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艺复兴,一半都归功于90后

从汉服由影楼走向大街,到故宫文创的爆火。“文艺复兴”这个词,近年来一直霸占着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娱乐与消费生活。

当年听《青花瓷》的人们逐渐老去,但喜欢国风国潮的人依然年轻着。

2019年,日媒的一则报道称:“中国正进行一场文艺复兴。”以95后为代表的中国年轻人正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他们读史书、穿传统服饰、玩以传统时代为背景的游戏,看各类文物电视节目……

正如当代年轻人所宣称的那样:“我们喜欢逛博物馆,但更喜欢把过去的东西,真的用到生活里。我们从来没有抛弃传统文化,只是在用自己这个时代的方式继承着。”

前几天,一场“汉服婚礼”在网络上爆红。

这位UP主经过2年的筹备,举办了一场礼仪、服饰、配乐都尽量还原明代的传统婚礼,仅礼仪一部分就参考了《仪礼·士婚礼》、《大明会典》等原典。

红灯笼配着昏沉的夜色、手持扇子的执事(伴娘)、令宾客惊艳凤冠霞帔……这场婚礼极大满足了人们对明代的想象,最终获得了破百万的播放量。

类似这样的古风国潮还延伸到歌曲、游戏、漫画、影视、设计、餐饮等领域。

古法扎染、造纸、古琴成为年轻人热衷参与的新奇体验项目,没来过几次文化体验馆,还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当代文青。

火热的文艺复兴还体现在“复古”一脉:disco卷土重来,vintage店越开越多,还有穿搭博主走进售卖各类老皮衣和衬衫的老批发市场,随手一搭就走出了T台风。

把传统运用在生活里,才是这届年轻人文艺复兴的方式。

《2019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显示,在受访的青年中,有近9成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随着Z世代的兴起,传统文化风也从ACG小圈子溢出,变得更普遍、更大众。

长沙网红奶茶店用古代仕女做包装,杯身还印上了“千里江山图”,浓浓的古风让不少人“排队几小时,只为一杯茶”。

在大众影视剧中,《长安十二时辰》的“古典高级色”令人称道。而昆曲等普及难度更高的形式,也渐渐融入到年轻人之中。

不少电子游戏的背景故事、服装道具,也在纷纷借鉴传统的京剧、云锦、苏绣等非遗绝艺。

有资深游戏玩家表示:“我这样的玩家,正经历史课上唯唯诺诺,游戏史学观重拳出击,最适合打游戏学文化了!”

传统文化与日常深入结合,由年轻人带动起来的文艺复兴,真的一点都不小众。

传统文化看似没有权威的代表和偶像,却像水一样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深处。

抽刀断水,当然不可能。

有人说,90后更爱传统文化,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接触到更加完善、多元的人文教育,因此更具有文化自信感。

相比于父辈,他们早早拥有了更广泛的视野,所以对美的辨知力更高,对历史的求知欲更强。

那些历经时间沉淀的传统文化,自然靠着迷人的味道和天然的亲近感,吸引了他们的认同。

所谓的“文化归属”其实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衣食住行。

各地的本帮菜,存储着以师徒延续的地域特色;装饰用的中国结、春日放的风筝,继承了辈辈想传的民间传统手艺;而平日喝的白酒,更有着长达千年的酿造历史。

酒文化融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但却常常被忽视。

为更好的讲述酒文化故事,网易哒哒与汾酒联合推出了「汾酒品牌史」H5:

将长达6000年的酿酒史与300年汾酒百年品牌史融入其中,用充满意境的水墨画和史流时间轴,还原汾酒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

谷糠、稻壳如何经过传统工艺的加工,转化为清香的白酒?

我们从小熟悉的杏花村,和汾酒有什么联系?

而你又是否知道,早在100多年前,中国酒就已走出国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摘得甲等大奖?

更多新鲜有趣的酒文化小知识,均可在汾酒品牌史」H5获得。

滑动查看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