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为什么要求汉人必须留辫?鲁迅一言道破天机

清朝中国人脑袋后拖着的“豚尾”长辫一直为外人所耻笑,清朝以来所有的反抗者都以剪掉辫子蓄发为标志,尤其是进入到20世纪初清朝的辫子就显得更加的不合时宜了。

1875年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城当着守旧的李鸿章指出:“贵国头发长垂, 鞋大且粗, 不适应我国人民。勤劳是富裕之本, 怠慢是贫苦之源,然而我国不愿意怠慢致贫, 而想要勤劳致富, 所以舍旧就新。”没曾想作为清朝改革领导者的李鸿章冥顽不化的表示:“衣服旧制体现了祖宗的遗志, 其子孙应该珍重, 万世保存才是。我国决不进行这样的变革, 只是在军器, 铁路, 电讯其他器械必需之物, 才不得不采之外国。”

清朝更是因为曾经派往美国的官办留学生因为接受了西方教育和文化的影响,而剪了辫子吓得指着他们见异思迁,离经叛道,为了避免破坏祖制,于是毫不留情的在1881年将所有的赴美留学生全部撤回,从而让中国与现代文明本能擦出更多火花却因此半途而废。

那么满清要求中国人必须留着辫子到底有何用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剃头、编辫是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强行推行的政策。“自令布告之后, 京城内外, 直隶各省, 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借发, 巧词争辩, 决不轻贷。”这便是我们熟知的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关于剃头、编辫一事不但百姓不剃会被砍//头,就是清朝官员如果敢就此事进行上表妄议,也是杀无赦。

剃头、编辫代表了满人对汉人的征服,因此这一陋习在满清200年间,一直遭到了汉人不同程度的反抗,更是以无数汉人的人头落地而高压执行的。同时有了辫子以后,在砍//头时也方便很多,拉着辫子一拽,待决的人犯就只能乖乖的引颈受砍。砍过之后,提着辫子示众也是极为方便的。

清朝要求编辫的另一个用处鲁//迅其实看得很清楚。“官府捉人的时候可以拉着,省得绳索,要是被捉的人多呢,只要捏住辫梢头,一个人就可以牵一大串。”

所以先行者中山先生才会认为“这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耻辱的一种。”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鲁//迅对于革命最大的感受便是:“到了1911年的双十,后来绍兴也挂起白旗来,算是革命了,我觉得革命给我的好处,最大,最不能忘的是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的在街上走,再不听到什么嘲骂。”

“爱历史”一家专门用老照片讲述历史的网站,专注照片十余年。请记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