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技:一张嘴干掉一整个配音团队,中国口技真的太牛了

口技表演

最近一段时间,演员李鸿儒在网络上火的一塌糊涂,一句豪横语录:“坐在这看这个,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刷新了全国观众,对《悲伤逆流成河》的认知。
在《演员请就位》、《声临其境》这两档综艺节目中,李鸿儒精彩的表演和犀利的点评,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友纷纷感叹:老一辈艺术家的底气就是足。
在《声临其境》中,李鸿儒和各位演员大咖,给电影、电视剧里的某个桥段配音,不露脸光用声音飙戏,全国观众看完《声临其境》,无不直呼过瘾。

除了给电影、电视剧的人物配音之外,《声临其境》还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口技演员方浩然。

方浩然与其他的明星不同,他配的音不是影视人物,而是除人物之外的其他声音。在节目中,方浩然给《速度与激情》的战斗场景配音,直升机声、汽车引擎声、油门声、刹车声、机枪声、爆炸声......每一个声音都无比逼真,一个人一张嘴就干掉了一整个配音团队。
方浩然是一位90后的小伙子,靠着一条《速度与激情》的配音,狂揽抖音90万粉丝。2011年5月23日,口技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浩然正是这个项目的第四代传人。

口技记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篇出现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诗,我想大家并不陌生,记性好的同学,毕业多年依然可以背诵全诗。通过《口技》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全国的初中生都了解到了中国的这项传统绝技。
口技就是用口来模仿各种声音,表演者通过对嘴、舌、鼻、喉的控制与运用,模仿动物、人物、环境、动作等各类声音,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口技的历史

口技起源于上古时期,古人类为了捕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引诱猎物现身。上古时期的口技,是古人们生活的必备技能,并非消遣娱乐,真正用作消遣娱乐的口技,是出现在唐宋朝时期。

据《武林旧事》记载,唐朝时期有专门培养口技人才的“学像声社”,宋朝已经出现了专门表演口技的口技班子。
到了明清时期,口技已经有了相当专业的表演模式和戏路了,《杀猪》《猪争食》《二鸟争鸣》等作品,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口技曲目了。当时人们称口技为口戏、隔壁戏。
民国时期,北京的张昆山最擅表演《百鸟争鸣》,人送外号百鸟张。尹士林擅长表演《推小车》、《纺棉花》、《鸟鸣》,还教出两个特别出名的徒弟,周志良和周志成。后来此二人又教出一对徒弟,牛玉亮和牛玉明。上文中说到的方浩然,就是牛玉亮的徒弟。

口技的难度

口技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绝活,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好口技,学习口技必须要有极高的天赋,而且是非常热爱口技。学个汪汪汪、喵喵喵谁都会,但是真要登台表演,那就不光是这些常见的小动物了,高山流水、风雨雷电全都得会,当模仿出来的声音,没有了人味,可以假乱真,练至那时才可以称之为口技。
说到天赋,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笼统,但说起洛桑,相信大家就知道什么是天赋了。洛桑从小天资聪慧,年仅13岁就考入中央民族大学,1994年凭借《洛桑学艺》,一举成为当年的最红笑星。
学习口技,不仅仅需要的是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天赋。方浩然同样也是,从小就喜欢学鸡鸭的叫声,在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还在班级里给同学们表演口技,而且还获得学校文艺晚会的二等奖。当他读大学的时候,认识了恩师牛玉亮,从此便开始了口技的专研之路。

口技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审美逐渐向西方文化靠拢,现在的孩子们更愿意学习B-BOX,而口技这项传统的民间绝技,逐渐的被世人所遗忘。
直到方浩然的爆火,口技才再度回归大众视野。方浩然把传统口技和现代影剧相结合,创造出《速度与激情》、《阿发达》这样的爆火配音,让全国观众都领略到了口技之妙。
实际上在创作之初,方浩然的恩师牛玉亮是反对他为电影配音的,后来终于有机会,在全国观众和师傅面前表演他的配音新作,表演完之后,效果非常的好,到了这儿,师傅也就认同了他的做法。

口技的传承

自2010年5月8日,口技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牛玉亮就建立了中国口技兄弟表演团和北京传承口技研究室。
中国口技兄弟表演团是由牛玉亮老师的学生们组成的,在创新的同时,依然保留从古代传承下来的老节目段子。
北京传承口技研究室是向全国开展招生的培训班,为全国的口技爱好者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2010年10月23日,牛玉亮亲自举办了第一届少儿口技普及班,舞台上的牛玉亮亲自教学生们口技的技法,学生们也都很开心的跟着老师学习。
为了传承口技技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牛玉亮还在全国的多所大学展开讲座,甚至在外国的大学里,也经常见到牛玉亮的身影。

为了让口技走进校园,推向全国,牛玉亮也是费了10多年的心血。看到牛玉亮的努力,全国的粉丝朋友们都为之加油打气,还有一首打油诗是网友们写给牛玉亮的:“传统有志继发扬,绝技直超百鸟张。禽鸟百兽一身带,真假难辨惊满堂”。

作者/老黑

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