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商鞅(前390~前338年),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秦孝公时封于商邑,故名商鞅,号为商君。
商鞅起先在魏相公叔痤的手下担任中庶子一职。公叔痤得知商鞅怀才不遇,便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商鞅并未被惠王重用。后来听说秦孝公颁布求贤令而西行人秦,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孝公拒绝实行儒家的仁政德治,而对霸道非常崇尚,这与商鞅的法家思想不谋而合,于是商鞅在秦国一度得到了重用,并在秦国推行了最为彻底的变法运动。
商秋在秦国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等。这一举,较为彻底地革除了旧的封建制度,实行了新制度,使得秦国迅速走上了强盛之路。由于商鞅的变法触及了贵族保守派的利益,以至于在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驾崩,惠文王即位后,商鞅受到陷害,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国学知识全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