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国学堂--梁冬对话倪海厦1(上).戊.[中医温和疗效]
05
—
中医温和疗效
在梁冬老师的印象中,过去这一段时间江南才子比较多,江南有钱人也比较多,他们的主要观点就是用温病的方法,从清、民国以后慢慢就变成了一个主流了。让人感觉中医都是很温和的,当然不能说因为温病派就温和。但总体给人的感觉中医就是慢吞吞的、治不了急症的。
现在的中医就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中医温病派也奉张仲景为“医圣”,可是不会去用其经典的方子,因为太多的“谣言”都几代传下来的,说老师自己就亲眼看过人家吃麻黄、桂枝,吃了死掉的,吃大黄芒硝,下痢不止死掉,所以这药不能用。实际上这是断章取义,不能说几句话,就把其经方前面的功劳功效全部打翻掉。要善用桂枝,善用大黄,善用芒硝,善用麻黄,只要会善用它们,不是强攻的药,当病人确实需要这药物的时候,开对症病人会恢复的非常快,开对症药对病人来说其就是补药。如果开的不对症的药,病情就不会改善的。一直用温病派的药,没有把邪排出体外,只是用一种滋阴的方式,用寒凉的药,来去中和湿热的病,实际上病根并没有去掉,病人吃吃,感觉有效,感觉又没效,有时候好一点,有时候又没好一点。而有时候的好坏,纯粹仅仅是当时节气改变的原因体现好坏。
比如说《易经》里有五的数字极限,《易经》中只有六个爻。就是说天寒冷了现在下雪,再寒一定超不过五天,到第六天一定会回暖;天热了再热也不会超不过五天,第六天一定会凉下来。所以数数都不超过六,五是一个极数。
对应到人生病的身体的第二个阶段,会症状会缓解,这个缓解可能是进入别的脏腑之前的那段缓解时间;这时候继续吃着温病的药,觉得还不错。然而,等到再一次的缓解的时候,实际上时病情又一次移转到别的经络或者别的脏腑时,那新病就出来了。新病出来后,身体又不好了,是另一个病,看不到真正的用药效果。病人是不知道的,这病情在持续变症,一直在往身体里侵犯。而那医师认为:诶,你看,吃了我的药,第五天、第六天以后,病人好很多了。代表药有效,然后这病人便秘了或者其他症状是另外原因造成的。医师并没有深入追寻它,也没有依据经方的辨证法。
如果依照经方的辨证法,就可以很明确的,按照病人陈述的症状,知道病在哪个地方。比如说病人来初诊时,知道病人一出汗,说明病是在皮肤表面上。症状都是在表,那就用发表的药。如果病人来时,已经是一个礼拜以后,问病人的症状可能是几种症状:可能一个礼拜前,还是表症,到现在才来症状出来已经到里症。那里症可能走到内脏去了或者还在“三焦”系统里面或者在脏腑之间游走。中医就是从这些身体上发生出来的症状,来判定现在疾病在哪个地方。所以可以推理回去,认为一个礼拜前是怎么样子。
待续:己.国学堂--梁冬对话倪海厦1(上).己.【经方派美国行医】
关注“国学文化太美”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