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做自己,真的很勇敢。”
姥姥说:人是不会被气哭的 只有受了委屈才会哭。
01.
我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相貌平庸,身材普通,成绩平平。
可能我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我的温柔和沉默。
最常说的话,是“对不起”“不好意思。”
最常听的评价,是“文静”“朴实”甚至“敏感”。
我曾经真的很怯懦,是我最讨厌的那种怯懦。
从我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我就能意识到自己的格格不入。
小学的时候,我是个听话的孩子,老师说过要为别人考虑。
所以排座位的时候,我默默用桌椅死死卡住自己,为了给别人留更多的空间。
像一只小老鼠,小心翼翼的接受自己的食物,却又总觉得,像是偷来的。
下课从来都不敢上厕所,宁可难受的发抖,也不敢离开座位,走出教室。
02.
主动,社交,这些听起来光明积极的词汇于我却像是隔着深渊巨谷。
老师经常无奈的说“你是不是傻子。”
这种小心带来的是好气,是误会。
在那个懵懂,直白的年纪。谁都可以给我莫须有的罪名。
也许是我看起来像是动画片里的坏孩子。
等我好不容易把卷子答的很好。
老师也终于注意到我。他指着我的鼻子问:“你这次又抄的谁的。”
坦白来讲,我上下学都是一个人,即便我想,应该也不会有机会。
我曾经觉得,也许我就不是一个好孩子。
我变得越来越不合群,不明白要做什么才能和大家一样。
世界那么大,可是我却不知道怎么成为一个正常一点的孩子。
所以上初中之后,我怀揣着很大的期待。
03.
我渴望成长,渴望开朗,努力,渴望让所有人不敢说我一个字。
可是我第一次就失败了。
我根本就没有学会和别人相处。
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所有人就已经环抱在了一起。
我又成为了那个格格不入的人。
在我明白这件事之后,我干脆就把希望寄托在学习上。
我没有社交,没有娱乐的学习,终于换来了成果。
我成功的学到了人生经验。
努力不到就是白费。一次一次满是错误的试卷,一次次的留校,老师的责罚。
都是现在的我,看来不值一提的挫折。
可是那时候什么都不懂。
不敢说,也不认为值得说。
04.
没有倾诉的朋友,也不会和父母交流,没有多余的娱乐,那时的我什么都没有。
我走在大街上,甚至都能自我想象出他人的厌恶。坐在教室里,尤其是下课的时候,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会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我日日夜夜的做着噩梦,昏昏沉沉的倒下,再夜里一次次的惊醒。在家里的时候偷偷锁上门,拉上窗帘,蹲在桌子底下,仿佛世界都安静了。
那三年对我而言,更像是停滞的时间。我什么都没有学会。
初中毕业那年。父亲的远离,让我没有资格再当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我开始学着什么都不在乎。拒绝任何能表达自己特点的活动。成为一个让母亲温暖,开心的孩子。
按部就班的学习,屏蔽闲言碎语,说着让周围开心的话。
哪怕别人尴尬的接不上话,我还是坚持说。我不敢停。
我逐渐丢掉了,追求自我的勇气。
“这有什么可在乎的。”我经常安慰别人说。
也许人都是在一瞬间长大的吧。我好像一瞬间就丢掉了过去,蜕变出了一个崭新的灵魂。
05.
高中毕业后,我上了一个普通的大学。
这一次,我学会了更好的伪装。
我开朗大声的活跃自己小圈子里的气氛。
时刻注意别人的评价,有一点风吹草动,立刻修改自己的“设定”。
与其选择陌生人,我想和固定的人交往更划算。
这样,我就可以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龟缩在他们身后。
可是慢慢,我发现有些东西是很难装下去的。
我还是会在饭局结束后偷偷号啕大哭。在人多的场合难以做成一件事。
尽管我知道,那些都是熟悉的人,可是那种恐惧,仿佛早已长生于我的血液。盘根在我的骨髓。
终于有一天,我把自己都丢了。
明知道没什么可悲伤的,也从没觉得难过。
我的脑子清醒而平静。可是我却无法平静的表达想法。
明明没有感到难过,泪水却一把一把的流过脸颊。我的身体和灵魂好像分成了两部分。
明明应该开心,可是我笑容却那么虚假。我该哭还是该笑。
我终于意识到,这种大多数时候,被别人难以接受的性格,其实是我本身的一部分,这就是我的个性。
06.
内向的人,也可以去接受自己。
内向只是一种性格,一个特点。内向不代表负能量,焦虑和抑郁。
然而长时间一来,内向者在社会其实是受歧视的存在。
“不会表达,看起来很冷漠,未来没有什么出息。”这都是我耳熟能详的话语。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不说话。”
可是我很少听见别人问外向者“你为什么要说话。”
压抑的氛围反而使我更不愿意面对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一面。
一味的追求社会主流,也许会让生活有一段的轻松,可是内心长久的违和却难以忍受。
在成长的道路上,很多人拍着胸脯说要改变我。
让我变成一个外向的人。让我向往光明,远离黑暗。
当我终于意识到,引发我焦虑的,恰恰是我认识我无法接受自己内向,别人不接受我内向这件事。
我反而释怀了。我只是习惯了随波逐流的日子。接下来,我该自己掌舵了。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王尔德曾经写下。
重新选择,我也许还会做那个内向的女孩。
毕竟,选择自己是多么浪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