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火炉与一大火洲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夏季大面积最热的地方。这里有许多“火炉”,其中最著名的三大火炉是南京、武汉和重庆。
三大火炉确实很热,7月平均气温都在30℃左右,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武汉41.3℃,南京43.0℃,重庆44.0℃)。高温延续的时间也很长,每年高于32℃的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高于37℃的日子,也超过15天,并且从早到晚,气温的变化不大,不但白天热,夜晚也热不可耐。
为什么“三大火炉”这么热呢?
原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夏季伏旱时期,高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着,这使得气温大大增高,天空万里无云,似火的太阳把大地晒得热辣辣的。发烫的大地烤热了空气,使气温升得更高。其次,这三个城市都位于长江沿岸的河谷中,海拔很低,地面的热量不易散发,使气温不断升高。加上这里水田遍布,沟渠纵横,在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空气中的湿度增大,人体出汗以后不易干燥,通过汗腺散热的作用就降低了。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使人感到分外闷热了。
其实,三大火炉还不算热,用各项指标温度来比较,还有更热的火炉呢!以长江沿岸附近城市来说,安庆就比南京热,九江也要比武汉热,万县也要比重庆的炎热日多3天。
我国极端最高气温在吐鲁番盆地,1965年7月,出现了气温48.9℃的最高纪录,成为我国最热的地方。
吐鲁番盆地是著名的“火洲”,它位于天山东部,盆地东西长245千米,南北宽约75千米,面积5万多平方千米。盆地被群山包围着,北部横卧着一条长达100多千米的山丘。那高达数百米的由红砂岩构成的山体,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的火焰色。《西游记》里描述的火焰山,就是这个火热似火的地方:“八百里火焰山,四周围寸草不生”。
1974年7月,吐鲁番盆地曾测得沙土表面的温度高达82.3℃。因此“沙中可煮蛋,石板可烙饼”的传说并不夸张。
吐鲁番盆地为什么会这样热呢?原因是盆地的周围是高山,盆地中间又是全国陆地最低的地方,比海平面还低154米,仿佛是一个大蒸笼。“吐鲁番”是维吾尔语,意思是“低地”。北部的博格达山主峰高达5445米,而艾丁湖为-154米,高峰和湖底相差近5600米,真是自然界一大奇观!那里白天长达15个小时,地面的沙土在烈日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而热量却又很难扩散出盆地外面去。盆地内没有河流,很少下雨,离海洋又远,植被又少。蒸发的水分得不到补充,便形成了又干又热的“焚风”,加上降水稀少,很少有阴霾的天气,红色砂岩的辉映,真是名副其实的“火洲”了。唐代诗人岑参作了这样的描绘:“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西游记》更把它夸张成一片光怪陆离的火山火海,齐天大圣孙悟空虽然神通广大,三调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灭了火焰,断了火源。
现实中的火焰山,却不肯轻易向人们低头。沿着火焰山(克孜勒塔格)旁尽是戈壁滩,有石子、有泥土,有干涸的浅沟、河床,就是没有水,不长草木,更不能种庄稼。 可是,少水可以变成多水。《天山歌》中说:“峰形积古谁得窥,上有鸿蒙万年雪”。利用高山雪水,挖掘坎儿井,就在火焰山东南方,有流水潺潺,绿荫浓重的葡萄沟、沙河子等一个个葡萄园和一片片长绒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