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经观察|西班牙大流感的传播特征及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具有全球性的传染性瘟疫,不仅造成数量庞大的人员感染和死亡,而且对许多国家的公共卫生制度、政治局势甚至全球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研究西班牙大流感的传播特征及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或能为研判新冠疫情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影响,以及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启示。

西班牙大流感爆发及流行情况概述

西班牙大流感始于1918年1月,一般认为从美国爆发,经赴欧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士兵扩展到欧洲,进而扩散至亚洲、非洲、澳洲等地区,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包括偏远的太平洋岛屿和寒冷的北极地区,最终于1920年春季逐渐消失。两年内共造成5~10亿人感染(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0%~60%),5000万~1亿人死亡。

(一)西班牙大流感发展阶段

西班牙大流感出现三波疫情反复。第一波疫情发生在1918年3月~7月。3月美军堪萨斯州的新兵训练营报告了首例病例,随后通过军队调动传播至欧洲战场,法、英、德、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先后发生类似流感。6月大流感侵袭亚洲,中国和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均暴发流感。这一波疫情传染性很强,但死亡率较低,接近普通流感,并未引起重视。第二波疫情发生在1918年8月~11月,病毒发生变异,致死率提高且患者死亡速度加快,尤其对20~40岁人群具有高致命性。8月末流感首先在美、法和塞拉利昂同时大规模暴发,并迅速传到世界各地。大量青壮年在感染后两三天甚至几小时便死亡。这一波死亡率最高。第三波疫情发生于1919年1月~1920年3月。这一波疫情死亡率介于前两波之间,但影响范围更广,逐渐蔓延至太平洋岛屿和北极地区等。最终,大流感在1920年春季逐渐消失。

(二)西班牙大流感传播特征

西班牙大流感从经济较为发达、人员往来频繁的美欧地区暴发,并迅速侵袭欧美亚非各大洲主要国家,最后蔓延至太平洋岛国和一些偏远部落,甚至北极也未能幸免。总体而言,交通枢纽、城市中心、港口码头成为重灾区,农村、山区等地广人稀,疫情相对轻微。

西班牙大流感的全球平均致死率约2.5%~5%,远超一般流感的0.1%。美欧地区虽然最早暴发西班牙大流感,但这些地区死亡率最低,而亚洲和非洲的流感死亡率却最高。印度有多达1700万人死亡,约占本国人口的5%。在世界范围内,贫困人口、移民和少数民族死亡率更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其饮食不好、居住拥挤、本身已患有其它疾病以及很难获得医疗救治等。

西班牙大流感对世界各国及全球格局的影响

(一)西班牙大流感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4年内共造成1000余万人死亡,而西班牙大流感在爆发初期的几个月内,就造成至少2500万人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都因流感受到重创,英国、法国每周都有数千人死于大流感,美国海军的所有伤亡基本全部由于流感造成;德国当时有40余万人死于流感,军队中30%的军人因流感失去战斗能力。协约国因充沛的物资还能勉强支持,而灯枯油尽的德国因“大流感”难以为继,士兵们纷纷拒绝战斗,甚至发动起义。德国国内的革命运动直接使德国政府崩溃,德国向协约国投降。

(二)西班牙大流感削减了大量劳动力,并在短期内对经济造成冲击

西班牙大流感具有高病发率与高死亡率特点,与一战因素叠加,造成了大量人员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损失。例如,在1918—1919年期间,美国47%的非自然死亡是由流感及其并发症所致,流感死亡总数达67.5万人,最终使美国人均寿命降低为39岁,在短期内形成了劳动力缺乏的局面。

大流感期间,疫情严重地区的剧院、影院等公共娱乐营业场所关门停业,多数劳动密集型工厂也被迫停业,间接导致大量员工的失业与部分生产活动的停滞。同时,出于对流感的恐惧心理,民众上街购物的需求下降,使消费受到较大影响。由于暂时的衰退没有从根本上破坏经济系统,故疫情影响只是短期的。在危机过后,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经济出现反弹。

(三)西班牙大流感影响与一战作用叠加直接改变了世界格局走向、各国国内政局稳定及美国的全球战略

西班牙大流感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消耗了巨大资源,与一战的作用叠加,直接导致了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的灭亡,奥匈帝国解体和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和灭亡;协约国中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列强的全球控制力均受到一定削弱,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形势。

西班牙大流感的最严重后果是导致国家的政局动荡和变化。例如,各国在疫情初期封锁相关新闻,使疫情加速恶化,招致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上升和信任下降,民众和媒体针对政府对流感采取的控制措施产生质疑,并由此引发了大量民众示威游行与社会动荡。1918年是美国参众两院议员选举的一年,由于流感期间集会游行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到各自阵营的政治宣传,导致选民优势集中在城市的民主党得票率下降显著。

西班牙大流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国借机提升国家地位进而夺取世界霸权的进度。美国总统威尔逊与其智囊高参豪斯等都不同程度地感染了西班牙大流感,影响到政府的外交决策。一战结束后,有关战后处置德国等问题提上议程,威尔逊本欲借此提高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进而夺取世界霸权,并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原则”,但患病影响了其在漫长谈判中的表现。英法获得了谈判主导权,既没有给美国带来利益最大化,也使德国遭受过度压迫,造成了此后20年德国社会仇恨和报复心理盛行,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西班牙大流感加速推动了全民医疗卫生系统的建立和现代医学的发展

西班牙大流感加速推动了一批国家政府开始重视和建设全民医疗卫生系统。英国于1948年建立起英国国民保健服务体系(NHS);俄罗斯在1920年已建立中央统筹、完全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并投入运行,起初只惠及城镇人口,1969年完成农村人口全覆盖。

同时,以霍普金斯、刘易斯等为代表的科学家预见到流行性疾病的出现,并有所准备,在流感中构建并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促进了美国等西方强国的医学逐渐发展为现代医学。

西班牙大流感对新冠疫情的启示

(一)高度警惕病毒恶性变异和疫情反复,加强病毒跟踪和研究,建立疫情长效防范机制

西班牙大流感在防控期间曾出现三波疫情反复,导致疫情持续蔓延2年多时间。特别是第一波疫情因病症轻和死亡率低而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出现致死率更高的第二波疫情和蔓延范围更广的第三波疫情。当今的新冠病毒虽然传染性极强,但致死率相对较低,并且在中国、韩国和欧洲等地已被逐渐控制。但在全球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蔓延正在上升期,我国需高度警惕新冠病毒出现恶性变异和防范新冠疫情反复爆发。下一步应联合世界各国和紧密依靠世界卫生组织,密切跟踪全球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加强病毒防治研究和疫苗研发。同时,应继续加强医疗物资储备和公众卫生宣传教育,建立全国疫情长效防范机制。

(二)新冠疫情在落后和偏远地区的暴发风险日益增加,或将产生严重破坏,隔离是医疗资源缺乏地区的最重要措施

对比西班牙大流感与新冠疫情的传播路径,均表现出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往来密切地区向发展较为落后地区递次蔓延的趋势,只要疫情没有被“消灭”,全球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当主要大国和经济强国疫情得到控制后,疫情正在向更加偏远、闭塞和极不发达的岛国或北极地区人群蔓延,南亚、中亚、南美洲和非洲等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疫情发展态势尤其值得密切关注。

西班牙大流感在当时落后的亚非地区的死亡率是欧美地区的30倍,在太平洋岛国和北极地区甚至造成当地70%的人口死亡。未来,如果新冠病毒蔓延至经济落后和医疗缺乏的地区,或对当地造成更严重的人群感染和死亡,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和导致全球疫情反复的隐患。

西班牙大流感时,大多数国家面临药物和医疗资源缺乏,非药物性干预救治成为当时的主要措施。西方经济强国通过关闭学校、保持街道卫生、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检疫隔离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主动隔离和公共场所消毒至今仍将是减少医疗资源压力的最重要防御措施。

(三)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合作,争取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更多话语权,对内持续改革和提升公共卫生系统和现代医疗水平

西班牙大流感加速推动了美英等西方经济强国建立全民医疗卫生系统的进程,并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人员和物资往来更加频繁,病毒传播速度更快,防疫更成为世界性问题,任何国家的不负责任行为都将造成全球性威胁。未来,世界各国联手的全球一体化公共卫生响应系统和防疫措施以及支援体系,应成为此次重大疫情之后最应着力解决的问题。而我国应以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抓手,从全球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为切入口,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我国也应从此次疫情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医学等现代科技,持续改革和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指数。

作者丨刘发鹏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