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我们知道生物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灌输知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建构主义对知识的界定颠覆了传统教学的知识观,把知识视为一种具有真理性的假设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终极真理,认为知识在科学的发展中可以被不断完善。从而使传统教学中视教材内容为真理,长期向学生灌输固定不变的教材知识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巨大挑战。因此,基于此教学理论,教师应逐步适应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尤其就我们的生物学而言,此理论更要求我们将最新科学发现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分析问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建构主义教学知识观就认为知识的真理性是相对的,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完善。而我们教科书中的知识是原有科学发现的总结,有很多观点是陈旧、落后甚至错误的,最新的科学进展难以在教科书中得到及时体现。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内的知识被年复一年一成不变地传授给学生,结果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淡化教科书的权威性,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性地将新的科研成果和科学发现引入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教科书中很多观点并不是绝对真理,而是处于争议之中,并将随着科学的发展被不断证实和完善。比如在微生物生态学的学习中,关于微生物多样性认识,对生命生存的极限条件的认识等知识都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深化,应该把这些过程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习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当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基本上都是主角,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把教材中的知识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后复述给学生,而学生往往充当课堂的配角,只能被动地接受,除了偶尔被教师提问回答指定的问题外,很少有发言权主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而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都是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学习者,课堂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加固或调整和改善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自己的理解。从生物学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对即将上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再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后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同学们对知识重新建构新的理解。
由此观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确能对我们生物学教学产生极大地启示与影响,也希望我们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负责,真正将此理论灵活的运用,从而产生新颖极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极好的课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