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三)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21
乡情·荒芜
文/空灵子
这山口,不再见,您望穿暮色的守候。这错落石阶,青苔野草已眷顾;是阳光宠了藤葛,它肆意编织了自由,翠,染山谷;想我也曾那样,裹着您的宠,肆意的编织梦,从西闯到南,又从南闯到东。岁月的风雨,是山石也磨去菱角,浑圆剔透,坚硬而冷漠。
      您不见,这山的光景,是欲望的深渊,放出贪婪的鬼,把这百年的景致偷走。不再见  , 古老的树丛,藏珍禽,猫狸,蜂兜;不再见 , 涧底升腾的雾,冉冉笼上崖头的松;不再见 ,  潺潺绿荫处,百草香 ,群蝶舞;不再见 ,山鹊拖着长尾,亲亲我我林中追逐……
   爬上这山冈,倚着古老的苦椎树;是它粗短的身躯,弯曲错杂的枝桠,难了伐木的工头。谁在树下插了香烛,这年月,还有不卖钱的古,是得摆神台供奉。这树旁的庙宇,早已失了菩萨,塌了土墙,腐了门窗,只有锋利坚韧的茅草,捉着缝欣欣向荣。
   您不见,人们奔了山外的繁荣,留这老弱幼童,守着破旧的屋。我踉跄的脚步,惊了哪家的娃,一声欢呼,一声失望,一低头 ,怯怯的眼眸,躲着泪花走。您不见,心的荒芜,一如那沼泽的泥潭,冻着肌肤 ,凉着骨;您不见, 阑珊灯火处,热闹着孤独……
水车咿呀,它还在传唱,古老的音符,谁还不忘,石臼里放把谷,把碓宠在这,寂寞的忙碌,倚着您的墓坐下,听山风低低的吟唱,清明的烟雨总朦胧,几时湿了我的眼,我的发,几时滴答落下,打湿了这一片,火红的彼岸花。
22
乡情难忘
文/剑影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别离……”席慕蓉的这首《乡愁》总是萦绕在我的耳畔,浅浅的哀怨,淡淡的惆怅,却引一种极大的共鸣。的确,故乡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一座孤岛,总在寂静无人的时刻想起。提起故乡倒总有一种说不出,道不尽的怅惘。
    记得在外求学时,故乡的云朵,故乡的月夜,故乡的小路,总是给我不尽的念想。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故乡的春节。
    朱德庸曾说:“过年就是抱一抱小时候的自己的节日。”以前我不大理解这句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年有新愿,新年胜旧年,一年又一年我们渐渐成为一个大孩子,一个大人,便会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怀念童年。童年的故乡满是红红火火,欢欣雀跃。家家户户的门楣上贴着红红的对联、大大的福字,窗户上贴着五彩的剪纸,敞开的房门升腾出白色的雾气,白胖胖的饺子在沸腾的水里上下翻滚着,鞭炮声在房前屋后响起,孩子们小跑在白茫茫的阡陌小径上,银色的铁轨穿越经纬,远处鸣笛的火车正载着归家的游子飞驰在白茫茫的大地上……我甩着两个小辫子,像欢快的小鸟一跃一跳,脸蛋泛起一抹绯红,跟在哥哥的后面,那是去拜年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领压岁钱的欢欣。我至今仍喜欢“压岁钱”三个字,说尽了对岁月的惶恐,珍重和一点点的俏皮、可爱。而这些,封存在簇新的红纸袋中,拆开,就意味着长了一岁。夜晚看着满天烟花,心里升腾出一种很古的情愫,说不出来,好像是一种中国人对过年的炙热的感情,又似乎是一种信仰。故乡,原来是十三亿中国人心中的信仰。
    诗人笔下的故乡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有纳兰性德“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一丝想念;有李太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惆怅;有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矛盾冲突……风、雪、夜、柳、酒一切都因为“此心安处是吾乡”而变得诗情画意。
    故乡情真的是扎根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进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心灵,乃至我们的思想。
这份故园情我永远铭记于心!
23
乡愁
文/胡同六爷
乡愁是村东头的那棵老槐树,每到夏天的时候,枝繁叶茂,就像一把擎天大伞,遮住了两旁的房屋。晚饭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树下乘凉谈天,我就是在树下听着老人们的故事长大的。这些年来,一直到处漂泊,但老槐树那深深扎入泥土的根须,始终都牵引着我思乡的梦。
        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溪,溪水从北边的山谷中流来,清澈见底,鱼儿或独自或三五成群,在水草间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夏天时,这里便成了小伙伴们的乐园。炎炎烈日挡不住大家捉泥鳅的热情,远远的就能听到快乐的打闹声……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记忆中的小溪。然而那流淌的溪水,无时无刻都牵动着我思乡的愁绪,夜夜梦回故里。
        乡愁是母亲那布满老茧的双手,小时生病时,这是这双手在夜里轻抚我的脸颊发丝,直到我安然入睡。同样是这双手,洗衣做饭,喂鸡养猪,下地干那些男人们都觉得吃力的农活,为我和姐姐换来学费。去外地上学以后,我时常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在母亲的手上,不仅有伤疤裂痕,也有我浓浓的乡愁。
      乡愁是故乡的明月,那么的皎洁,在每一个月圆的晚上,我都会站在窗前,凝望着故乡的方向出神,心中会不知不觉的感伤。那白白的月光,是对亲人们的牵挂,也是我心底对团圆的渴望。
        乡愁是童年的记忆,乡愁是揉碎了的心事,乡愁是奔走的疲惫,乡愁是梦里的缠绕,乡愁是徘徊的忧伤,乡愁是身在异乡的无奈,乡愁是无法忘却的思念。
       乡愁是余光中的诗,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浓浓淡淡的乡愁,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成了我生命中的呼吸。这解不开的乡愁,是烙在我心头的一道深深的伤痕,永远也挥之不去……
24
永远的牵念
文/秋丽波
我不知道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一心的要回来看看。借着七月十五,给爸上坟的理由我回来了。眼前的这条大路,二十多年间,记不清来来回回的走了多少次。更数不清这段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直到今天的水泥路,计不清这里留下了多少脚印。同车的每一张面孔都是陌生的,只有售票员还记得我,开玩笑的说:好久不见你是不是出国了?这一句玩笑的话竟然心里涌出一分莫名的感动,我笑着说“忙没时间回来”。
    在村后的路口下了车,车绝尘而去,我一个人站在里边,心里空落落的。以前,车还在半路上,爸爸就会打电话问到哪里了,妈总是是掐着点儿准备饭菜,一进屋热乎乎的饭菜就端上来了。每当车还离着村口很远,就能看见爸在那等着。用我女儿小时候的话说,“我妈一回来我姥姥家就像过年”
   夕阳下的小村显得静谧安详,听不到人声狗吠。我走在村路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里的一幢幢房屋,陌生的是面孔。三年前,我伤悲欲绝的送走了爸爸,父母没了家也就没了,我想我再也不会回来了。这里再也没有我牵肠挂肚的人了,也就再没有期盼我归来的眼神。然而,为什么多少次的梦中还会出现你昔时的景象。梦里夕阳下的小村子,房顶的烟囱袅着炊烟。鸡鹅的叫声偶尔夹着几声狗叫。或是农闲时大树的荫凉下,三五成群的人们,李家牛张家马的聊着他们感兴趣的事。
    那幢曾经溢出欢笑的老屋,坐落在村子中央,后院窗下的樱桃已经熟过了劲儿,落的满地都是。伸手在枝头上一串串血红色的樱桃中,摘了一颗放到嘴里,酸甜的果肉合着眼泪慢慢咽下。这是我小时候和妈妈一起栽下的树。这满树的鲜红,妈妈再也吃不到了。靠近墙边的刺玫花正盛放中,那是妈妈最喜爱的花儿,它不知道欣赏它的主人早已经不在了,还兀自的绚烂着。还记得当年妈妈栽它时手被刺出血的情形。我闭着眼睛深深地嗅着,这是妈妈的味道。
    绕过东房山,走进院子,看见院子的砖缝里长满了草,顿时一阵凄凉涌上心头,勤快的爸爸从来都把院子收拾的利利索索,几时见过荒草铺阶的样子啊。高大的李子树探出了木板障子,沉甸甸青色的果子压弯了树枝,走近了才看清,果子上都有虫眼儿。爸爸在的时候,从开花到结果要打好几遍虫药。每年到暑假要结束来接女儿回去的时候,李子刚刚有熟了的。爸爸一大早起来,就会把那些熟的和半生不熟的,都摘下来,装上满满的一兜子叫我带着。每次都是为了让爸高兴无奈中带走,这么多沉不说,每年带回去都还没吃完就烂掉了。
慢慢的走进屋子,屋里的家什摆设一切如故,只是再也见不到慈爱的笑容,再也听不到喊我的乳名。可这里的一草一花,一个老物件还是那样牵动着我的心,叫我不能忘怀。这里有我童年的欢乐,有父母生活过的气息,这块土地有我割舍不下的乡情。 无论走多远,无论离开多久,都不会忘记。
25
乡情乡音乡愁
文/利剑
小时候,故乡在春天田野间芬芳绚烂的野花里,在夏日树间的蝉鸣里,在秋天丰收的金黄麦地里,在冬天雪地与小伙伴们的雪仗里。出外求学后,故乡偶尔出现在我们的思绪里,在我们的作文里,在我们的日记间。学成工作后,故乡在和爸爸妈妈打的每一个电话里,在异乡街头的眼泪里,在每个翘首期盼的春节里。打从出生起,故乡便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扯不断的关系,在我们无数个身处异乡时的清晨的梦里,她都出现过,熟悉的场景,熟悉的玩伴,年轻的爸妈,无忧无虑的自己。
      每逢佳节倍思亲,思故乡情思故乡音生难平的乡愁。但纵不是佳节时候,我们的乡愁又何时断过呢?或许长大就是那句话吧,肉体在异乡,灵魂在故乡。乡情乡音乡愁是在外的游子们永远聊不完的话题,也是游子们内心最深的触动。
      乡情,是一个缠绵而宽广,温柔又细琐的词语。何为乡情,从一个广义的角度看来应该要一分为二,一为人情,二为地情。人情里包含父母情,爷爷奶奶情,兄弟姐妹情,众多亲戚情,邻里情,噢,对了,还有咱们的儿时玩伴情,那些与我们一起淘气共同长大的玩伴,纵使后来我们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但他们在我们心里永远都会是最特别的存在。父母情里藏着饭菜的香味,带着唠叨的关心,裹着衣服的温暖。成家立业后多少个午夜梦醒里,我们是如此的怀念着父母的温柔,怀念那片故土。对,对这片故土的感情,我将其称之为地情。多少年后,小时候那棵曾经攀爬过的大树不管是否还在,但我们的记忆里一直都记得,也不管那条小溪是否还清澈见底,我们都记得曾经在那里一起捉鱼摸虾。我们记得故土上的每一处装饰物,每一处我们曾经嬉笑玩闹的地方。这些是我们生命里不可抹去的存在。写到这里我也没法阐释清乡情这样一种存在,它在每个人心里丰富饱满。而我才疏学浅,没法将它完整鲜活的跃然纸上,且不说它的宽广写不清,而且随着每个人年龄的变化,乡情也在变化着,这真真难写。但你若懂了我这几句话,那么我便也算写出了几分层次。
      乡情纵不是短短几句话便可概括完全的,其中滋味需得个人细细体会。这便随即提起乡音,乡音与乡情是丝丝缕缕说不尽的关系。无乡情便无乡音,而乡音更是构成了丰富饱满的乡情情绪。乡音不仅仅单纯的是,你到了故乡边界听见了方言,就是乡音了,这只是乡音的一个部分。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年周末清晨,在窗台上叽喳叫唤的麻雀声,是否记得,那条跟在你身后的不知道是哪家邻居的大黄狗小黑狗小花猫的汪汪汪喵喵喵叫声呢,又是否记得田间的蛙鸣声,风经过葡萄树梨树桃树老槐树……树叶跳舞的声音呢?这些都是乡音呀,纵使后来你游历过许多地方,穿越许多田野,看过许多树木,见过许多狗许多猫,但都没有故乡那年的声音动听,它们其实没什么不一样,但它们其实又完全不一样。一样的是它们的名字和品种,不一样的是它们身处的位置,一样的是我们的耳朵,不一样的是我们身处的境地。说到这,想必你为懂得了我所说的乡音是什么意思。无乡情的人不会忆乡音,忆了乡音后,使得乡情更加的立体丰富饱满。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搬出乡愁了。唯愿你与故乡间的牵绊都是甜蜜的,但是故乡或许本来就不完全是一个甜蜜的词语吧,说它是一个中性的词语或许更为贴切。余光中先生的诗歌《乡愁》,也是十分贴切我心里的这种情怀。出行在外的人多乡愁吧,乡愁与乡情乡音更是互相促成的关系。乡情乡音促成了乡愁,乡愁也产生了乡情乡音。愁多少是有点消极的情绪,然而正是因为有乡愁,所以我们才有了一份归属感一份心安一份依赖。有故乡有回的去的家,有奋斗的后盾有前进的动力。此间不聊愁,但聊人生意。
       故乡永远都是底桩,我们是风筝,故乡这个底桩与我们之间牵了一根线,永远不会断,因为我们心中有故乡有乡情乡音乡愁,而故乡里也有我们,永远都会有我们。起风了,风筝会飞的更远更高,风停了,不妨休息休息,落回到故乡,闻花香听鸟语,寻蛙声伴狗行,尝家菜品家茶,陪父母聚儿伴……所有的美好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而你永远都不会是一个人。
26
心海深处
文/慈云含笑
        一个离开了依然牵念着,回去了又得离开的地方。它一直沉寂在我茫茫的心海里,占据着整个心房。这里虽然没有玫瑰的艳丽芬芳,却有着父母温情的笑容。这里找不到梦的蓝图,却叠存着记忆里,那个美好童年的画屏。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将至,心海里再也不能平静,时而激动,时而沉闷。仿佛内心深处有个声音一直召唤着我的名字,一双隐形的大手时刻牵坠着我的灵魂。 思绪总也走不出这片心海,走不出这个离开了还牵神的地方。
      深冬的阳光,总是来的很晚,刚爬上床头,就又落下了窗角。年越来越近,心海深处的波浪翻腾的越来越大,那苍古而浑厚的钟声也就越来越响。
        几位喇嘛手摇着嘛呢筒,念诵着佛号,沿着寺院的围墙转经塔。我和妹妹偷偷跟在身后合着双手弓着腰学着他们的样子,时时发出调皮的笑声。还没走几步,有人赶着羊群拉着牛经过。一只羊羔,又跳又叫,好像搅扰了,喇嘛们的虔诚。他们停下来帮着把散乱的羊群赶进了巷道。当手中的拖把掉到了地上,我才反应过,眼前这一幕已是昨天,已是那遥远的过去。
       要说现在吧,寺院金壁辉煌,香客来来往往,喇嘛各个忙的没时间转经转嘛呢了,柏油马路上也根本看不到牛羊。
      我不由拿出手机翻翻日历,看看离节日还有几天?算算哪天才是回到那个让我牵挂的地方,盘算着带什么礼物,应该带给谁?小爷,姑姑,叔叔所有的亲人都在这片心海里一一游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黄昏晚霞浪漫时,我望着天边那娉美的云湖,却有一叶小舟竟在心海里游荡。
     在一个秋天,也在一个黄昏里,我赶去村边的树林扫落叶,因为夕阳斜下,树林里的天色已经很朦胧。同村的一位婶子,也扫了几袋叶子推着小木车准备回家。可她碰到我,一定要帮我扫完一同回去,她怕天黑了我一个人在树林会害怕。我虽然对她不太熟悉,但我也推辞不了她帮忙的执意,这种手有余香的温馨,就算秋风再狠也不会感到冷瑟。
        夜幕降临时,晚霞在天色的暗淡里渐渐成了青灰,早已和夜晚扯在了一起,黄昏星也悬上了天空。
        可我心海深处,风不停的摇晃着柳枝,叶子也不停的飘飘落落,一层又一层,覆盖着扫过的空地。这扫落叶的沙沙声,穿过了树林;穿过了傍晚的晴空;穿过了山村的那个秋天直到这个冬天。这份浅浅的暖意多少年来紧紧系在我的心头。
       再说这落叶不扫吧,晚上土炕就没法烧。因为旧年的麦草已烧完,新的麦草还在打碾场上。这深秋的高原已是很冷的,尤其是山村的夜晚冷的像是入了深冬。土炕不烧暖的话,会冻的睡不着。每到秋未冬处时候,村里好多人家的土炕,就要靠这些落叶来“煨”了……
       别说这土炕头是我成长的摇篮,有着太多的温馨和回忆。倒是现在回去也得上炕坐坐,哪怕它已改作红砖水泥的电炕或是水暖炕。秋冬季只要上炕伸长了腿,任你怎么躺,真是说不出的舒服。
         想着想着果然父亲来电了,听到铃声,感觉就是家里人,就是心海深处那份赤诚的牵念。他告诉我他学会了微信,学会了微信支付,所有年货已办理好了,让我早点回来,乡镇上什么都有了,不用捎带任何东西。
     牵念的地方不一定是生活的地方,往往每天向往回去的地方,却也不是生活的地方。小时候总以为会走出那个山坳坳,矮矮的土墙土房,人人家家养着牛马,下雨时必须踩着泥泞上学。总以为离开了就与自己再也没什么关系了,可这些年,奔波往返,它却扎在心海里越来越深,越来越浓。蓝天白云,明月清风,还有雪白中的红墙青瓦,都这么熟悉,这么亲切。沉寂在我心海深处难以隔遥。
       几天后,终于把车开上了回家的路,朝向心海深处让我久久眷恋的地方,一路冰雪一路寒风。凝聚着刻骨铭心的温暖,我一路奔回的心,已分不清是乡情,还是乡愁!  
27
家乡的雪
文/生茂
你,修女仙身,大家闺秀,深隐天庭。三年五载约会凡尘,相聚三天五日实属情有独钟。
     新年前夕,汝受令皇命,移步瑶池,亲临故园,身许人间。
        出阁少女似含苞怒放的鲜花,热情奔跑。于是,展翅长空,轻舞飞扬,冉冉飘逸,奔赴广袤无垠的大地。
        你,身着柳絮绒纤,体态冰清玉洁,肤颜白乳皑皑。银装素裹,婀娜妖娆。
       你,来时静悄悄。谢绝喧嚣的欢迎锣鼓;力拒扰民的出行流程。无声地踏着轻盈的脚步,化着千万朵花瓣裹覆人间。
      你,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死而后已。爬高山,穿林海,跨草原,盖田野,封江湖,巡河海。让碾碎了的、洁白无瑕的身躯把南国大厦装点得光彩照人。
       你,用一种谁也无法推脱的巧妙方式,给世人创造了绝佳的休闲时段和环境。叫凡人出不了户,上不了山,下不了地。想弃憩欲罢不能。必得静养闲聊,寻欢作乐。
        你,处事公道。帝王将相也好,市井草民也罢,一律“寒”情脉脉,严冰相待,众人无怨无悔。
       灭蚊蝇、净空气、杀病毒、暖小麦、增水份。是你为民请命,脱仙入俗,渗透凡土的美好愿景。人与其为伍延年益寿,物与其同居健体强身。你与厚土融为一体,标志着来年农业花盛果满的大戏已拉开了希望的序曲。
        滑冰山、堆冰景、玩冰灯,堪称北国旅游一绝。
       美哉,美哉,此物最相思!
28
消失的喇嘛台——流金岁月
文/晚霞映红天
记忆犹新的喇嘛台 曾经是哈尔滨人的骄傲。小时候顽皮的我经常翻墙而入光顾那里,那里的建筑是那么光彩照人,庄重优雅,精美脱俗。它是由俄国人建的东正教教堂,据说俄国人对喇嘛台的修建是相当的重视,(东正教为俄国国教)由他们的建筑师、工程师亲自设计主持,其中圣像和大钟则是从莫斯科运来的,耗资巨大。可充分体现他们的重视程度之大。这所教堂是南岗区乃至全哈尔滨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南岗区是哈尔滨地势最高的区域,东西走向的大直街即被老百姓赞为“龙脊”,而位于中心的教堂无疑成为全程的景观控制点。围绕它的周围是黑龙江省博物馆、秋林公司、国际饭店等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大体比较统一,合成良好的广场氛围,点缀了美丽的省会城市——哈尔滨。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教堂西侧有省博物馆的红色穹顶呼应,东侧与远处秋林公司银灰色的穹顶相对。而南侧则与优美舒展的哈尔滨老火车站遥遥相望(那时是俄式建筑平房,后城市人口剧增不够用,翻盖成现在的楼房)。这座玲珑精致的八面体教堂,其尖尖的帐篷顶,小巧的“洋葱头”以及阳光下变换迷离的光影是如此的迷人,在任何角度观赏建筑都会获得极好的景观。
    教堂的结构既简单又精彩,八角形布局的东面凸出为圣坛,西面是主入口,南北两侧均略凸成为次入口,简洁紧凑而合理,正门上部镶嵌着油画圣母像。来自不同方向的人流都会产生极佳的视觉效果,正是教堂的独到之处。
    这是一座典型的木结构建筑,浓郁的俄罗斯民间建筑色彩,用整齐的圆木叠砌而成为墙体 ,交叉之处,圆木相互咬合,使连接的形式完 全暴露,结构特征清晰,透出粗犷豪放的气质。 主入口处有双向室外木楼梯,覆盖双坡顶篷,中部交叉呈焰心状尖拱,拱心饰以精致的木刻花饰楼梯 ,栏杆及栏板同样饰以精美的雕刻;主入口上层为耸起的钟楼,四面透空,覆盖陡峭的四坡顶,正中穿插 坡度稍缓的双坡屋顶,下悬一 钟,两侧各悬挂几口小钟。每当铿锵的钟声响起的时候 ,袅袅余音一定会随着正脊耸立的三个小“洋葱头”屋顶飘向空中,这三个并排而立的“洋葱头”顶饱满圆润,形态典雅极致。
 当年的“喇嘛台”绿树包围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迷人,她曾经吸引了那么多人的眼球,是哈尔滨人永远的骄傲!
    正中耸起向内收缩的八面体鼓座南侧次要入口上方穿插以双坡屋顶,山花板饰以精致的雕刻。鼓座之上是一段略有放开的过度结构,在此之上耸立高高的帐篷顶,她的基部呈十字形穿插四个焰心形尖拱,与主入口上方的尖拱相呼应,在帐篷顶的端部又接一个小“洋葱头”,使屋顶的形态更加丰满,同时也起了一个统一和协调其他几个“洋葱头”的作用,使整个建筑造型完美匀称。圣尼古拉教堂精确的比例、错落的形体、精美的装饰以及优雅的造型,昭示出其神圣的特质。令人痛惜的是,这样一座堪称精品的建筑,“文革”期间被拆毁了,人们再也无法目睹其迷人的风姿,昔日的繁华只有在照片中找寻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席卷神州大地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人民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在那时代逆转、是非颠倒的日子里,哈尔滨这座舞台上,也上演了一幕幕历史悲剧。学生们纷纷爬上圣尼古拉教堂的高处,高呼口号,发表所谓的演说,坚决破四旧,圣尼古拉教堂也在四旧、封建迷信的范围之内厄运在所难免。(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大量俄罗斯侨民回国,东正教也在哈尔滨日益衰落。)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西式风格、沙皇背景的圣*尼古拉教堂自然成为“破四旧”的众矢之的。8月23日深夜,红卫兵开始拆除圣?尼古拉教堂,但因教堂结构的牢固,红卫兵不得不动用各种工具以及消防车、卷扬机,直到8月24日早晨才将教堂彻底拆毁。教堂内的文物也多被毁坏或散失。                 
 1966年8月23日,红卫兵们白天费尽心思研究怎么拆,并且上去拆了一些,到木质结构部分,因互相咬合的太结实,根本拆不了,通体没用一颗铁钉的教堂结实得是那样的令人震撼,建筑的是那样的令人钦佩,惋惜之余,我不禁感慨时下的建筑,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难道建筑者们不觉得一丝一毫的脸红吗,今非昔比,理应更上一层楼才对,怎么也不能落后于古人吧!
    24日早晨,听说喇嘛台已被破了四旧,东方刚现鱼肚白,我们兄妹四人立即赶了过去,拆毁喇嘛台的车就停在路边,十几个红卫兵脸上被汗水和灰尘涂得面目全非,只露出洁白的牙齿,一会儿,人越来越多,当太阳喷薄而出时,四面八方的人群纷纷涌向当时的市中心,里三层外三层聚集了无数人,往日的辉煌不见踪影,地下只剩下一堆横七竖八的圆木和大方子,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圣母画像,以及流传多年的经书,任人践踏,任人撕扯,看到夷为平地的喇嘛台,痛心疾首的我肝胆欲裂,造孽呀造孽!国家的保护建筑——哈尔滨人引以自豪的标志顷刻间无影无踪,消失的是那样的彻底,那样的干脆,那样的令无数人惋惜 真乃别时容易见时难,恐怕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如此光彩照人的建筑了!
    圣尼古拉教堂——喇嘛台:皆因有了她,而使天鹅项下一颗珍珠熠熠闪光,皆因有了她,而使东方的小“莫斯科”日夜璀璨,皆因有了她,而使故乡世人瞩目、盛名千古。曾几何时,那么令众星捧月,曾几何时,那么威显一赫,曾几何时,提升哈尔滨的无穷魅力。我多么渴望喇嘛台与我隽永如斯,多么企盼心中的她永远屹立在神州的东方。然而,一瞬间,一切不复存在,可悲的命运降临的那一刻,终成过眼烟云,消散得如此彻底,一丝痕迹都不曾留住。但,我的心中始终为她留有一席之地。永生难以忘怀,
谨以此文献给我已消失的喇嘛台!!!
29
月是故乡明

文/龙少

表姐要出国留学了,明天早晨十点的航班。
然而我并不打算去机场送她。
刚才表姐来过,脸上乱七八糟的躺满笑容。我们并肩坐在院子里,风清清,月光洒了一身。表姐翘着二郎腿,海阔天空地侃着,无论是客观的异域风情,还是主观的万里鹏程,的确让人羡慕不已,我似乎看到一条金灿灿的大道,一头踩在表姐脚下,一头掀起海外无尽的苍穹!
换了一个座姿,表姐说这么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我的记忆里,她委实太优秀,一直以来,她好像总是什么都拿第一。我就说我好嫉妒你哟。表姐笑了,很风度的那种。“瞧瞧你表姐,人家都有出息"。老妈择菜从屋里出来,说完这话又进去了。我听母亲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抬头望了望高悬的月亮,心里酸酸的。
“其实你也行,努努力,表姐支持你,以后离开这鬼地方。"表姐一脸期望倒让我无地自容,“你看这破月亮,都没有一点光彩,有啥屁看头……。"
我突然惊诧地盯着她,也许表姐还想说他妈啥中国嘛,穷死人了,甚至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也会搭进去……但我莫名惊讶的眼神,终究堵住了他的嘴。
我觉得难过,出类拔萃的表姐出国的原因是为了摆脱生她养她的大中华,而且还有那轮不幸的月亮!
于是起身进屋,我决计不去为她送行。
大约一年后,母亲说表姐来信了,我机械性地撕开信封,打算闻一闻她那种崇洋媚外人寄来的异域空气,说不定真是香的呢!
   “表弟:
好久以来,我老感觉自己莫名其妙的发抖……总想那条家门前窄窄的小石头路,梦中尽看见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真的,还希望坐在院坝里看那被诅咒过的月亮,每每读余光中的《乡愁》我都要流泪满面,异国他乡,我才明白什么叫乡愁难却……"。
我仰头望着一弯新月,流露着温暖的光,像母亲的凝视,兴许大洋彼岸留学的表姐也看着哩!。
30
故乡-清明
文/九哥
故乡很近就在山的那一边,故乡很远不知不觉已离开多年。
        那一年清明节我碰巧在家乡,那时候祖父祖母还都健在。按照家乡的习俗清明节每家都要祭祖,要给故去的先人壅坟扫墓烧纸钱。
        清明节前几天,小叔提前就把祭祖需要的材料买齐了。
        吃过早饭,祖父捧着一大摞黄表纸,锡箔纸,放在堂屋的桌上,让我和堂弟跟他一起折元宝,银锭之类的祭品。我拿起一张黄表纸左右翻看着,这一张薄薄的纸几千年来寄托着多少后辈对先人的缅怀和感恩。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认同的。
        西方人信奉基督教,中东人信奉伊斯兰教,南亚和东南亚信奉佛教。。。这个世界好像就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不然,在我看来世界上那些所谓的信仰都是很空泛的,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把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无限的放大,然后再想尽办法包裹在自己的身上,好像他们个个都是救世主,人人都是活菩萨。真是可笑!我觉的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的信仰是最朴质也最真实。当你跪拜在先人的墓前,你知道他是你的来处你是他的去处。
        家族的墓地在一座小山脚下,那个所谓的山只不过是几处连在一起百十米高的石灰石小丘。山虽不大上面的植被却很茂盛各种野草野花,连成片的青松翠竹,还有野兔山鸡和许多叫不上名的小鸟。绿水环绕,鸟语花香构成了江南独有的景致。
       先祖的墓就在路的边上,墓很大墓碑也很高。因为是这个家族的先祖,所以都要从这里开始祭拜。按照祖父的吩咐我和堂弟先把剪有长脚寿字,多籽石榴之类的纸钱压在坟头上,家乡把这个叫飘钱纸。坟上很干净没有一根杂草,上面已经飘了很多纸钱了,我小心翼翼的搬起压纸钱的土墩,堂弟把纸钱毕恭毕敬的铺在上面。压好纸钱我俩又回到祖父身后一起跪在墓前把带来的元宝银锭之类的祭品依次焚烧,祖父一边烧一边说;老祖宗来收钱吧!你要保佑你的子孙顺达平安,家族繁荣,人丁兴旺。。。看着白发苍苍的祖父那一脸孩子般的虔诚和不停的跪拜叩首很是滑稽,一向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此刻也没敢笑出声来。我们按照辈份一个接一个的磕头烧纸一直到忙中午才拜祭完。
       中午吃饭的时候,祖母说;看看你这一裤腿泥。这话说的,泥地上跪了半天了能没泥吗!赶紧去换了吧,明天还要供祖宗呢!我有些茫然,不是已经扫完墓了吗!纸钱也飘了,元宝银锭也烧了,还要做什么呀?我很诧异,更多的是好奇。还想继续问下去,小叔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对我说;别问啦!明天你不就知道了吗!我想也是,等明天好好看看到底还要怎么样祭拜祖宗。
        我把洗好的裤子晾在衣架上,准备跟着堂弟去山上玩玩,刚走出大门祖父又把我们叫了回来,说还要再折些元宝银锭之类的祭品明天还要用。我说等晚上再折吧!祖父说;不行,这个东西一定要白天折才行,晚上折的那是黑钱祖宗是不会收的,就是收了也不能用。真没想到阎王爷那里还真是个有法制的社会,是黑钱就不能收也不能用。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不能用谁知道啊!这人世间收黑钱用黑钱的还大有人在,说不定阎王爷见钱眼开了。看着一脸严肃的祖父,话到嘴边我没敢说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嘈杂声吵醒了,等我起了床祖母已经把早饭做好了,小叔也把鸡鸭鱼肉都买回来了。洗的洗烧的烧,一大家人忙乎了大半天弄了满满一桌子菜。我等菜上齐了,就拉开椅子,正准备坐下。祖母笑着把我拉了起来,我的活祖宗还没请祖宗来吃你怎么就坐下啦!在大家的哄笑声中,我尴尬的只能饶头了。
        祖父先把桌子两边的两根红蜡烛点着,又拿了些元宝银锭放在大门口烧了,这就是所谓的买路钱。要不然门神是不会放列祖列宗进来的,看来阴间和阳间都一样也是要贿赂才行。祖父一边烧一边嘴里念念有词,请先祖,先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祖父,太祖母。。。都进来来吃饭吧!祖父边作揖边往家里走,小叔和堂弟也弓着腰跟在祖父身后。我茫然的走在最后,感觉此刻好像真的有一群人随着我往家里走。祖父依次把酒杯倒满,酒是绍兴黄酒,度数不高,味道香醇很好喝。我想这个酒应该男女都适合吧!要不然不会家家都用黄酒祭祖,想必是有道理的。小叔帮着把筷子按顺序摆好,家里所有的男人依次排在祖父身后一个接着一个行三拜九叩的大礼,女人一般都不参与这个仪式,只是帮着做饭端菜。大家行完大礼,都垂首弓腰的站在一旁,等祖父说完几遍列祖列宗慢慢吃之类的话后又等了一会,祖父煞有其事的边作揖边送往大门口,嘴里还一个劲的说慢走慢走!随后就把所有的菜和酒都撤下去,再把菜热一遍,再端上来。这都是女人们的事。我们还是站在两边等着。等从新上菜,再倒酒,再行礼。就这样一遍遍的请进来一遍遍的送出去,一遍遍的撤下去一遍遍的端上来,也不知道走了几个来回,磕头磕的大腿根都酸了,总算把这个仪式做完了。小叔把红蜡烛撤下后招呼大家一起开始吃饭,我端着酒杯问堂弟祖宗真的会来吃吗?堂弟嘴里塞满了菜嗯了两声,也不知道他回答的是会来还是说不会来。祖父笑着说你看看酒杯里有没有油花,如果有那就是祖宗来吃过了。我从侧面看了看杯里的酒,你还别说酒上面还真有若隐若现的油花。祖母说别看啦!快点吃吧!吃了祖宗吃过的酒菜祖宗会保佑你们幸福安康人事业有成。关于酒里有油花我后来想了想估计是来回上菜或倒酒的时候不小心溅进去的吧!不过关于列祖列宗到底来没来吃,一直都是个迷!
       好多年过去了,如今祖父祖母和小叔也先后作古了,我想如果有时间清明回家乡扫墓的话,祭拜时间最好还是要提前一点,毕竟那个山脚下又多了几个我缅怀的人!
往期回顾
为了鼓励诗友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特设专辑推广奖如下:
一.关于投稿
须原创首发,古风符合格律的优秀作品(十首为准),现代文不限。
注:如投稿十日没推出,就示为评委不过关可以投稿他处。
二.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低于十元的归平台所有
2.十元以上百分之七十归作者,百分之三十归平台,留作平台运作费用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后七日
三.奖励设制(记一周点击量)
1.1000点击量奖15元
2.800点击量奖10元
3.500点击量奖5元
后面以此类推:1500浏览量奖励20元.  2000浏览量奖励25元,帖子每增加500人浏览量增加5元奖励,单贴浏览量奖励50元封顶.也许有小惊喜,主编会酌情加点哦!
(0)

相关推荐

  • 那一缕 乡愁

    古人云:泊舟移相问,或恐是同乡. 终年流漂异地的游子,在遍及全国,走向世界的行旅中,各个不同领域的就业岗位上,总禁不住浓烈的乡恋,不倦的思回,和融入血液.刻进骨子里的的乡情. 不经意间偶遇,公差巴士. ...

  • 杨梅| 乡音·乡情

    乡音·乡情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杨 梅(云南)  乡音 是一排大雁轻盈的划过天际 倏的一声引颈长鸣 遗落一串呢喃细语 身影融进落日余晖中 渐行渐远 乡音 是故乡山丫口上悬挂 ...

  • 沐兰之香第二期同题沙龙作品展示

    本期同题:袅袅炊烟里 下期同题:题图诗:断树之思(7月11日至7月17日晚6点) 同题要求: [1]题目自拟,但不得偏离主题,且立意优美,内容健康向上,不涉及政治或者敏感字眼. [2]同题诗不得少于8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一)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01 故乡,那弯弯的小河 文/葬花人 我的故乡,那个绿树成荫的小村庄,我梦萦魂牵的地方.小村虽然只有几十户人家,但他们勤劳.淳朴.善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二)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11 故乡的黄花草 文/张玉英 近日来,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黄花草,因为在我青少年时期,是它曾给予我增添了生活的勇气,给予我人生最大的启迪. 几场春雨过后,经过一冬的积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四)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31 回家路上 文/默默 随着汽笛一声长啸,车轮慢慢转动起来.载着我和我的乡愁驶向家山. 多年来的打拼,我早已习惯了嘈杂.看着车上的人们,喜悦,兴奋,安静,骚动,交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五)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41  过年 文/我自横刀 过年吃汤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一家人过年围坐吃汤圆,寓意一年全家的美好团圆. 记得儿时,每年的大年三十,母亲就要为我们做汤圆.她先将糯米和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首届散文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本届评审:崔无牙.洛.花落倾城.拳晃如鸿.竼芃.王慕周.下弦月.阳春 一等奖(300元) 一等奖(300元) 美丽的内蒙古,美丽的乡愁 文/故园之恋 外婆家在内 ...

  •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三)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61 浣溪沙·小溪 文/花儿朵朵 自是逍遥快乐多,风轻云淡柳婆娑,蜿蜒曲折又如何. 细数经年流水过,光阴荏苒任消磨,笛声优雅奏欢歌. 62 浣溪沙·水 文 ...

  •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二)

    桃 花 源 间 第四次诗词大赛作品展示 本期编辑:霞满天 31 浣溪沙.水 文/秋的惆怅 澄澈清流浅复深.浮云皓月每相临. 长桥横跨接遥岑. 一脉奔腾归大海,轻风拨弄和瑶琴. 更从浩瀚看胸襟. 32 ...

  •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四)

    桃花源间 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四) 编辑:霞满天 91 浣溪沙.弱柳婆娑楚水寒 文/顾钧,天籁吟吟 弱柳婆娑楚水寒.千秋素月挂晴川.金樽浊酒木兰船. 翠鸟清波惊玉影,苍山淡雪醉红颜.听风听雨过重峦 ...

  • 桃花源间第四次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一)

    桃 花 源 间 第四次诗词大赛作品展示(一) 本期编辑:霞满天 1 浣溪沙.望洋兴叹 文/望山 春雪融澌涌涧泉,清流悦耳出深山. 地缘平阔始涓涓. 冲入江湖初未染,涵容尘什渐浑然. 汪洋世界逐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