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那幸福在时光里蹉跎了岁月,空等、空等!
8月28号莲子老师在“如何用沟通模式改变家庭关系”的公益微课中(公众号内回复“沟通模式”,可获取完整音频),分析了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关于人的五种求生存的应对姿势:讨好型、指责型、理智型、打岔型、表里如一型。
对号入座一下,我和先生都是属于指责型加理智型,所以在我们的沟通中往往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比如说,有一阵子我老是忍不住晚睡,有时候虽然信誓旦旦地说今天晚上一定要10点前入睡。可是到了睡觉的点总是有没做完的事。
有一天晚上已经十一点多了,我还在磨蹭。先生发话了:“你不是说要10点睡觉吗?现在该睡觉了!”我回答:“再等会,你也知道事情没做完我是不会去睡觉的。”先生有点急了:你看你老是这样,说了10点睡觉,看看现在几点了,还不睡。要是我,计划了要做什么就一定会去做到。”我回答:“我又不是你,为什么计划好的必须做到,我喜欢随性!再说了,你答应好的少玩游戏也没做到呀!凭什么来说我!”
于是本是出于好意的关心,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引发了一场争论。
其实,事后想想,先生确实是一片好心。只是表达的方式错了,原本可以温柔地说:“亲爱的,都这么晚了,你该睡觉了,再不睡,我怕对你身体不好!”
可是,他却将这份关心通过指责的方式说了出来。一下就把另一个指责型的人给点燃了。
又或者,如果当时的我足够觉醒的话,多考虑他的话语背后的关心的。也许,我会说:“好的,我知道你是在关心我。可是你也知道我的性格,事情就剩一点点了,没做完,我实在没法睡觉。再等一小会就好了。你也体谅一下吧。”也许,这样就可以相安无事了,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表里如一的沟通!
有时候,面对越是亲密的人,相处说话时如果能够尽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而不是盼着对方能够来多体谅自己一些,结果也会很不一样。
记得有一次,儿子正在客厅吃水果,先生去放水准备给他洗澡,并且提前告知儿子:“等下爸爸说水好了,你就要马上过来洗澡。”没过一会儿,先生就开始喊孩子的名字。可是,儿子却一直没支声。我预感到要是再持续几秒钟儿子还不回应的话,那先生的脾气肯定又要炸了。
于是,立刻、马上,我朝先生喊:“儿子还在吃东西应该很快就好了。”然后,又对孩子说:“宝贝,爸爸在叫你呢!如果你不能马上过去,那你就告诉爸爸,还要等多久,不然他觉得你不尊重他,他会生气的。”儿子马上回答:“爸爸,我剥完这两颗就好了。”爸爸回答:“好的!”
于是避免了一次冲突的发生。家庭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是像及了一根根大头火柴,如果不够清醒,噌地就让温度到达着火点。那估计每天都可以让自己在火上烤那么一回,这味道一定不是美味的烧烤味吧!
可是,要一直保持那份觉醒可真的是很难。
记得,之前参加了63天的打卡活动。在打卡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思绪越来越清醒,对孩子的觉察也越来越敏锐,很多事情都能做到当知当觉。和孩子共度了一段特别相互体贴的时光。
可是,活动结束后,有一阵子我没有继续在自己的本子上做记录。然后,发现思维没以前那么敏感、清晰了。对孩子的一些不太顺心的行为,下意识的反应便是压制和批评孩子。
有一天孩子不睡午觉,却还在正睡觉的妈妈耳边嗡嗡叫。一时情急,对孩子有些生硬地叫了一句:“快出去玩,妈妈要睡觉!”结果儿子反倒很温柔地回答:“妈妈你不能这么凶,你知道吗?对你爱的人要温柔!”
瞬间所有的烦躁都不见了,面对孩子的纯粹真是自愧不如!63天养成的习惯,孩子可以牢不可破,可大人却这么容易困于本能。看来还是不能大意,想要时刻觉醒,对我们自己的心不能忘了时时勤拂拭呀!
另外,关于“事件、反思、收获”,这种快速记录法,不单单适用于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对于改善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都是有效的。
虽然,平时我也会做些育儿记录,但是多是以日后回忆为目的,所以对于自己行为的反思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而当每天都能够对一特定事件,记录自己的反思和收获时。就能够以事后无比冷静的态度来反省自己,受益匪浅!
话说正当我写就这篇文章时,在我们家又上演了一场生动的反面案例。
按惯例,每天晚饭后都要到楼下散散步。正巧先生正在玩游戏,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最后他放下了游戏准备同孩子一起下楼。
谁知儿子下午上了近3个小时的篮球课,有点累了,竟然走到门口,见妈妈不下楼,他也不下楼。于是我让孩子做选择,孩子选择了留家里。先生一下子就急了,觉得都是妈妈惯的,如果强硬一些孩子也就下楼了,非得让他自己做选择。于是,愤愤然,要吵架的架势。
还好这次的我够清醒,知道他一定是自己想玩游戏,为孩子做了牺牲要下楼散步,谁料,孩子竟然不领情。这时候,孩子妈不但没句体谅话还同意孩子不下楼。
先生心里怕是极度委屈不平衡吧。他是指责型的人呀,这时候当然要开始指责了,心里一定是在想:“看都是你平时惯着孩子他才不听我的,我都牺牲了自己的游戏时间陪孩子,我已经做得够好了!都是你和孩子不对!”
这时候先生只看到了自己的委屈和不满足,没有看到孩子下午打球、跑步的费体力。才会片面地觉得孩子和孩子妈成了一伙的,是来对抗自己的威严的。郁闷地自己找个房间待着去了。
可是过了一会儿,儿子又没事人一样的去叫爸爸,早把之前的矛盾给忘了。爸爸还是有些微怒,另外,看到孩子像往常一样又一次没有把牛奶喝完,却要接着吃橘子。火气未消的他硬是不让孩子吃。
好吧,我这个妈妈,可不想再帮儿子让爸爸以为在挑战他的权威了。于是悄悄和儿子商量:“妈妈可以帮你喝一点点,但是你必须把牛奶喝完了,再吃橘子,能做到吗?”儿子说:“好的!”
过了一会了,先生从房里出来看见儿子正在吃橘子,果然有些气愤地问:“牛奶喝完了吗?”孩子说:“喝完了。”先生还有些怀疑,亲自去检验了一下。摇摇瓶子,才见他的火气终于消了。然后,领着孩子去洗澡、玩闹,之后房间里响起了笑声。可能在这一刻他才找回了,自己想要的:爱人、孩子对他的尊重。
好吧,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其实有些幸福我们早已获得,只是我们的觉醒一直没来,闭着眼睛。
所以,赶紧醒醒吧!别让那幸福在时光里蹉跎了岁月,空等、空等了!
作者:Addel,青青莲子行动派大本营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