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脉论|看一看陈修园、张璐、萧廉泉等名医大家怎么说脉的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网络,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导读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为什么中医把脉要把两只手呢?中医认为,左右手的 “ 寸关尺 ” 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 “ 寸关尺 ” 代表“心肝肾”,右手的 “ 寸关尺 ” 代表“肺脾肾(命门)”,所以中医把脉要两只手都把。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诊脉啦!今天大家一起看一看历代的名医对脉有什么话说。

名医脉论

情暖中医,爱在学苑

凡内伤证,左脉常细而涩,右脉多浮而大(原注:疟病之脉,亦两手不一)。盖阳气下陷,不能生阴,故血枯而左脉细涩;脾胃亏损,不能生金,故气虚而右脉浮大。(张璐)
凡虚损证脉浮大者,属阳虚;细数者,属阴虚。芤为失血。若两手俱芤,中有一部独弦者,为有瘀蓄未尽,当去其瘀;若见数大者,为火旺;弦数者,为骨蒸,均难治。(张璐)
虚损转潮热、泄泻,脉短数者,为无胃气,不治;脉小而数者,亦不治。
尺中弦急者,必因房劳发热,若关尺俱弦细而急者,不治。
脉微者薄也,为阳气虚不能卫其外,宜通脉四逆汤;细者小也,为阴血虚不能荣其中,宜当归建中汤。(陈修园)(原注:尺脉微者为里急,禁汗,禁下。)
妇女之脉,两尺涩而不连属者,闭经之象也。
肺气素虚之人,及久嗽伤肺者,偶有感冒微发热、头疼,脉必浮大而虚,切忌服发散药。一发则肺气耗散,不能安卧,只须葱白豆豉汤足矣。
凡脉乍大乍小、时沈时浮者,乃血气虚而随火用事也,宜归脾加减调之。
风寒之脉,左手浮大而紧。温病之脉,右手浮大而数。
凡房劳而眩晕者,左脉涩,而右手关尺必浮弦而长。(萧廉泉)
凡左手寸关浮缓而弦、余脉如常者,乃上部有风热也。
左寸浮大而散,右寸浮涩而短;左关弦软而长,有关缓大而软;两尺沈滑而搏,皆平脉也。
浮脉要尺中有力,为先天肾水可恃,发表无虞。沈脉要右关有力,为后天脾胃可凭,攻下无虞。(盛启东)
六部脉中,有少冲和之气者,即是病脉。或反见他脏之脉,是本脏气衰,而他脏之气乘之也。如脾胃虚损,则肝木乘之,故肝强脾弱,右关脉必弦也。(张璐)
贵人脉,常清虚流利。富人脉,常和滑有神。贱者之脉,多壅浊。贫者之脉,多蹇涩。先富贵而后贱,则气郁血衰,脉必不能流利和滑也。(张璐)
富贵之人恒劳,心肾精血内戕,病脉多虚,纵有表里客邪,不胜大汗大下,全以顾虑元气为主。贫贱之人藜藿充肠,风霜切体,筋骸素惯疲劳,脏腑多系坚固,即有病苦忧劳,不能便伤神志,一以攻发为先。(张璐)
肥人肌肉丰厚,胃气沉潜,初感风寒,未得即见表脉,但鼻塞声重,涕唾稠黏即是风寒所伤。若虽鼻塞声重,而咳痰不出,极力咯之,乃得一线黏痰,甚则咽腭肿胀者,乃风热也。瘦人肌肉浅薄,胃气外泄,即发热头痛,脉来浮数,多属于火,但于辛凉发散之中当顾其阴。(张璐)
西北之人,惯受风寒,素食煤火,外内坚固,所以脉多沉实,一切表里诸邪,不伤则已,伤则必重,非大汗大下不能中病。滇粤之人恒受瘴热,惯食槟榔,表里疏豁,所以脉多微数,按之少实,搏有风寒只宜清解,不得轻用发散。江南之人禀赋最薄,脉多不实,且偏属东方木,火最盛,故温病为多,搏发热身痛,不可大发其汗,只宜轻剂解肌。(张璐)
新病虽各部脉脱,中部存者,是有胃气,可治。久病而右手关尺软弱,按之有神,可卜精血之末艾,他部虽危,治之可生;若尺中弦急,按之搏指,或细弱脱绝者,不治。(张璐)
下指浮大,按久索然者,正气大虚之象。下指濡弱,久按搏指者,里病表和之象。下指微弦,按久和缓者,久病问安之象。大抵病人之脉,下指虽见乏力,或弦细不和,按至十余至渐和者,必能收功。若下指似和,按久微涩,不能应指,或渐觉弦硬者,必难取效。(张璐)
凡温热病,脉以数盛有力为顺,细小无力为逆。得汗后,脉不衰,反盛躁,尤逆也。六阳之脉,偏于浮大,其沉候,即在常脉之中候,非沉候,全无也。六阴之脉,偏于沉细,其浮候,即在常脉之中候,非浮候,全无也。(费晋卿)
脉大而无力,为阳虚。脉散而无力,有阴虚。(薛立斋)
凡脉弱而停至者,乃内伤之证,急宜补气血以调之,缓则不治。(萧廉泉)

中医脉学十大名著

情暖中医,爱在学苑

仅有3本,扫码购买

《中医脉学十大名著校注》分册书名如下:

脉经、诊家枢要、濒湖脉学、脉语、脉神、诊家正眼、诊宗三味、脉确、脉理会参、脉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