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做得更好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是“潘艳名师工作室”的共读书目之一,也是我觉得晦涩难懂的一本书。当我啃完这本本书后却又十分惬意。

读《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有感

王荣生教授撰写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这本书以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新的框架为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论著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高屋建瓴地审视了近百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教训,所涉及的论题皆为本学科领域的前沿课题,对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有现实意义,也为我国语文学科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提供了较扎实的思想资料。

这本书买来一个多月了,之前读了一次,因感觉晦涩难懂,于是就搁置了一段时间。这三天终于抽空辛辛苦苦地把它啃完了。虽是看完了,但感受吸收的东西实在是少,可能是缘于书中的理论知识太深奥而我又知之甚少吧。好在第八章:“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让我对教材的选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据王荣生教授对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和研究,他把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用教材教——按照“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的分类标准甄别教材选文,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这是作为执教者所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第一次接触选文的这四种分类还是在16年在重庆国培聆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时。听了他的讲座后,我每教一篇课文会不自觉地对其进行分类,然后依据课标及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自以为是的教学。曾记得,我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断——《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时,考虑到本课由《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三个独立的片段分别选自《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在执教前进行教材分析时,最初我响当然地把它定为“定篇”,因此,我在教学时努力想引导学生能“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小说的特点,感受人物的形象,试图做到八面临风,却没有把一处弄透彻。于是,我又把本课当“例文”来教。我们工作定的领头雁——潘艳老师对我对这篇课文的定位谈了自己的想法。我当时也是似懂非懂,由于时间问题,也没有向她作更进一步的请教,后来在磨课时,我们其实是绕开了这个问题,而根据课标及单元目标,循着文体重点抓住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本体会人物小嘎子和胖墩儿的人物形象。此次,当我捧着书品读“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这一章时,我眼前一亮,特别对照我当时执教的进行阅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分析。最终,我发现当初自己对《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定位确实是错了。由于当时我那一堂课的核心目标是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形象。所以本节课,我其实是想教会学生运用动作描写的表达方法来领会人物特点并尝试运用。介于此,把本课定为“样本”才较为妥当。因为“例文”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 ;而“样本”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就本节课的教学中,课文能派上用场的抓住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这一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是我现在的想法,说实话,此时我还是觉得有点模糊。

为了以后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这四种教材选文类型,特根据书中所述对其进行梳理:“定篇”是文学史上的名篇,需要整体把握和鉴赏(必顺是篇,包括书或长文的章节);“例文”是通过学习可以掌握适用一类问题的某种规律和方法(并不一定非要全文完篇)。而“样本类文章”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语文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用件”主要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使学生获知所讲事物(东西)(包括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捍拒资料文)。

这四类选文不是绝对孤立的,是交叉相融的,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确定。我们的阅读和讨论,也是帮助我们更好地根据"教学需要" 来定位每篇课文,然后确定教什么,怎么教。以《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一文为例,如果借助本文讲小说知识,那就是作“例文”用,如果是学过了知识,借助本文训练描写方法的运用,那就是作“样本”用,如果是教给学生"统筹方法"的运用,那就是作用件。

以前以为作为语文教师,只要知道 “教什么”、“用什么教”、 “怎么教”就行,读完王荣生教授撰写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后才发现,这还远远不够。语文老师要做到专业化,还必须与语文课程内容研制、语文教材编制专业化同步成长。或许单看几本书或许没有什么用,但看了思了做了改进了,总是可以做得更好!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