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里的爱情
大江大河里的爱情
文:七月娃娃
此文是这几天在微博写读后感和观后感的集萃,
标题以偏概全,谢谢我的读者朋友们的体谅。
“付出”这个词不应该轻易说出口,它跟“牺牲”紧紧相连。恋人之间会说个“晚安”“我爱你”“吃饭了没”,仅仅是关心问候,看个电影请吃个饭也只是互相陪伴。付出是:他有钱,但找时间陪你,他穷,但舍得给你花钱。在《大江大河》里,宋运萍为了弟弟放弃大学深造,这是付出;在《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说的:“正是因为你为你的玫瑰付出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这是付出。真心付出的人不会说:我爱你,你爱不爱我?即便没有回报,依然不会退缩;付出不是换取,它能换取的仅仅是一份心安。
在《大江大河》里,王凯饰演的“书呆子”宋运辉在图书馆里跟工厂的离退休书记有一番对话,讲到“和光同尘”。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老子的《道德经》,后来被多种典籍引用,最著名的莫过于《晋书·宣帝纪论》中的:“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和光同尘”跟“道光养晦”有点同义,只是后者我们常接触,也被很多人奉为职场座右铭,但我个人更喜欢“和光同尘”的含义,它可解释为要在尘光之中隐藏自己的色彩和光芒,也可引申为有智慧有能力者往往不会徒有其表夸夸其谈,这跟之前那部改革大剧《正阳门下小女人》的“知者全无”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但在《大江大河》里,水书记把“和光同尘”的精髓定义为妥协与博弈,怎么理解呢?其实“和光同尘”的本义就是让灿烂的光芒混同在污浊的尘土中,一个人太过高傲,锋芒毕露,必然不能在社会中找到平衡,智慧的人往往愿意妥协于纷杂的尘世,却又能在关键和原则处出污泥而不染,博弈即是在竞争中求得进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朋友问我在《大江大河》里,几个在时代浪潮中脱颖而出的男主角会选择哪一位做自己的爱人,其实,“爱人”两字确实有点沉重,若能担当,非雷东宝不可。只可惜雷东宝缺乏文人的细腻,但对于文艺女青年来说莫不是一种互补,有兄长一般的担当,有爱人一般的宠溺,只差了点如知己一般的懂得,转念想想,世间懂你的人有许多,且相知是能在时间打磨下慢慢培养的,但如雷东宝一般有担当的人,却是骨子里打娘胎里就有的男子气概,粗糙的人反而在生活中让人感知温暖,这种男人恐怕不容易遇见,遇见了也未必是你的,所以一定要珍惜,假如你跟我一样期待这样的爱人,不要着急,要耐心等待,因为他们要在时间长河里过滤,最后一定会走到你的跟前。宋运辉虽然正气却是一身“书呆子气”,具有这种气质的男人在现实中往往相对自私,凡事以自己的准则为标准,傲气,不容易宽容别人,而且执着于某种价值,不肯为爱的人做改变。而杨巡则多了一些痞子气,适合大大咧咧的女子,跟他相似的人还有宋运辉身边的铁哥们寻建祥。所以,嫁人当嫁雷东宝,有个如宋运辉一样的亲人,再加一个杨巡和寻建祥一样的好兄弟好姐妹,人生足矣。感觉自己有点大王选妃的架势。只是感叹于嗑瓜子的雷东宝,想到萍萍在世时为他嗑瓜子的细节,不免泪目,上天妒忌这样一段静好的岁月。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夫妻之间最美好的相处方式,莫不如此。用合适这个词形容两个相爱的人,甚于郎才女貌情投意合,对等才能沟通,性情与灵魂的相伴,建立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灰姑娘的故事或许令人惊叹,但放在现实生活却很难协调,真正理想的小日子,是平实的你呼我应,只有经历过相似的成长,才能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就如沈复与芸娘,她爱插花烹茶,他需懂花懂茶,否则就是对牛弹琴。在《浮生六记》里记载了小夫妻风雅又相知的甜蜜婚姻生活,他和她,问一句你去哪里?绝不会误解成追问或跟踪,却是难得的温情与亲密。在众多名人夫妻里,钱钟书和杨绛是最配的上“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他是才子,她亦是才女,但愿意为成就他的学问放弃一切,悉心照料,倍加呵护,他懂她的付出,偶尔的深情亦能让她知悉和感动,因为懂,所以无需顾忌。在《我们仨》里杨绛写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最深切的孤独,是失却了灵魂的那一半,琴还在鸣,瑟却不再和,剩下的人生唯有追忆那一段似水年华,还好,有你的日子那么长,没你的日子也就剩下那么短了,只求来生再共鸣。在《如懿传》里,深宫里的如懿喝完人生最后一杯茶,她的静好岁月,早已经远去,她愿意去另一个世界寻回那段琴瑟在御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