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伤逝》揭露中年婚姻真相:哪种夫妻最易散场?

解读:Ruby蓝 | 朗诵:一凡
原著:鲁迅
严歌苓曾说:“太好的文章如同太好的餐食,是难以消化的,所以得回味、反刍,才能汲取它的营养。”
的确如此,任何一部经典之作,需要反复咀嚼,才能读出感悟,读出精髓。
譬如鲁迅的《伤逝》。
年少时读这本书,觉得生涩难懂,年长后重读,却从字里行间咂摸出了爱情的酸甜苦辣。
这是鲁迅唯一一部爱情小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万多字,却字字珠玑,揭开了万千男女的感情真相。
接下来,让兹心带你阅读这本书,感受鲁迅犀利笔风下的万千柔肠,看清爱情婚姻的真相,学会如何爱,以及如何爱得更长久。
爱得热烈,输得也惨烈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
涓生是个有思想的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子君是个封建家庭小姐,渴望个性解放。
两颗向往自由的灵魂,在机缘巧合下相遇了。
互相倾心的两个人,时常在涓生的小屋里约会,随着两人交流渐深,满腔的感情一触即发。
为了和涓生在一起,子君不惜与养育自己多年的叔父闹翻。甚至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个呐喊,震动了涓生的灵魂,他含着泪握着子君的手,情不自禁地单膝下跪向她表白。
为了和子君在一起,涓生不惜与劝解他的朋友绝交。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不顾身份,不顾家庭社会,谈起了轰轰烈烈的恋爱。
只是,这种不留后路的爱,多半会夭折在鸡飞狗跳的生活中。
热恋初期,幸福甜蜜,可越是相处,越发费劲。
涓生觉得子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子君觉得涓生没有了以前的浓情蜜语。
大家都觉得彼此变了,可事实上他们还是他们原来的自己,只是过度的爱情,让他们迷失了心智,失去了判断力。
实际上,没有一起经历世间起起落落的男女,匆忙生活在一起,是要吃大亏的。
兹心以为,任何一件事过犹不及,包括爱情,一旦我们放弃一切相爱,不见得会皆大欢喜,反而会被放弃。
我有个朋友,也曾爱得很热烈。
两人刚在一起时,爱得热火朝天,如胶似漆,今天男朋友送鲜花,明天送项链。
不管刮风下雨,男朋友都会接送她上班,甚至会跨越两个城区给她买喜欢吃的酥酥饼。
没交往多久,男朋友甚至就在朋友圈发状态:“这是我这辈子要珍惜的,要呵护的人。”
他们的恋爱,不到一个月就已经众所周知了。
一开始,朋友们会为他们觅得良缘而感到高兴,没想到再问什么时候办喜事时,得到的却是已分手的消息。
你以为的人生伴侣,有时候激情过后,只剩回忆。
说到底,轻易说出一辈子的人,也只会热乎一阵子,爱得太热烈,往往也输得到惨烈。
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道:“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太快和太慢,结果都不会圆满。”
在兹心看来,不管什么时代,我们都不应该为爱情放弃一切,好的感情,需要慢慢来,慢一点相知,慢一点相爱,才能爱得长久。

爱得太满,容易失去自我
在感情,爱得若即若离,会让人心生疑虑,而爱得全心全意,往往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和家庭决裂后,子君和涓生同居了。
租房子时,子君为了减轻涓生的经济负担,不惜把自己的金银首饰当了拿来交房租。
虽然两人相爱过日子,相互付出是理所当然,但对于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来说,把首饰都卖掉了,这是爱的诚意,更是决心。
一起生活后,子君俨然成了一个家庭妇女。
她终日忙于饭食之间,不再看书,不再思考,放弃了自我成长,自我管理。
她不再像少女一样买雪花膏,买漂亮的裙子,一颗心全扑在了涓生的身上。
只是,这一切付出,在涓生看来是安于一隅,以前活泼向上的子君,突然就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家庭主妇。
这巨大的落差,让涓生失落不已,他对子君越来越冷漠。
兹心认为,一段感情里,如果爱得失去自我,于对方而言是一种负担,于自己而言是一场巨大的消耗,越是爱一个人,越要留几分爱自己。
早年看到阮玲玉的故事,唏嘘不已。
这个当红一时的明星,却困于感情,25岁就香消玉殒了。
十几岁的阮玲玉,遇见了富家子弟张达民,面对张达民猛烈的追求,她沦陷了。
一个风华正茂的姑娘,沉湎于爱情的甜蜜,不惜退了学,跟张达民同居了起来。
阮玲玉说:“我太弱,我这个人经不起别人对我好。要是有人对我好,我也真会疯了似的爱他!”
果然,爱得不留余地,自己也会伤得遍体鳞伤。
后来,张达民不把阮玲玉视为心中所爱,甚至家暴污蔑她,阮玲玉也因此精神崩溃。
任何一段成熟的感情,都不是你全然付出,我理所当然地享受,爱情里最忌用力过度,用情太深。
所以兹心认为,任何一段关系,都不值得我们付出全部去守护,人最要紧的,还是要爱自己,只要爱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正如那句话说的:“喝酒不要超过六分醉;吃饭不要超过七分饱;爱一个人不要超过八分满。”

没有物质的爱情,是一场空
有句话说:“爱情是诗词歌赋琴酒茶,婚姻却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普世男女的婚姻情感,皆为如此。
一起生活时,子君在家洗衣做饭,喂鸡喂狗,涓生在局里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平淡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矛盾就产生了。
那年冬天,涓生被告密,丢了工作。
工作没了,两人的生活日渐困顿,他们不得不从会馆搬到吉兆胡同,两人间隙也越来越大。
为了维持生计,涓生接了一些翻译的活儿,收入也很微薄。
而子君依然乐于洗衣做饭,喂鸡喂狗。
小小的屋子里,不是鸡鸣,就是狗吠,吵得涓生根本无心创作。
最后,他们米也吃不上,汤也喝不着,无奈之下只好宰了子君饲养的小鸡裹腹,也把小狗阿随放掉了。
为了摆脱家庭阴霾的裹挟,涓生开始泡在外面的读书馆。
在图书馆看书的日子里,他忽然察觉到想要改变当下的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子君分开。
涓生跟子君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子君不同意。无奈之下,涓生只好对子君说出了那句:“我已经不爱你了。”随后,就走了。
兹心认为,生活不是爱情,玫瑰再艳丽也不能当饭吃。任何一段浪漫的情感,也经不住柴米油盐的琐碎,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迟早会搁浅于岁月长河中。
在情感论坛里看到一个话题:“裸婚,你后悔了吗?”
其中有个答案很戳心,答主说自己是南方人,老公是北方人,当初一见倾心,彷佛是找到真命天子。
谈恋爱的时候,情到浓时已然忘记一切,谈不久就结婚了,结婚没彩礼,没婚礼,更没车子和房子,可当时只要觉得两人在一起,其他就都不是事儿。
没想到日子没过多久就打脸了,老公家很贫穷,穷到连自己的房子住都没有,是和叔伯挤在一个屋子里。
好几口人挤在一个小屋子里,答主觉得生活不方便,和老公也渐渐有了矛盾。
后来有了孩子,各种压力一起涌来,两人更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吵来吵去无非就是想要住更好的,想要给孩子买点好的衣服,想要买个护肤品……
后来答主还说到,可悲如我,连回一趟娘家,都要看机票什么时候最便宜。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不谈钱的感情,迟早会因为钱分崩离析。
兹心觉得,虽然有钱的婚姻不一定就幸福,但却是婚姻幸福的基础,人吃五谷杂粮,当你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不如意时,只有钱能给我们安全感,给我们选择权。
说到底,在一地鸡毛的婚姻生活里,钱才是最大的底气。

爱情始于五官,终于三观
他们的相爱,始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那个时候的子君,表面上追求自由,可骨子里仍旧传统。
书中有个细节是这样的:“壁上就钉着一张铜板的雪莱半身像,是从杂志上裁下来的,是他的最美的一张像。当我指给她看时,她却只草草一看,便低了头,似乎不好意思了。”
可见,她未脱尽旧思想的束缚。
他们同居后,两人的生活方式也出现了差异。
子君的人生目标是做个贤妻良母,劈柴烧菜,喂鸡喂狗,她对过去的美好眷恋不已。
涓生认为“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在这段感情里,子君喜欢岁月静好,涓生喜欢向上生长。
正所谓“我心向山,君心向水”,三观不合的爱情,走不远。
涓生爱养花花草草,有一次从庙会买回了两盘小草花,子君没打理好,最后枯萎了。
子君不爱养花,喜欢养小动物,这是个人爱好,没有对错之分。
但是涓生却说她这是从官太太那里染到不好的习惯,显然他并不喜欢子君这个爱好。
虽然不过是爱好之差,可也能看出他们的三观并不一致,向往的爱情也大相径庭,最终走向破碎,也是情理之中。
兹心认为,如果相爱是始于五官,那么久处不厌就一定是三观一致。
在电视剧《金粉世家》中,金燕西和冷清秋,可谓是男才女貌,一对璧人,他们的爱情甜蜜得如同童话故事,却落下了个爱而不得的结局。
他们的分开,从表面看是家族矛盾导致,可往深了看却是因为他们三观不合造成的。
冷清秋是个清贫人家的姑娘,她一心想要通过努力读书过上好生活,而金燕西却觉得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是没用。
他们结婚后,冷清秋觉得应该出去工作赚钱养家,金燕西却一心想做啃老族。
表面上是对人生看法有所差异,但实际上是两人的三观不合。
人生漫长,对事物的认知不同,自然就没有共同语言,也只能短暂地生活
在兹心看来,所谓的三观不合,无非就是:我喜欢享受烹饪的美好,你却觉得浪费时间;我喜欢岁月静好,你却乐于追求诗与远方;我喜欢生活有仪式感,你却觉得那是装逼。
两个人的三观如沟堑,再相爱,也是很难继续。

故事的结尾,是子君在听到涓生说:“我不爱你”后,心灰意冷,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家庭。
失去子君后的涓生,如同后脑勺被重重地一击,许久说不出话,生活如一潭死水。
涓生开始疯狂地找子君,他向故人打探子君回到老家后的消息,才知道子君回家不到一年就抑郁而终。
子君的死,让涓生痛不欲生,他怀着忏悔之心写下了《伤逝》。
都说爱情十有九悲,可有时候悲剧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在遇到爱情时,要保持一份清醒,有时候爱得太快,爱得太满,不见得会善终。
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往日耳鬓厮磨的缱绻会消散在鸡飞狗跳的生活中。
在爱情里,如果三观相差甚远,交流不畅,是无法携手度过这漫长的人生岁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