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宁远曾有六年国都史,一块烂碑四字成铁证!

在所有历史证据中,梅语最看重原始碑刻。所谓原始碑刻,就是当时的人在当时做了某件事,立即刻碑记下。它所表达的,就是最接近历史真像,后人也无法在碑刻上进行修改。但是碑刻也有缺点,剥落、毁坏后就无法识读,给后人研究历史带来不少麻烦。

在明初时期的宁远,后之新田县,今之三井乡洞心村龙池寺遗址走廊上,躺着很多古碑,被当作道路石板都踩了七八十年。其中《重建庙廊碑》,梅语在2011年就发现了,并照了许多照片。八九年来,数十次去龙池寺,仅五六次对这块碑给予了关注,所以留下了一点资料,但一直对此碑不那么看重。不看重的原因在于,我很自以为是,认为“庙廊”也就是“庙宇”的别称,所以,在前八年时间里,梅语一直没有去查字典。

直到2019年下半年的某天,不知不觉地吟诵起《岳阳楼记》时,当背诵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梅语突然想到,“庙堂”和“庙廊”是不是同一层思意呢?于是立即打开汉语词典,去查,果然,“庙堂”与“庙廊”竟然是同一层意思,都是指“朝廷”。

接着,又查询了含有“庙廊”一词的古诗词,还真不少!如“政声无翼到天上,玉皇诏君登庙廊。”(杨万里《送吉州太守胡平一寺正赴召》),又如“风月岂消今古恨,江湖空代庙廊忧。”(郭知运《岳阳楼纪兴》)再如,“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北宋·黄庭坚《古诗二首上苏子瞻》)有了词典的支持,梅语大胆地将“重建庙廊碑”解读为“重建朝廷碑”。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重建庙廊碑》长什么样子吧。

▲《重建庙廊碑》,标题上的的“廊”字,已经不太清晰,不过正文中还有两处,“庙廊”二字还是能够得到确认的。

▲正文中的两处“庙廊”能获得90%的人认同

庙廊即朝廷,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那么“重建庙廊”就是指重建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这说明重建者,原有朝廷。由于各种原因,朝廷被烧、或被叛军战领等。这是谁在重建朝廷呢?我们可以看正文:“主大明洪武问难时,以秀人李文举倡造”。这里的大明洪武,明显是指建文皇帝。

▲《重修庙廊碑》第一行字,可以看到“大明洪武”

依据此碑记录,凭“重修庙廊”或可确定建文帝在宁远又重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新的朝廷。这块碑,与下灌《李氏族谱》的《闻举公序传》正好吻合。

▲下灌《李氏族谱》中的《闻举公序传》全文截图

“我伯祖闻举公……生于元明改革之际,长洪武定鼎之日,处兵戈离乱之世,而抱亨屯出险之才,盖一时之伟人也。上(此处‘上’指明太祖朱元璋)见我祖锦绣中藏英华,外著如光风霁月,特赐乡举仕进。建文四年,职兼膳夫之任,垂绅搢笏,立朝数年……适因重修谱牒,爰照旧记,述其颠末……”这里写得清楚明白,李闻举在建文帝的新朝廷中“垂绅搢笏,立朝数年”!

那么,如何确定建文帝在宁远的朝廷维持了六年呢?别有别的任何捷径,只有靠原始的碑!此碑便是早于《重建庙廊碑》发现和解读的《缘化袈裟记》发现,便此碑立碑时间是永乐六年。

《缘化袈裟记》实际上是“重建朝廷碑”的续碑。因为,它讲叙的是解散朝廷、宣布退位的相关内容。《缘化袈裟记》与《重建庙廊碑》一样,在标题上就点明了这是建文皇帝要解散朝廷,宣布退位了。所以,我们首先来解读它的正副题。

先看正标题“缘化袈裟记”。“缘化”:佛教术语,与“劝化”同,劝化有缘者,使行布施也。“袈裟”:指僧人的服装。缘化袈裟,就是劝化有缘人去做和尚。劝谁呢?正文中有答案:“主剃本清为僧,师祖弗克行。”即主子劝化本清替代主子入寺为僧。主子是谁呢?

我们来看副标题“小行德祖梅等师亡代立之记序”。“小行”,小乘之修行,临济宗即属小乘佛教。“德祖”,是“至德师祖”的简称,泰伯仲雍让国退位称至德。“梅”指智眉,为避讳而用“梅”。“等师”,即等禅师,包括立碑人一栏的“本邑上行德祖梅、祖文、祖玄”。千万不要看见立碑人中有“祖文、祖玄”而将“小行德祖梅”而断句为“小行德/祖梅”,这样断句没有考虑到古人对长辈尊敬与避讳。“亡”在这里是副词,读[wú]通“毋”。“代立”是独义词,只有一种释义:“亦作‘代位’。继立为君。立,通‘位’。”也即,“代立”只有“继位为君”这层意思。前文《闻举公序传》中有“永乐篡立”,即是指“永乐篡位”。至此副标题全文释为:(宁远县)小乘佛教至德祖师梅等禅师不再继续代位为君王的记事序文。

将正副标题与正文结合起来,详解《缘化袈裟记》正副标题的意思是:小乘佛教至德师祖梅等禅师解散朝廷、正式退位,并剃度本清入寺代为修行的记事序文。在这里,退位核心人是“梅”,联系到建文帝于永乐三年(1404)在此“重建庙廊”,这“梅”理所当然是指建文帝了。“等师”包括梅、祖文、祖玄。祖文、祖玄与梅的关系在正文中有明确表述:“幼随侍师祖抚长”。即祖文和祖玄是建文帝梅的两个孩子,按理应为太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奎。如果朱文奎被朱棣软禁是真实的,那祖玄就是建文帝梅在永州娶妃子所生孩子。

其实,梅指建文皇帝在正文中有交待:“龙池寺……大明皇朝先师铁峰悟真流下”。“大明皇先师”在这里特指“明朝前任皇帝”。“铁峰”即建文帝在龙池寺的专属法号,“悟真”即皈依佛门。“流下”意为“流转下来”,即从朝廷转改为寺庙。建文帝梅为什么宣布退位当和尚,却又不住在寺庙里呢?正文同样有交待。宣布退位是因为“不希燕天豈复,何言代立”。即,不曾想到燕王竟然全面平复大明江山,我们还凭什么继续代位为君王呢?不住寺庙因为“师之思家柏晚成,襕袈裟入寺”。意思是,师祖考虑到柏晚成家里的孩子还小,所以把长袍袈裟留在龙池寺,让本清替他入寺修行,师祖则在家修行。

建文帝先是“重建庙廊”,六年后“亡代立”,前者表达重建朝廷,继续在位,后者表述不再继位为君,皈依佛门。好完整的建文踪迹姊妹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