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下这份礼物~地理中的热点问题:河流之辫状水系(1)
作者:Freda
本篇就地理学科中的重点:河流问题,选取了关于辫状水系的题目,辫状水系的题目可谓是河流中的难点,弄明白这种题型的思路,对其他河流问题的答题也会有所启发。
先思考再看答案哈
个人思路:答第一问时要看到甲图为等高线图,则首先在脑中检索关键词“降水”“地形”,完善答案,从甲图可知,此为伊犁河谷,河谷开口朝向西(或西北),而山脉处于西风迎风坡(或者说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答第二问时仔细审题,需答出差异及成因,不难看出,差异就是比较南北坡即可,但要写的醒目,成因要答出地形和降水,即西风带来降水对天山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影响。
答第三问时检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五大关键词“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植被”(这是很常用的思路,不论题目是否有自然环境整体性这种提示词时,在应对自然地理或是农业,都应该有这个思路,以免漏点,当然也要根据题目,有所筛选,依题目排好顺序)后续详细解释此题辫状水系成因。
参考答案:
注意:看答案时也要注意自己思路与答案的不同之处,找出关键词,有时答案也不是完全准确的,如本题第二问答案就没有将差异和成因分开,这很容易让阅卷老师扣分
想答好这种题目,先需要了解这些定义
辫状河道是一种平原河流地貌,其主要成因为分叉型河床导致,河床因心滩、沙洲造成河床分叉,宽窄相同,形似发辫,所以称为辫状河道。辫状河道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河段以及冲积扇上。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河道砂坝(心滩)发育。河流坡降大,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故又称为“游荡性河道”。 由于河流经常改道,河道砂坝位置不固定,故天然堤和河漫滩不发育。由于坡降大,沉积物搬运量大,并以底负载搬运型式为主。
辫状河道河床宽而浅,河道反复分岔合并,受不稳定水流作用,河道易废弃改道,所以其沉积主要发育河床和河漫滩,与曲流河相比,不发育堤岸和牛轭湖沉积。
辫状河道特点
①河水浅而水流急;
②具有多河道;
③河床坡降大;
④河道宽而浅;
⑤侧向迁移迅速。
辫状水系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辫状水系又称辫流,它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流量很不稳定,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辫状河流常出现在冰川末端,由冰川融水构成,或出现在水流不稳定,含沙量大的山区与山前河流上。黄河下游就是典型的辫状河,它河道几年就要迁徙一次,所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大致以郑州为顶点作大规模的摆动,有时摆到山东以北,有时摆到山东以南。
(上面两幅一个是河流入海口处的辫状水系,一个是雅鲁藏布江的辫状水系,很直观)
思考:这两种辫状水系成因在答题时有什么不同呢?
个人见解:左图河流水量大,河道纵横,水流不畅应该为答题的关键词,而右图的应答出季节的变化,这与开篇的第一题第三问答案相似,都是河谷辫状水系类。
拓展知识:冰岛辫状水系
冰岛地处板块交接部位,境内多火山,由于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堆积于附近的沉降盆地中,河流发育成为“辫状水系”,是因为火山灰堆积于沉降盆地,火山喷发后高温岩浆将覆盖在火山附近的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带有动力的洪水顺势而下冲刷地面的火山灰,使得流速减慢,从而形成“辫状水系”地貌。
最后,就地理学科,希望学弟学妹们,多看图记图,另外,如果学弟学妹们对上述题目还有疑问,或对地理学科中别的问题有解答需求,都可以点击在看,发表你的看法,地理组会根据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