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验方集粹(六)
[方药组成]茵陈30克,栀子10克,大黄9克,黄柏15克,大青叶30克.川金钱草60克。
[功能]泄热利湿。
[主要症状 ]身目黄色鲜明,发热口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心中烦热嘈杂或见烧心吐酸,如台蒜状,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是阳黄初起见症.由于湿郁热蒸,不得泄越,胆汁外溢,泛溢周身.故见身目色黄.由于热重于湿,乃见发热口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心中烦热。
[适应证]病毒、药物引起的肝内胆汁瘀积性肝炎、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瘀积、胆囊炎、胆石症等。
[加减] 心烦加豆豉10克,大便不通加元明粉6克(分冲),寒热往来,口苦加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胁痛甚者加广郁金10克,赤芍20克,烧心吐酸或嘈杂者加煅瓦楞子30克(先下).
[验案]
昊某,男.50岁.中日友好医院病素号552070。初诊:1992年3月26日。主诉:黄疸1月余。痛史:1990年8月因慢性肾炎、尿毒症在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手术.术后口服环胞素维持抗排异反应.近1个多月来,皮肤及巩膜黄染,口苦,尿黄.纳少.大便干结。
检查:BP 170/120 mmHg.BUN 2Omg%.Cr 1.2mg%,CO2—CP 50Vol% ,T—bi11.7mg% .D—bil0.41mg% ,A/G为4.5/2.9.尿蛋白(卅).GPT(一),TTT正常。舌红,舌苔微黄,脉弦。
辨证:湿热黄疸,西医诊断:药物性黄疽.冶法:活血燥湿清热。
处方:柴胡10克.当归30克,赤芍30克,丹参30克.生牡蛎60克(先下),郁金10克,川糠子15克,桃仁10克.桔梗10克.紫菀10克,蛰虫12克,茵陈30克,栀子12克,生军3克,川金钱草60克,黄柏15克,知母12克,蒲公英30克。15剂,每日1剂,水煎分次服.
二诊:1992年4月20日。服药半个月,黄疽消退.血清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转为阴性,惟仍感头痛.BP 170/120mmHg.舌苔黄而干.脉弦细。原方收效.再以上方加减,继续治疗。上方加款冬花lO克.虎杖3O克,夏枯草15克,青葙子l5克,苦丁茶12克.共15剂。
[按语]
肾移植后黄疸,随着脏器移植的开展而增加.抗排异反应的药物,诸如环胞苷、环礴酰胺等.无不对肝脏产生损害,轻则肝功能受损,重则出现黄疽,甚则肝坏死而致死者也有之。西医对此尚无良策。近年来北京在肾移植手术开展比较领先的医院.通过邀请印会河教授会诊.发现其疗效颇佳,故凡遇到此类患者,即让其投奔印老门诊求冶。
印老认为此病病机仍不出中医湿热黄疸范畴,并且存在肝内瘀血.所以方用柴胡、当归、赤芍、丹参、郁金、川楝子、桃仁舒肝理血.桔梗、紫菀、冬花开启肺气,通利三焦以开气道.生牡蛎软坚散结,土鳖虫化瘀消积.并伍以茵陈、川金钱草利胆消炎,栀子、黄柏清热燥湿.蒲公英、虎杖、土茯苓之类解毒。
1.12 大柴胡汤加减(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减)
[方药组成 ]柴胡15克.赤芍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大黄9克(后下).茵陈30克,郁金10克,川金钱草60克,蒲公英30克,全瓜萎30克。
[功能]疏肝利胆。
[主要症状]身目俱黄.右胁胀痛拒按.上引肩背.脘腹胀满.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主要辨证要点]本证系湿热郁阻肝胆.胆汁逆人肝所藏的血中.随心脉周历全身.故见身目俱黄,右骑胀痛拒按,肝胆湿热.停结胃肠,而致脘腹胀满.大便干结。惟胆病之痛.常上引右侧肩背.是其特点。
[适应证]胆囊炎.胆结石、胆道感染和肝炎等.
[加减]胆结石加鸡内金10克,芒硝9克(元明粉5克分冲)以软坚化石.胆道感染加五味子10克,柴胡加量至30克、山豆根10克以抗菌解毒,胆囊炎加生牡蛎30克,以软坚消肿.
[验案]
李某,男,55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098947.初诊:1989年l1月30日。主诉:右胁痛1年余.加重1十月.病史:右胁疼痛间断发作1年余.近1个月来右胁痛。放射至右后背.伴有口苦、耳鸣,疲乏无力.北京同仁医院B超检查示:胆石症(充满型).素有糖尿病,且有 “三多一少” 症状.经服中药后症状减轻.
检查:BP 140/110 mmHg.B超示;胆石症(充满型).空腹血糖277 mg/dl.尿糖(++),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辨证:肝胆湿热,气阴两虚。西医诊断;胆结石、糖尿病。治法:清利肝胆.佐以井阴。
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l0克,枳壳10克,赤芍30克,川军6克,川金钱草10克,郁金15克,茵陈30克,川楝子15克,王不留行10克,鸡内金12克,海金沙60克(包),生地15克,麦冬12克,元参15克。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1990年2月12日。上方连续服用2个月来,右胁疼痛明显减轻,尿糖转阴。“三多一少 ”症状明显改善,手麻木.掌热,舌质红苔少,脉弦细,仍拟清肝利胆.继续观察。
处方:柴胡l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赤芍30克,川军6克,元明粉6克(分冲),鸡内金12克.海金沙60克(包),王不留行10克,川金钱草90克.郁金15克。茵陈30克,蒲公英30克.7剂.每日1剂。
随诊:1992年3月5日,上方持续服用巳1年,症状完全消失,右协及右侧后背疼痛未再发作,精神食欲正常.在同仁医院复查B超示,原充满型胆结石已排出2/3以上.中日友好医院B超示:胆囊内尚可见2.7及3.3 cm结石各1块.墨菲征(一)。
[按语]
湿热聚结于肝胆,煎熬结成砂石.阻塞胆道.不通则痛,致使右胁痛连后背,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伴耳鸣口苦。素伴气阴两虚,久患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易产生胆固醇结石。
治疗原则上以大柴胡汤为主,清利肝胆湿热,加用印老自制的三金排石汤中的川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以强化排石化石作用,茵陈、郁金、蒲公英利胆解毒.元明粉泻热润燥.使胆囊收缩.以利结石的排除.佐以生地、玄参、麦冬益气养阴增液.以疗消渴.标本兼顾.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