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始重新认识在德华人
足球、汽车和守时……这些都是最让德国人民自豪的事情,也是很多中国人称赞德国的地方。
Wu先生,22岁来德国,
目前在纽伦堡学习企业经济学
当时只有22岁的Wu先生北京大学毕业后,现在在纽伦堡学习企业经济学,学制三年。他称德国教育在中国有很高的声誉,这是他希望来德深造的原因。在北京的时候,Wu先生会感觉又回到了繁忙喧嚣拥堵的大城市。2015年4月,Wu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结结巴巴的德语抱怨在德国常常会感觉孤单,个人主义,文化和饮食让小Wu先生困扰。文化冲击是必然的,他早在北京准备留学时就开始收看德国的新闻节目Tagesschau提前适应新的文化。
两年后的今天,2017年4月,24岁的Wu先生经过一年半的打磨已经基本适应了德国的生活,德语有所提高,他还学会了一些方言、知道了商店的关门时间,但是德语仍然是考试和办理事务的重要障碍,当然还有孤独。这次小Wu先生专门提到一个新的问题——德国人的思维逻辑跟中国人不一样。这对于他而言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比如德国人在解决问题前会花很长时间讨论他认为的其他次要话题,但是他第一时间的想法就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无法接受的事情——德国人晚上喜欢吃冷食。而他笑着说自己喜欢热食。
与Wu先生持同样想法的中国人很多,止步于强烈文化冲击的人不在少数。根据联邦统计局2016年的数据,目前在德国共居住着大约12万中国人。自2005年之间,居住在德国的中国人数量一致处于增长状态中。从2005年到2015年,根据 Bundesinstitut für Bevölkerungsforschung (BiB)机构的数据,共有21万中国人来到德国。中国是除了土耳其、叙利亚和美国以外非欧洲国家中主要的人口来源国。但是,也有不少中国人在这期间离开了德国,在过去十年中,共有16,7万人中国人离开了德国。根据BiB机构,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Andreas Ette称: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随着经济的崛起、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不断增长的收入水平和积极融入世界市场,国际移民也在增加,中国就是其中一个。
根据 German Institute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 联合华为的调查报告称,大约有45%的中国人愿意选择长期在德国生活。在德国没有什么唐人街, 但是Kantstraße可算得上是亚洲特色的街道,目前这条街已经被很多亚洲商店所覆盖,除了中餐馆,还有日本店和泰国按摩店等等,附近又是中国人喜爱的工科大学(柏林工大)所在地。在柏林这条街上中餐馆中,能碰见很多留学生或者是在德国工作的留德华们。
Huang女士,目前在
柏林洪堡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
留德在读博士生 Huang女士称:Kantstraße在柏林就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会面地点。
也有很多老一辈的中国移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到德国柏林Friedrichshain区的东火车站定居,他们大多是生意人,当时在那里还曾有„Chinesenviertel”。当时还有很多中国人因为经济原因离开德国,也有很多中国人因为历史和社会原因离开中国。很多老一辈留德华在德国和中国之间,做出了选择,也有一部分德国华人无法适应当今的中国。虽然德国人很冷,但是整洁安宁。
中国留学生是最大的华人群体,他们年龄在20到30岁,大多出生于殷实的家庭。在冬季学期2015/16中,共有 34643 名中国留学生,比2005年多了大约7000人。相关机构预计,截止到2024年,留德学生还将以2,9%的幅度增长。
Huang女士称:德国人严谨认真守时,德国的机械制造和技术类享誉世界。所以德国是受中国学生欢迎的留学地点。此外留学德国的性价比非常高,生活成本低、学科选择范围广,因此也非常受中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欢迎。但是德语是最让留学生头疼的方面,即使是通过了德语考试,也很难听懂课堂上的内容。Huang女士称:中国留学生都非常勤奋,也在德语方面花了很多工夫,但是仍然很难用德语进行自如沟通。在写论文期间Huang女士最苦恼的就是除了需要像中国大学要求的艰苦读书,还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分析问题,这也是很多其他中国留学生很难适应的学习要求。
Mercator研究所一项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表明,中国面临国民老龄化,采取很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吸引海外年轻人才,因此在德国的留学生学业完成后会返回中国。前面提及的Wu先生表示,一年后自己将完成研究生课程,会回到中国。因为在中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在德国自己永远都是外国人。但是除了这些原因以外,Wu先生还认为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因为自己是独生子女,有照顾父母的责任。与Wu先生一样拥有这样想法的中国留学生其实不是少数。
微信号:www-dol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