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荒野求生(into the wild)》

影片的情节简单到无:年轻人Eric切断了所有的社会关系流浪,最后死在阿拉斯加的荒野。

他的离群索居跟梭罗完全不同,后者更多是出于对政府的否定,设计并实践那种“不食周粟”的生活方式,越简单,越少交换,跟社会的联系越少,政府就越没有存在的必要,至于社会关系本身,包括亲情,他并不排斥。

叙事的视角有二:Eric妹妹的追述和他本人的流浪经历,观众从前者似乎可以得出“Eric对家庭特别是对父亲的反感促使他逃避常规生活”结论,但影片并不往这条思路上引,而是用了更多的笔墨,展现他在底层游走,其中有苟且,但更多的是诗意和温情,而随处可见的善良,可能是支撑他流浪最大的力量吧?这样他的阿拉斯加荒野的生活,就与反感办公室程序化的工作的“我要去看看”的小白领们无关,而仅仅自己的梦想而已。

最后这一点,可能才是这部将近150分钟的近乎单调的电影却并能始终吸引人的原因所在:Eric向观众指出了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一种脱离常规追求梦想的可能性,也许你不以为然,更可能你羡慕但不可能去效仿,但无论如何,这是另一种人生观,而且足够冲击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