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市井声音:换糖的,笛声或小锣声
“1-2-3——,3-2-1——!”
这是一种竖笛的声音,很单调,却又十分动听诱人。
那是五十年前,挑着个担子走街串巷的换糖的吹的。
“当,当,当当——”
有时,换糖的不是吹竖笛,而是敲小锣,小镗锣。
听到那笛声或是锣声,小把戏们就不得安稳了。赶紧回家去,翻出藏着的宝贝来:要么是一只空牙膏壳,要么是几块破布衬,或者是一只已经没法子再使用的破瓶子,再不然可能是一小包猪骨头,再不然是知了壳子、鸡肫皮……一路飞奔,朝着那笛声或是锣声的方向,追着跑去。
换糖的,停在那里。一副担子,两只竹筐,一前一后放在地上,后面的筐里放的全是些各种废品、荒货,前面的担子上有一块木头方盘子盖着下面的筐,方盘子里是两块像大饼一般的糖,麦芽糖饼子,糖饼子上还有一层白粉子。上面一块通常已经只有半块了。
扁担担在前后两只筐上,换糖的就坐在扁担上,跟围在身边的小把戏们做生意:收下小把戏们递过来的牙膏壳或是其他的破烂,看一看,放进筐里去,拿起一把宽宽的扁铁刀,按在那麦芽糖饼子上,移动着,验验。
他在验,小把戏就在喊了:“再大些个,再大些个!”换糖的验好了,右手拿起一根铁棒子,在刀子上轻轻地一敲,一块麦芽糖就斫下来了。
“不饶不甜,吃不到过年!再饶点尕子!再饶点尕子!”小把戏继续和换糖的做交易。
“嘡——”一声,刀又在麦芽糖上沾了一下,又是一小块糖脱离了糖饼子。
小把戏这才心满意足,开始舔,慢慢地吮——舍不得咬啊——拿到手里的那一小条麦芽糖了。
交易又在小把戏们之间开始了。
“把我也吮一口啵!上回,我不是也把你吮两口的嘛!”
“哎哟哇!你小气死了!”
旁边,分明有许多双眼睛在盯着呢。
手里拿有糖的小把戏也明显感觉得出旁边有羡慕的眼光。被这样的眼光围着,心里比嘴里甜呢。
1970年代初,我们进入初中读书的时候,有一部动画片放映了,好像名叫《放学之后》。里面有一个卖糖老头,在教一群小朋友唱反动儿歌。
“糖儿甜,糖儿香——”
被一个革命的红小兵批斗了。
那个时候,我们也太小,没有分辨革命与非革命的能力,看电影之后只是有两点疑惑:一是我们那儿挑糖担子的,全是拿破烂去换糖的,一般是不直接拿钱去买糖的——要买糖,不会直接到糖果店,一分钱一块的硬糖,或是二分钱一块的牛奶煻;二是他教给小孩子们唱的,我们没听得出来有什么反动啊。
但,从此,我们的革命警惕性也高起来了,看到有换糖的来了,就要看看,他像不像坏人,有没有教小孩子们唱反动儿歌。可惜,他们除了会敲小锣,用竖笛吹那么几个音符,从没听他们唱过儿歌。
那时候,换糖的担子也少了,那特别的竖笛声或是小锣声,也渐渐地远去了。
做了中学教师之后,有些年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上开始吹竖笛,放学之后,时有小学生沿街在练习竖笛,他们的笛声倒是让我想起儿时的换糖的呢。
“1-2-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