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喝酒,我能喝倒三个李白

孙继胜的小宇宙

第173篇原创文章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爱喝酒跟能喝酒,

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说起李白,除了会写诗,以“诗仙”的名头稳坐唐诗界头把交椅之外,身上的第二个标签大概就是“喜欢喝酒”。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感觉这货一辈子就没清醒过,每天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

得意的时候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失意时候也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一个人时候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两个人更得喝:“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来来来,喝完这杯,还有三杯。

李白一共流传下来900多首诗(还有100多首不确定,疑似伪作),跟喝酒有关的就占了足有200首,可以说是非常敬业了。

杜甫说:“ 李白斗酒诗百篇 ”。这货创作之前必须多少喝点才能有灵感,要不然,一首诗也写不出来。所以,为了大唐诗歌的繁荣,李白同志把自己的毕生精力乃至宝贵的生命都贡献给了喝酒事业。《旧唐书》记载,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死时年仅61岁。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李白的酒量到底怎么样?

怎么样?这么说吧,写诗咱不行,要论喝酒,不谦虚地说,我能喝倒三个李白你信不信?

01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的这首《饮中八仙歌》,描写的是当时首都文艺界八个大咖酒后的醉态。

想必那天文艺座谈会之后的酒局杜甫也是参加了的,只不过作为一个诗坛新秀,在众位老师面前,只负责续茶倒酒招呼服务员,基本上没咋喝。一桌人皆醉我独醒,所以才有机会把当时的混乱场面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八个人中,贺知章年龄最大,时任政府秘书监一职,反正快退休了,啥也不怕,喝了多少不知道,喝完坚持要酒驾,谁也拦不住:交警算个球!结果,“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没跑出去多远就一头栽进井里,在水里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那是唐玄宗的亲侄子,正宗的皇亲国戚,明知道下午还要见领导,依然喝了三斗酒:“ 汝阳三斗始朝天 “,基本不影响述职;

左丞相李适之,每天光喝酒就得花费一万多块钱(估计那天应该是他结的账),喝起酒来,“ 饮如长鲸吸百川 ”,大杯子直接往嘴里倒,喉咙都不带咕咚的;

书协主席张旭,三杯之后照样笔走龙蛇,四个大字:“鸿浩之志”,引来满堂喝彩。“ 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纸如云烟 ”;

最牛逼的是焦遂,自由职业,反正下午也没事儿,放开怼吧!“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连喝五斗,照样口若悬河,一点儿不耽误跟别人吹牛抬杠。

三斗、万钱、三杯、五斗,几个人究竟喝了多少,咱们用数字说话。

再看诗中对李白的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说明白,到底是几斗?别人不清楚,你杜甫心里还不清楚吗,都是睡过一张床,盖过一条被子的人。(详见《后来的我们:好基友,一被子》)

以他们二人的关系,如果李白喝了三斗,杜甫一定会写“李白三斗诗百篇”,一定是这样。含糊其辞地说:“斗酒”,只能说明一点:李白当时只喝了一斗。喝完就彻底歇菜,直接在人家饭店睡着了,怎么也叫不醒,你趴他耳朵边喊:“赶紧起来吧,皇上召见你呢!”那也不管用,“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分析,李白很可能是八个人中酒量最小的。

02

那又怎样?就算我们家老李只能喝一斗,那也不少了呀,一斗啊,你行吗?

这就要涉及到一个特别专业的问题:唐代的一斗酒到底有多少?

斗,作为计量容器,主要装粮食,如果一定要用来盛酒,我查了一下资料,大概能装差不多15斤。

我们先别管他们喝的是啥酒,就算是水,一斗15斤,李白或许能喝下去,可《饮中八仙歌》里,汝阳王喝了三斗,焦遂喝了五斗,你觉得可能吗?

也就是说,李白和他的朋友们不可能用那个盛粮食的斗来喝酒。事实上,古时候,喝酒有专用的斗。

这种斗有多大?

《春秋公羊传》中有这样的描述:“公怒,以斗击而杀之。”

《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对张良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予亚父。”

由此可见,斗这玩意儿既可以随手拿起来当作武器,也能随身携带,体积一定不会太大。

从目前出土的商周、汉代和唐代青铜斗来看,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其中,唐代青铜斗的容量,差不多能盛半斤酒。

对,成天咋咋呼呼哭着喊着要喝酒的李白,其实也就是半斤的量。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吹牛逼谁不会,还三百杯,估计三杯就撂倒了。这跟“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 玉盘珍馐值万钱”一样,就是那么一说,专业术语叫夸张,不能当真。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喝酒不咋地,劝酒倒是一把好手。把人家喝晕了,等结账时候叫服务员,“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真尼玛够豪爽的,一点都不心疼。为啥?因为不是他自己的,那是人家丹丘生的马和裘皮大衣。

李白喝多了真不让人省心,要么吹牛逼:“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算个球!

要么耍大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你咋不上天呢?

要么倒头就睡:“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还带往外撵人的。

说好的“ 李白斗酒诗百篇 ”呢?说好的“ 高吟大醉三千首 ”呢?先醒醒李老师,诗呢?

写诗是吧,稍安勿躁,立等可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哎呦,不错哦!可是,本来挺好一首诗,递给贵妃的时候,非要趁着酒劲儿摸人家杨玉环小手一下。

大哥的女人你也敢碰?!唐玄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没多久,就把李白赶出了长安。要不是因为酒后无德,以李白的才能,仕途怎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03

如果是50度的白酒,半斤下肚,你说个醉话摸个小手啥的,也还说得过去,都是经常喝酒的人,喝多了谁还没办过点儿丢人事儿对不对。

可问题是,唐朝时期,酿酒采用的是自然发酵的传统压榨法,这种酿造工艺酿出来的酒,度数基本在3度到15度之间。这种酒,才半斤你就成这样,怎么好意思说自己会喝酒?怎么好意思在酒场上混啊?

那么,唐朝时候,大家喝的都是什么酒?

最常见的是绿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这首诗里说的酒就是绿酒。所谓“灯红酒绿”,在唐宋时期,不管清酒还是浊酒,基本都是绿色的,价格相对便宜,属于低档酒。武松在景阳冈一口气连喝18碗,鲁智深抱着坛子咕咚咕咚喝的就是这种,度数跟你昨天晚上对瓶吹的啤酒差不多。

再好一点的是黄酒。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李白这首诗写的就是黄酒。黄色,说好听点儿叫琥珀色,采用粮食发酵,为我国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历史悠久,口味独特,价格适中,属于中档酒。

最好的是红酒,也就是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自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这种酒带回中原以后,很快成为上流社会餐桌上最时尚的饮品。此酒口感香醇,回味悠长,价格相对较高。

当然,这也是李白的最爱。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李白作为诗坛领袖,文化名人,肯定不缺钱,价格再高也喝的起。平时能坐在一桌吃饭的,不是皇亲国戚,政府官员,就是诗坛好友,社会名流,在喝酒方面,这些人绝不会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我估计,喝的一定是高档葡萄酒。

白酒呢?茅台五粮液啥的不行吗?都还没生出来呢大哥。高度白酒,也叫蒸馏酒,直到元朝才引进到我国,真正流行已经是明清时期了。

葡萄酒的酒精度通常在7度到15度之间,如果不用我买单的话,放开了我能怼一瓶半。所以我说,就李白那半斤酒量,不是吹,我至少能喝他三个。

爱喝酒跟能喝酒,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不光是李白,总体来说,古人在酒量方面,绝对比不了现在,别看古装剧里那些人喝得怪猛,左一碗右一碗的,都是低度酒,你给他整瓶白的试试。

数能喝人物,还看今朝。

04

那么,是不是所有用葡萄酿制的酒都是低度酒呢?

那也不一定。酒度数的高低并不取决于你用的是什么原料,葡萄一样可以酿造出高度白酒。

被称作新疆新名片的冰缇烈焰,就是以新疆伊犁河谷的红提葡萄为原料酿造出来的。

相传在公元1222年,成吉思汗率大军一路西征,途径新疆伊犁一个叫阿力玛里的地方时,无意间发现了这种美酒,并把它命名为:烈焰。

今天,位于新疆伊犁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迈极客酒厂,以传统古法酿造为基础,采用现代工艺提升酿造技术,潜心研制多年,终于酿造出了以100%红提葡萄为原料的冰缇烈焰蒸馏酒,开创了中国白酒行业又一个新品种——提香型白酒,树立了中国白酒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此酒提香馥郁,清爽甘冽,饮后无宿醉感,不头疼,不恶心。对,我喝过,确实如此。每15斤红提才能酿制出一斤白酒,冰缇烈焰可以说是同时具备果酒的香气,白酒的口感,红酒的营养,属于风味独特的纯天然健康白酒。

目前,冰缇烈焰有54度“墨焰”和46度“赤焰”两个品种。如果您不习惯高度白酒,或者像李白一样,爱喝酒又喝不多,还可以加冰加水自由调制,喝起来另有一番滋味。

作为纵横酒场半个多世纪的酒坛名将,我当然选择喝原味的。

正所谓:

西域出佳酿,冰缇烈焰成。

酒香醉千年,太白有遗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