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江河,强悍黩武——吴越人』
吴越人,江浙先民。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消磨,现如今,他们早已融入了汉民族。有人说:“阿拉上海人,是不是吴越人?”从广义上讲,在文化和语言层面,你可以叫“吴越人”。但是,从狭义的民族脉络上讲,你已经不再是“吴越人”。也许,你身上流淌着先秦“吴越人”的精神和血脉。
南方民族的演化十分复杂,况且历史记载又很稀疏。所以,要把“百越”讲清楚,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直观和形象,我们先从民族性格上把握“吴越人”。先说“吴”,具体在苏南一带。在甲骨文中,“吴”与“鱼”同音同义。鱼者,水族也,畅游河底。据载,吴越先民曾以“鱼”为姓,以“水“为生。久而久之,他们身上就有了一种变通性的圆滑,敏慧、精巧且多疑。
“越”,指钱塘江下游两岸的居民,即生活在浙江范围的人。很奇怪,在甲骨文中,没有“越”字。经苦苦寻找,专家终于在“大篆”中寻到了“越”。其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甲骨文“夭”,甲骨文“死”,甲骨文“歹”,甲骨文“丁”。其意思就是“在战争中幸存的人”。由此可见,上古时期,越人十分残忍好斗。综上所述,“吴越人”有两个特点,精致聪慧、穷兵黩武,骨子里又有一种天生的“圆通玲珑”。
穷兵黩武、残忍好斗的同时,吴越人又有一种天生的精致,这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粗犷风格截然不同。例如,在越地出土的陶器总刻有极美丽的几何花纹。从文字符号上看,吴越古文花俏,人称“鸟篆”。反观北方游牧民族,文字虽雄健有力,然太过粗犷。在从兵器上也是如此,无论是吴王戈,还是越王剑,皆精致之极,号称“天下之绝”。当年,专诸刺杀王僚的那把“鱼肠剑”,更是吹毛断发、玲珑剔透。反观同时代北方的武器,不要说游牧民族,就是中原一带的刀剑都要逊色一筹。
在农业生产上,吴越人亦当仁不让。据载,在新石器时代,吴越人就创造了更轻便的“长柄农具”,并驯化了野生水稻。另外,在纺织、蚕桑和饮食上,吴越人更加出色。汉晋古籍曾载:“楚越水乡,足螺鱼鳖……民多采捕积聚……煮而食之”也就是说,在很久以前,吴越人就以“河鲜”为食了。
有人问:“我们徐州人算不算吴越人?”很遗憾,“苏北”不算吴越人的地盘。今天,苏南、上海、浙东,这三个中国最富裕的地方文化渊源相同,皆为“吴越文化”。而苏南和苏北则有一条“文化隔离带”,这也是为什么“苏南”和“苏北”很难尿到一个壶里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