。总之,草原上有翅膀在天上飞的,有腿在地上跑的,我几乎都吃过。那时一是嘴馋,生冷不忌,二是逞强,杀打不怕。

上述肉食最好吃的应该是旱獭,獭肉不但有猪肉的浓香,还带有淡淡的草香和淡淡的土腥味,膘肥不腻,瘦肉不柴。用獭油烙出来的饼外焦里嫩,松软适口,香气扑鼻。獭肉、獭油绝对称得上是上乘的美食。直到现在还能回味出獭肉的味道,嘴里立刻溢满口水。

第一次吃獭肉是在马倌陶格琪的家里。

秋后的一天早晨,马倌陶格琪骑着马从后山那边回来,后面用绳子拖拉着一个黄了巴叽的东西,他的爱犬“巴特儿”(蒙语:英雄)摇着尾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东西跟在后面。陶格琪把马拴在马桩上,拎起那东西得意地露出黄牙板儿。我和几个弟兄凑过去,近前一看,是一只肥大的旱獭,这獭子有两尺多长,起码有十来斤重。那獭子小尖嘴呲着两颗锋利的长牙,两条强劲的前爪不停地挥舞着,吱吱地叫着,面目狰狞。陶格琪把旱獭踩在脚下,用一根棍子压住獭子的脖子,然后腾出脚来,双脚死死地踩住木棍,双手紧紧拉住獭子的两条后腿,用力一抻,只听“嘎巴儿”一声,獭子再也不挣扎了。他说,獭子的头和身子是一根脆骨连接着的,只要把这根脆骨拉断獭子就玩完了。紧接着陶格琪把獭子挂在门框上,从腰间拔出蒙古小刀,从獭子嘴部开始,三下五除二一张完整的獭皮包了下来,一团白嫩嫩的肉团展现在大伙的面前。开膛破肚,掏出肠子,肚子。心肝肺扔给垂涎的“巴特儿”,“巴特儿”一口叼起躲到一旁享受美食去了。他说,炖獭肉最好放些野葱、野蒜解獭子的土腥味,临熟撒上盐,那才是原汁原味。他邀我们中午来他家吃獭肉。

吃过午饭,我们如约来到陶格琪的家里,一大盆冒着热气,散着香味儿的獭肉放在桌子上。有个弟兄扭扭怩怩,试了几次不敢动筷。我不管那套,夹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獭肉放进嘴里,獭肉的香味立刻充满了口腔,没等嚼烂,嗓子眼儿像有把小勾子似的,獭肉滑进肚里,我连连地说好吃,好吃。见我的吃相,那个弟兄才小心翼翼地夹了块獭肉,左看右看把那块獭肉打量个遍样子让人看着不舒服。虽然已吃过午饭,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一碗,满足感油然而生。

陶格琪说:獭子浑身是宝,獭肉好吃,獭油烙饼更是一绝。他说等獭油攒多了,请我们吃顿獭油烙饼。他说,獭油治烫伤不亚于狼油、獾油。獭皮是上等的皮料,做出来的衣服又轻巧又暖和。他又说,到了这个季节,蒙古族人舍不得杀牛宰羊,用獭子满足人和狗对肉食的需求,可以省下很大的生活开销,一张獭皮还有块八角的进项。一到这时候,有的用套子套,有的用夹子夹,有的用狗抓,人人都成了抓獭的高手。最省劲的是用狗抓獭,但能抓到獭子的狗寥寥无几。开始“巴特儿”抓獭没有经验,常常被獭子抓得“满脸花”。“巴特儿”不愧叫它英雄,总是蹑手蹑脚伏在獭洞旁,静静地候着,大气不出一声,待獭子从洞口探出大半个身子,叼起便走。狗抓獭子得有技巧,必须叼住獭子的后脖梗,嘴用劲过大,会把獭皮刺破,獭皮就不值钱了,用力小獭子会挣脱掉。如果叼到獭子的头部,狗会被獭子咬到嘴,如果说叼到獭子的屁股,獭子扭过身来前爪会抓破狗脸,甚至抓瞎眼睛,所以狗抓獭必须做到恰到好处。

我建议陶格琪多训几条像“巴特儿”这样的狗来抓獭子。陶格琪说,有的狗不论怎么训也不行,不是没有耐心,就是没有技巧,或者被獭子咬过,抓过胆怯心虚了,再也不敢抓了。

獭子抓多了,獭肉吃多了,还吃了几次陶格琪用獭油烙的饼,真是极大的享受。连里的卫生员找到陶格琪说:旱獭身上带有多种病菌,尤其是鼠疫杆菌,鼠间鼠疫发展到人间,鼠疫大都是人吃獭肉而传播的。他说三五年青海省爆发大规模人间鼠疫,就是人食用旱獭而引起的。我们不信那套邪,“巴特儿”照抓不误,陶格琪照炖不误,我们照吃不误。

转眼到了开春,乌拉盖草原上的草冒芽了,冬眠的旱獭睡醒过来,忙着打洞,交配,下崽。几天的功夫,后山上堆起无数的新土堆,也可谓壮观。

我们找陶格琪让他给弄几只旱獭解解馋,陶格琪说:现在的獭子不好吃,经过一冬的消耗,骨瘦如柴,毛皮也不好。他说:蒙古族人这个季节绝对不会伤害獭子,母獭要下崽,要喂养小獭,抓了母獭窝里的小崽就会饿死,等于毁了一窝。

由于爱吃獭肉,我对旱獭更加关注。

獭子这东西生性胆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天敌太多。獭子不像野兔那么机敏,稍一疏忽就会成为鹰、狼等的猎物,所以觅食时绝不会离洞穴太远,一有风吹草动,便会缩回洞里,然后掉过身子,小脑袋试探着露出来,小眼睛贼溜溜地观察四周的动静,确认没有危险,加着万倍小心爬出洞来,谨慎地进食。獭子春天吃草的嫩芽,夏天吃草的嫩茎,秋天吃成熟的草籽。每个獭洞周围被啃食得光秃秃的。最有意思的是旱獭打洞,老远望去,某个地方突然从地下扬起土来,一会儿的功夫就会形成一个土堆。獭子的前爪特别强壮,简直就是一台掘进机,抛出来的虚土,后爪左一下右一下的往后蹬,掘进速度其它洞穴动物望尘莫及。旱獭对草原来说绝对是害兽,不仅破坏草原,传播鼠疫,獭子打的洞经常拐断牲畜的前腿,很多骑马人被獭洞整的人仰马翻,我也有过这样的遭遇。

这次又回到乌拉盖,我和同行的战友说:到了乌拉盖让乌拉盖的朋友们给弄几只旱獭吃吃,回味一下当年的感觉,说着口水又溢满了嘴。

老连长张志和的儿子建成是乌拉盖管理区的森警,如果让他给弄几只旱獭应该是手到擒来。我把想吃獭肉的想法跟建成说了,建成说:现在已经很少见到旱獭了。他说:当年兵团时期和以后大批务工者特别是为了地下的煤炭资源,人们涌入乌拉盖,为了獭肉、獭油、獭皮不择手段,滥捕滥杀。从下套子,用夹子夹,用狗抓到后来用烟熏,用炸药炸,不管是春夏秋冬,不管是公獭母獭,不管是大獭小獭,几乎被斩尽杀绝。乌拉盖方圆几百里内旱獭基本绝迹,即使是较偏远的地方也很难见到了。前些年自治区已将旱獭列入濒临灭绝的物种,明令给予保护。

我们在兵团时,兵团总部、师、团;自治区、盟、旗左一个文件,又一个精神要求灭狼、灭獭、灭鼠。真是不可思议,一个浩大的种群,只有三十几年的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建成说,现在草原上需要保护的物种太多了。他又说:人灾要比天上的三灾(雪灾、旱灾、风灾)和地上的三害(狼、獭、鼠)厉害得多。自古号称“天堂草原”乌拉盖如长此下去,这片草原迟早毁在人类的手里。

既然旱獭是保护动物了,那就别琢磨吃獭肉了,恐怕这辈子也吃不上獭肉了,心里不免有些伤感,口中多了些苦涩。

作者:任秉舜

(0)

相关推荐

  • 去草原游玩,请远离旱獭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抖音上的这个画面种草了 很多朋友觉得这个小家伙圆滚滚,憨憨的很可爱 但是小编这里要告诉打算来甘肃旅游的小伙伴们 在草原上,这个小家伙 很! 危!! 险!!! 旱獭又名土拨鼠.草地獭.哈 ...

  • “国服第一传染病”,竟会藏在这个小可爱身上?

    提到鼠疫,除了草原上的居民,其他人也许会觉得久远古老,但讲到黑死病,人人都会觉得恐惧.在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场疾病的恐怖程度能与发生在十四世纪4.50年代的欧洲中世纪大瘟疫相比. 13 ...

  • 天边草原乌拉盖,好听极了!

    天边草原乌拉盖,好听极了!

  • 因吃旱獭引发的东北鼠疫 封闭隔离科学防疫四个月见证奇迹

    因吃旱獭引发的东北鼠疫 封闭隔离科学防疫四个月见证奇迹

  • 因贪旱獭皮毛引发的东北大鼠疫 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在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蒙古生活中一种名为旱獭的动物,在清末的时候它成为了世界皮革市场上的新宠.在利益的驱使下,中俄商人及地方官员大量招募闯关东的难民疯狂的猎杀旱獭.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利益的驱使以及大量新 ...

  • 89.云卷•云舒

    乌拉盖草原被称为天边的草原,我的切身感受主要是特别开阔.穿越一趟乌拉盖,可以一次性满足你对草原所有的愿望.这里不仅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还有对生活的爱! 从2000年去格根塔拉草原开始,这些 ...

  • 动物解说系列:土拨鼠的网红之路(长贴)

    本人并非动物学专家,本贴也非科普用,仅仅是因为喜欢做而做,部分观点可能有纰漏和错误,还望大家指正,本人不胜感激.P.S.本系列所有图片均源自互联网收集. 网红大概分三种,第一种是长相出众,甭管行为再怎 ...

  • 「知青往事」“匹格”——草原知青的狗

    "匹格"--草原知青的狗 吴力工 城里人家求解闷消闲养条狗,苦于没条件:乡下农户为看家护院养条狗,似乎也有无两可.惟独草原上的牧民,不论穷富,哪个包都要养狗,且绝不止一条. 其实, ...

  • 「知青往事」留延边知青——“甜女”刘小妹

    "甜女"刘小妹 作者:何永根 1969年,上海女知青孟甜女来到延边插队落户,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她冲破了种种世俗偏见与朝鲜族青年李华建立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至纯至美,令人唏嘘不已 ...

  • 「知青往事」冬天的饶力河——北大荒支边生活25年

    吴泽佐支边时北大荒留影 冬天的饶力河--北大荒支边生活 口述:吴泽佐 记录整理:吴 嘉 我从北京到北大荒是1965年9月2号,是跟随支边青年去的,当时是北京市副市长给我们送的行,那年我17岁.火车坐了 ...

  • 「知青往事」走出苦难

    用三只眼看世界2021-03-17 14:46:47 走出苦难 贾宏图 她是个"义工",在上海美术馆的"知青油画邀请展"服务,帮着我签书售书.她翻看着<我 ...

  • 「知青往事」一个北大荒知青集体的五十年

    一个知青集体的五十年 原34团18连知青 高非 薛克建 如果有人告诉你:有这样一个集体,从十多岁开始他们一起工作生活了好多年,随后分散到各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你一定会猜到--这 ...

  • 「知青往事」胶园星夜话惊魂

    胶园星夜话惊魂 作者:梁卓明 割橡胶,绝对是一种技术活! 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橡胶的原始状态是一种乳白色的液体.就是橡胶树受创后排出用以自我保护汁液.人们为了获取这些汁液,人为地割伤胶树,这就是所谓的& ...

  • 「知青往事」完成爱妻遗愿,骨灰安葬在北大荒

    宋再端完成爱妻遗愿 将其骨灰安葬在北大荒 作者:周良君 炎热的夏季,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宋再端这位已66岁的老人,背着爱妻吴少敏的骨灰,悲壮地行走在回第二故乡北大荒的路上.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情缩影,诠释了 ...

  • 「知青往事」感恩加格达奇

    感恩加格达奇 --再访第二故乡 作者:邬志林 炎炎盛夏,鸣蝉叫个不停,想起年轻时支边到大兴安岭,那儿纬度最高,这个时候气候凉爽,不如避避暑气,人老了怀旧,心里总是惦记着第二故乡,说走就走,于是约了当年 ...

  • 「知青往事」我的录取通知书掉招办桌缝里了

    我的高考 作者:陶世明 1977年10月,我从农村招工回城不满1年,在安徽新华印刷厂机修车间当学徒工.这时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本来以为要在钳工台前干一辈子了,没想到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小时就确立的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