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金丹心法》秘诀
《天仙金丹心法》秘诀
《心法·筑基》中首先提出三个丹田。筑基阶段是修炼自身的精、气、神为主。为进行正式炼丹打下基础。筑基完成后,就开始炼精化气阶段(也称“百日筑基”)。筑基阶段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育壮年时间短一些,老年的时间长一些。《心法 》中没有“百日筑基”之说。
《心法》对内丹术的阶段划分是:
一、筑基阶段,修炼精、气、神为主。
二、炼精化气阶段,即“百日炼丹”或“百日立基”(小乘·人仙)。
三、炼气化神阶段。炼气为主时称为“十月结胎”,化神为主时称为“二年养婴”(中乘·地仙)。
四、炼神还虚阶段,即“九年而壁”终以“飞升,(大乘·天仙)。
《心法》说:“精藏丹田,所处最下;气藏气海,所处居中,神藏神室,所处在上。神室、气海、丹田可称为筑基中的上、中、下、三丹田。丹田是安炉立鼎炼丹之处;气海是炼丹的风、火源;神室是十月结胎之地。《心法·结胎》说:“从下丹 (丹田)转丹升提而降于上丹田(神室)。等到“胎”成后,“胎化为神”再迁人上宫(泥丸宫)养婴。
总之,内丹术有四大关窍,即泥丸、神室、气海、丹田。研究内丹术,必须明确掌提以上四大关窍。
现将四大关窍的方位及其他名称分述如下。
丹田藏精
精是“水之母,坎之源”,它“伏居坎宫”、“聚则团聚于二肾,散则洋溢于四肢”肾为坎,心为离,丹田的方位在肾、坎,是“生精之所”,也称为“命门”。《心法·安炉》中说:炼丹的炉鼎是在“脐后布”。在这里《心法》明确指出是“脐后”,而不是“脐下”。《金仙论证》中说:“以铜人仰卧图’测之”。仰卧的“下”,正是“脐后”。有些丹经也明确指出在“脐轮之后”,“脐肾之间。”
注意:内丹术的关窍是在身体内部,而经穴的方位是在体表。内丹术的关窍名称,在经穴中是找不到的,如泥丸、神室,等。内丹术的有些名称,虽然和经穴的名称相同,但各有所指,不是一个部位,如气海、命门等。为了确定内丹术的关窍方位,参照一些体表的有关经穴,是必要的。
《心法·息火》说:“以本性元神,注意规中,一日三次所得,融为一粒”。《心法.筑基》说:“还精于生精之所”、“下注命门还元”。
《心法·结胎》说:“结丹之所为下丹,结胎之所为上丹 (神室)”。在此《心法》也称“丹田”为“下丹田”、“规中”、“命门”等名称。
丹田在脐后什么方位呢?《心法·安炉》说:炼丹的炉鼎是“近海(气海)团金液,依田(丹田)结玉壶,三脐后布(笔者意为“一三”为一寸三分),七二限前纡”。
有的丹经说:丹田是“前对脐,后对肾”。还有说“肾前、脐后;.前七(肾前为十分之七),后三(脐后为十分之三)”。因为人体的胖瘦不同,用七三为比例,还是较为科学的。但以尺寸为准的说法很多,如“一寸二分”、“一寸五分”“一寸四分”、“三寸”等,无法统一,可供参考。
丹田是“点”不是“面”。要意想多大呢?有的说“方圆一寸”,有的说“方圆四寸”。《心法·安炉》说:炉鼎是“寸五宽,中虚无碍障”。看来是大如鸡卵的。《心法·安炉》又说:鼎上还有采药的药道。它是“正而不偏,直而不曲,其长寸二,其宽一指。上达两肾之中,一达鼎器之。”在这里将丹田的范围又从脐后上移一寸二。《心法·采药》说:“两肾中间一点明,逆为丹母(练丹之药)顺成人”。又说:采药时“必元神、元气酝结而为白光,由脐上达丹田旋定”。按《心法》所指,丹田不仅不是“脐后稍下”,而是“脐后稍上”。
当然内丹术的关窍与经穴不同,《心法·安炉》说:丹田是“着色空摹终是假,定光返照便为真”。它是“想来似有看时无”的。只有“静观动察”靠自己的体验来证明。特别在“活子时”来临时,“丹田内如火之温”,更易体验到丹田的方位。
《心法·安炉》提出丹田的另外名称有“一曰密户,取熔铸周密之义;一曰土釜,本万物土生之论”。
“脐”是人体中一个极重要的部位。婴儿胚胎中靠脐带与母体接合,也是胚胎中生长发育的基点。“脐”可以视为人体的中心。是名符其实的“中”。脐后的丹田是生精、藏精之所(这里的“精”是先天之精,不是后天的精液。
笔者认为:修炼内丹术, 以使身体中的各种分泌功能强化起来,使各种激素得到平衡和调节。从而达到健身延年的目的。内丹术中的“炁”,也是神秘莫测的,可以假想一下, “炁”就是体内各种激素的泛称。分泌生殖激素的器管有肾脏(肾上腺),前列腺、精囊腺和翠丸(女子为卵巢、子宫),这些器官都在脐部的周围附近。还有一些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如肝、胆、脾、胃、胰、肠等,也在脐部周围附近。脐部处于人体腹腔的中心。不论从先天(胚胎),还是从后天(出生后)来看,脐部都是人体的一个极重要部位。修炼内丹术的小乘阶段,是以丹田为主要关窍。这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气(炁)藏气海
《心法·筑基》指出:精藏丹田,所处最下,气藏气海,所处居中;神藏神室,所处在上。所以,可以肯定,“气海”不是脐下的气海穴之处。而是在脐部以上。
《心法·筑基》所说的“’毛”,是指先天的“祖气”(也称为“真气”、“元气”和“炁”)。它是“无象无形无声无臭”的。“有声”的不是“气”,而是呼吸的“息”。息是“气之用,魂是气之真也。气藏气海中,息之体也”。
“气海”的具体方位是“在夹脊关下之第三节”,“丹田介任、督之间”。
这里引出了一个“夹脊关”。它的具体方位,在丹经中也是其说不一。
《心法·结胎》说:“盖人之脊骨外实内虚,上下二十四节。最下一节是为尾闾,形如企鼎,上有九窍,名曰下关;从此数起至第十八节之夹脊,名曰中关,与心部对,形如玉环,左右七窍;又上至末节,则为玉枕,形如方胜,内有三窍,厥名上关。三关皆属督脉,乃阳气上升,采取丹元之路。”
此处所说的脊骨“二十四节”,不是现代生理解剖学脊骨的“二十四节”。虽然“二十四节”数目相同l,但所指部位不同。
在其他丹经中,说“中宫者,炁穴也”,“心肾之间的天心”,这都是气海的别称。
神藏神室
《心法·筑基》说:“神居肺之下,心之上”,又说在“肺第三叶间,魂魄所栖息也。”又说“居肺下一寸三分,是圣胎所结之地。”
以上所指的方位、比较明确,我们可以参照经穴来定方位。胸前任脉的“华盖穴”为“肺”,“玉堂穴”为“心”。两穴之间为“紫宫穴”,旁有“神藏穴”。因此“紫宫穴”以内,就是“神室”的方位。
神室是内丹术在中乘阶段时的主要修炼关窍。时间比百日炼丹更长,须“十月结胎”。
神室的名称较多。在“十月结胎”时称为“黄庭”。还别称为“神舍”,“金胎”、“中宫”、“丹田”等。
泥丸养婴
《心法》指出:在十月结胎果满后,要将“神胎”上迁至泥丸宫,以“脱胎化神”。泥丸是三年养婴的襁褓。经过三年养婴,才算完成了中乘炼炁化神之功。泥丸也是最终元神归宿之地。《心法》说:“喝诸泥丸,湛寂深藏,永无出入”。这也是内丹术的大乘阶段(所谓“天仙”),经过“九年面壁”,最终实现“飞升”的最高境界。可以称为“享尽天年”了。
泥丸宫的方位,在丹经中说法一致。《心法》中没有具体指明。
《修真秘诀》说:“两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却人二寸为洞房宫;却人三寸为丹田(即泥丸宫);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人五寸为玉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泥丸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上一寸为天皇宫。”这就是所谓的头中“九宫”,“上象九天,下法九地”。
总而言之,泥丸、神室、气海、丹田是内丹术的四大关窍。丹经中对关窍的繁多名称,都是这四大关窍的别称。明确掌握了这四大关窍,修炼内丹术就不会走入岐途。《心法》的指点,可谓天机洩尽了。
现在不妨从生理解剖学的观点,来设想一下四大关窍的方位,以供参考。
“丹田”在内丹术中也是关窍的一个泛称,故有上、中、下之分。关窍的泛称还有“玄关”和“玄牝”。《仙佛合宗》说:“玄关是至玄至妙之机关”,“非是以一窍着形象而言。”又说“事事法法皆有一些儿玄妙在。”《老子》说:“谷神不死,是为玄牝”。谷(空虚)神(道)是产生万物的总根源,“玄牝”和丹田一样具有生化的功用。
但是丹经中又有“玄关一窍”和“玄牝之门”之称,笔者认为,这就不是泛称,而是有 具体所指了。这个具体所指的关窍,就是四大关窍中的“丹田”。《老子》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可以理解为是说:意守丹田,守中、守一,是修 炼的要诀。
四大关窍的方位既定,但是它们均在体内,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必须用意念、意想、真意才能感知它们的存在。《老子》说:“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心法·安炉》说;要“安审端详,与心相 印”。“无形无象,有象有形,即空是色,究竟难寻”。又说“着色空琴终是假”,“想来 似有看时无”,只有在虚极静笃时,才能“静观动察证如如”。
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