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医舌诊的科学性: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2021-11-01

望诊为中医四诊之首。高明的中医,甚至能从一个人的面色,断人生死。这种例子,历代记载颇多。清代大名医陈修园,在他的《长沙方歌括》附录《征引一》文中载,“候补知县叶名钧,……,余察其面部,皮里膜外,伏青暗之色,环口尤甚。按其脉数而弦芤,重按之散而无神。遂直告之曰:此群阴用事,阳光欲熄之候。……叶公以余言太激而不答。……,次早神昏不语,痰涎如涌,状如中风。……。余直辞不治,次日未刻果殁”。

有一句话,叫“有诸内,必形诸外”,“从表面现象看本质”。高明的相师,甚至能从一个人的形情举动,五官相貌,断人一生妻财子禄,吉凶祸福,灵验无比,着实让人惊奇。这都是从外知内的真实例子。

舌诊是望诊中的重中之重。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脏功能是否健旺,完全能从舌象中看出来。中医的这种望诊功夫,是西医的仪器望尘莫及及的。

正常的舌体,不胖不瘦。《伤寒指掌》书中有一首舌诊歌诀:“舌体胀大,痰饮湿热;舌体瘦小,诸虚症急”。如见舌体胖大,就是痰饮水气。所谓“痰饮”,实质就是水气的意思。水分进入体内,没有化为清沏透明的津液,而成粘稠稀薄的液状痰,能阻碍血液的流动,称为“痰饮”。多喝水,为痰饮的生成提供了充分条件。当今的黑猫专家为什么要天天宣传多喝水?因为不多喝水,不多喝寒凉的牛奶,不多吃凉性的水果,体内不能产生“痰饮”。体内没有“痰饮”,去怎么生病?所以为了增加病人,为了让医院广开财路,让制药财团多卖西药,必须用甜言蜜语去鼓励大家多喝水,多喝牛奶,多吃水果,才能造成声势浩大的病人后备大军,让猫们迅速“先富起来”。

正常的舌色,是红色适中的。既不红绛(老红深红),也不淡白(浅红)。红色深,舌体坚敛,质不娇嫩,表示脏腑大热,必清热滋阴泻火,忌吃热性药物食物,如果犯忌,立即恶化,有生命危险;舌色淡白,是红血球太少,西医叫贫血,中医叫体内虚寒,也叫阳虚。西医要抽血化验检查,才知道贫血;中医一看舌色,即可一望而知。什么原因能引起贫血?体内水气太多,温度太低,造不出红血球来。等于温度低,鸡蛋孵不出小鸡来。受精鸡蛋,要在一定温度下,蛋黄才能生出红色的血管血液。体内温度,决定了人体的造血功能,也决定气血精液的生化功能。所以中医重视体内寒热诊断,让体内保持一定温度,才是正确的健康养生之道,当然更是治病能否取效的首要关键。

有一种嫩红舌,舌面少苔或近似无苔,或光滑无苔,也是大虚大寒舌象。不得以为舌红,而误诊为有热。如果诊为有热,投以凉药,能迅速恶化,有生命危险。

有一种淡白舌,是体内水热互结。虽然有热,舌却不红,而见淡白。此舌象见于近代温病学的湿瘟症中,可见于《伤寒论》中的陷胸证中,是一种相当凶险危急的病症。几十年来,只见过一例。如果不谨慎细心,立即闯祸。张景岳说“再兼服药参机变”,就是指这种情况。

舌诊内容很多,是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是西医仪器根本没法代替的。时间紧张,容后再聊。

宣传中医知识,欢迎好友转发。

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1.11.1.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