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患者,导致肝癌的又一“罪魁祸首”
丙肝与肝癌发生的关系
HCV慢性感染者:肝癌风险高
丙肝与肝癌的漫长“纠结史”
丙肝与肝癌的发生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两者间的转变一般经历20余年的漫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急性感染—慢性感染—肝硬化—肝癌。
(1)急性期 HCV 感染初期(2~12周)为急性期,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感染HCV 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只有少数人可自行清除病毒而痊愈。
(2)慢性期50%~85%的患者会进入慢性炎症阶段,发展为慢性丙肝。目前全球有1.3亿~2.1亿的HCV慢性感染者。
(3)肝硬化和肝癌期10%~40%的慢性丙肝患者将进展为肝硬化。其中,又有1%~4%最终进展为肝癌。
丙肝是导致肝癌又一“祸首”
乙肝疫苗的普及使用
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使用,可以预期未来人群的乙肝感染率更会逐年下降。相反,丙肝因缺乏明确的预防手段而相对较难控制。
照此趋势,丙肝患病比例将不断上升,使之成为继乙肝之后,又一个导致肝硬化与肝癌的致病“祸首”。
丙肝“藏得好”
丙肝成为“祸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藏得好”。尽管对人们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人们仍对其知之甚少。
一般的常规体检只查乙肝。不管懂不懂,老百姓都会问一句:“我两对半好不好?”,“有没有大三阳、小三阳?”。但很少有人会问:“医生,我丙肝查出来好不好?”。
并且,丙肝起病也大多比较隐匿,症状不明显,易于慢性化,即使得病也不自知。这种情况就构成了丙肝的疾病特点“三高三低”:高隐匿、高漏诊、高慢性化,而普通老百姓则对其认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
如何做到早发现?
高危人群
和乙肝一样,慢性丙肝患者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肝癌高危人群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有HBV或HC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或有慢性肝炎史者。
在此人群中,甲胎蛋白(AFP)筛查肝癌的检出率为501/10 万,为自然人群的30 余倍。
若这些患者同时还伴有嗜酒、糖尿病,或有肝癌家族史,则危险度更高。
男性患者应于35 岁以上,女性患者应于45岁以上开始进行筛查,每6个月左右进行一次。
筛查手段
目前采用的筛查手段为血清AFP检测联合肝脏超声检查 ,检出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能达到92%左右。AFP升高而定位诊断不能明确者,在排除生殖系统肿瘤和妊娠后,可以每1~2个月随访一次。
由于丙肝患者往往伴有慢性肝病活动,故需同时检查肝功能 。对于肝内有小结节病灶而AFP正常的人,医生会建议患者每3个月左右随访一次;高度疑诊者,可以行腹部CT或MRI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预防丙肝的方法
很可惜,丙肝目前仍无有效的疫苗能够预防。但由于丙肝的三条传播途径(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是肯定的,现对丙肝高危人群也已有明确的界定。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避免一些高危行为而起到一定的预防丙肝的效果。
(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使用血液制品,尤其杜绝非法采集与供给的血液制品。
(2)避免接受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侵入性操作,如拔牙和内镜检查等等。
(3)珍爱自己,远离毒品,尤其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4)同样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工具等可能传播体液的器械。
(5)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忠于伴侣,注意性行为保护。
(6)HCV感染的妇女在治愈前尽量避免怀孕。
注意事项
1、如果自己不小心感染上了丙肝疾病的话,一定要及时的采用抗病毒的药物来加以治疗,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传染给家人。
End
【重要提示】本公号【家属说】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