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器型——单耳杯
单耳杯,或称单柄杯,因极具实用性,从新石器时代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未衰。
山东省泰安大汶口遗址(距今约6300-4600年)出土的白陶单耳杯(图1),杯身呈束腰筒状,器壁置环状单耳,平底。陶色洁白,似有象牙质感。杯口削切精细,使得质朴自然中透露出轻巧灵动。
图1
山东省潍坊姚官庄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遗址出土的黑陶单耳杯(图2),泥质黑陶,整体磨光,下腹略大,三尖足,单把接于下腹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有一种蛋壳黑陶,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精细淘洗,轮制,表面乌黑发亮,胎壁厚仅0.5-1毫米左右,薄如蛋壳,故名之。
图2
浙江省博物馆藏的战国原始瓷杯形器(图3),筒形杯身,束口,下腹部有一圈竖条纹装饰,底承数个小足。造型规整端庄,釉层匀净莹润,釉面有一些点状凝釉,但分布均匀,釉色青中泛黄,胎釉结合良好。
图3
江苏省盱眙县大云山出土西汉釉陶单耳杯(图4),杯身呈直筒形,侧置一半圆形柄,平底。杯身划有水波纹装饰,造型简单实用。同出有陶盆、耳杯和勺,形成一套组合,其作用一目了然。
图4
东晋至南朝时期还流行一种名为“魁”的单柄器,如江西新干出土的南朝青瓷魁(图5),敛口,弧腹,圆饼状实足。口沿边塑一如意头短柄,口沿下饰一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面玻璃质感强。其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图5
唐代金银器大盛,深刻的影响了制瓷业,不少瓷器的器形和装饰,甚至工艺都模仿金银器,单耳杯也不例外。如江苏省徐州奎山唐墓出土的唐代白瓷柄杯(图6),撇口,直腹,底设浅圆足,腹部有三道弦纹,底至圈足部有弦纹一道,杯柄由三条环条圈合而成,该杯为唐晚期邢窑典型器,仿唐代金银器造型,稳重大方,胎体轻薄,白釉纯正。相似者还有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出土的唐三彩单柄杯(图7)。
图6
图7
河北省内丘县城步行街出土唐代白釉双鱼单柄杯(图8),杯形低矮,撇口,浅腹,平底,一侧有横平的指鋬,下部为指环,另一侧为修补而成,原器未必是指鋬。白釉莹润光净,杯内心饰双鱼纹,外有一圈连珠纹,杯内壁划有莲花纹。该杯亦为仿唐代金银器造型,同青海“3.15”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追缴回的带把金杯、带把锡杯相似,这类金属类带把杯也称为“鋬指杯”,出现在7世纪到9世纪初的粟特地区,杯体有八棱状、圆筒状和圜底碗状,绝大部分杯体下部有横向内折痕,发掘出土和世界各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金属带把杯共30余件。
图8
图8
宋元时期的单耳杯仍有唐风遗韵,如山西省大同市陈庆夫妇墓出土的金代白瓷刻花单柄杯(图9)、山东省菏泽市博物馆藏的元代龙泉窑青釉单柄杯(图10),浅腹,敞口,平底,一侧有横平的指鋬带有指环。
图9
图10
图10
北京昌平旧县出土的元代景德镇青白釉单柄杯(图11),敞口,杯壁斜直,整体呈倒斗笠状,口沿一周无釉。白砂底,中心旋削成足跟内倾的圈足,一侧有柄。
图11
明清以降,以上复古款式的单耳杯仍然流行,还出现的类似现代水杯的器型,如上海博物馆藏的清雍正仿官窑单柄带盖杯(图12),已颇具现代气息。
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