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珍藏—一本古登堡印的牛皮纸《圣经》
很多时候,当我们来到博物馆,我们都能看到馆藏中最珍贵的物件,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不少藏品会因为光线、人流、展馆呈现能力等各种各样的理由被博物馆“雪藏”起来,它们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很珍贵,只是我们无缘一见。
它是座图书馆,但或许它更像是世上最早的博物馆,更准确的说,它是一个藏满了文物的宝箱。
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设立于皮尔庞特·摩根(1837-1913)的故居中。
摩根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金融家之一,同时他对艺术非常慷慨,是一名著名且热心的赞助人。每天,都会有大批的艺术界人士和其他的宾客出入于这座房子,因此他在银行业的朋友戏称他家为“摩根银行住宅支行”。
摩根一生的各类收藏品十分庞杂,但仅有一部分在他的故居中展出,而更多的内容则被安静的放在地窖中,埋藏在最喧闹的曼哈顿地下。
藏品中包括《失乐园》的唯一手稿、莫扎特和得彪西书写工整的乐谱、贝多芬杂乱潦草的谱子、丟勒和毕加索的画稿,以及数百年来最具创造性的人类创作过程中留下的细节。
在摩根的这个地下室中还藏有一本古登堡印出来的《圣经》——西方世界第一本被打印出来的书。
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拥有3个此版《圣经》的副本,对于一个全世界现存也仅有50本左右(其中12本是由牛皮纸制成)的作品而言,这已经是拥有副本数量最多的收藏机构了。
台湾主教助理夏志成在诵经台上
这是一本十分巨大的《圣经》。由于印制这一批次《圣经》的最初目的是用以供修道院的许多僧侣共同诵读所用,要阅读它只能将它放在合适的诵经台上,人站在稍远处才显得合适。
另外,由于书页实在过于巨大,不停的翻页可能就会让你感到手臂发酸,而且翻页时为了减少牛皮纸的折损,你最好要扶着整个纸张操作。
古登堡在排印书籍
当我们站在这样一本圣经前时完全可以想象,在1454年德国美因茨谷的古登堡作坊中,古登堡在助手的帮助下,将墨水和小牛皮放进他新发明的印刷机中,在诸多投资者的注视下,开启一场即将改变西方文化传播方式的革命。
在毕昇和古登堡之前,无论是东西方,复制一本书唯一的方式就是抄。
毕昇在排印书籍
在西方,抄书是修道士们的指职责,他们在寒冷的寺院写字间里不停的工作,他们的双手沾满了墨水,长期伏案使他们背部酸痛,眼睛疲惫不堪,而且每天他们都将在这样的艰辛中度过。
为了印出这本圣经,古登堡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亲手筑造了印制《圣经》所需的每一个字母模具,一共270种,然后将这些模具复制嵌框后涂上墨水……
在《圣经》的页面被印出来后,马上就要将这些初本交给古登堡家乡的一位插画家绘首字母,然后又送到布鲁日的另一位插画家手中,完成边框的一些复杂装饰。
当这些插图内容完成后,这些《圣经》才会被装订起来,运出工坊。
《圣经》上的装饰内容
诚然,步骤听起来还是很繁琐,他在短短的50年间却有超过2000万册的《圣经》被摆上书架,而这对于那些抄书的修士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古登堡和他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加速了文化知识在西方世界的传播速度,并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文明革命,而这一切的印记都像他留下的这些《圣经》一样,永远的被留在了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之中。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