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中庸》赏析(31)至诚之道
《中庸》赏析(31)至诚之道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二章,承接上章所言至圣之德,讲至诚之道。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说:“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则亦非二物矣。”这就是说,至诚之道与至圣之德并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所体现的,正是天人合一。
作者指出:“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所谓“至诚”,就是极端真诚。这样的人,就是圣人。“经纶”,原意是指用蚕丝纺织之前整理丝缕,这里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的大事。“大经”的“经”字,是纺织的经线,这里引申为常道、法规。“大本”的“本”字,指根本,“大本”,就是根本的德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才能筹划创制治理天下的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道德,知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这还需要依靠别的什么吗?”
接下来,作者用三句话,极力形容“至圣”和“至诚”的合一。“肫肫(音zhūn zhūn)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肫肫”,形容圣人诚恳真挚的样子。“渊渊”,形容圣人如水般幽深平静的样子。“浩浩”,形容圣人如天般盛大广阔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极端真诚的人,他的仁心是那样诚恳真挚,他的思想像潭水那样幽深平静,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盛大广阔。”正因为圣人有诚恳真挚的仁心,所以能“经纶天下之大经”;正因为圣人有幽深平静的思想,所以能“立天下之大本”;正因为圣人有盛大广阔的美德和胸襟,所以能“知天地之化育”。
最后,是作者的反问:“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这里的“固”字,指实在,真实。“达”字,指通达,通贯。“之”字,是代词,指首句中的“天下至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假如不是真实具有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天下至诚的道理呢?”这样的反问,突出并加强了本章关于“至诚之道与至圣之德合一”的中心思想。
附: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经纶:原指在用蚕丝纺织以前整理丝缕。这里引申为治理国家大事,创制天下的法规)天下之大经(大经:指常道。经,纺织的经线,引申为常道、法规),立天下之大本(大本:根本大德。本,根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肫肫(肫肫:音zhūn zhūn,诚挚的样子)其仁!渊渊(渊渊:水幽深)其渊!浩浩(浩浩:指盛大广阔)其天!
苟不固(固:实在,真实)聪明圣知,达(达:通达,通贯)天德者,其孰能知之(之:代词,指首句中“天下至诚”)?
【译文】
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道德,知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这还需要什么依靠呢?
极端真诚的人,他的仁心那样诚挚,他的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广阔。
假如不是真实具有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天下至诚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