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温暖一座城
那一年冬天,何吉发在四川成都厨师学校毕业,没有回陕西洛南老家。他打算在成都做厨师,挣到钱再回去见“江东父老”。可是,他接连找了半个月,没有一家餐馆愿意聘请他。他想回家,可是,他却回不去了。因为,他已经身无分文。
冬天的风,带着雪花,漫天地飘。何吉发瑟缩着身子,行走在成都的大街上。当他走到成都汽车站的时候,他双眼一花,一头栽倒在了大街上。雪越下越大。何吉发的身上很快披上了一层“白纱”。可是,他感觉不到冷。他双眼一闭,脑子里一片混沌,什么也不知道了。
何吉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位独臂老人的怀里。独臂老人见他睁开眼,关切地问:“孩子,你究竟怎么了?”何吉发只说了一个字:饿!独臂老人什么都明白了。他把何吉发带到一家炸酱面馆,为何吉发要了一碗面。何吉发看到那香喷喷的面,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独臂老人听了何吉发的遭遇,鼓励说:“你年轻,又有手艺,千万别泄气。你看我,只有一只胳膊,可是,我照样靠自己的能力吃饭!”老人说完,就大踏步地走了出去。何吉发愣住了。等他回过神,老人已经走远了。
何吉发吃了独臂老人的面,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老人说得没错,我年轻,又有手艺,我不能泄气。何吉发决定先从小工做起,然后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思路一变天地宽。当天下午,何吉发就找到了工作。他先做小工,再做帮厨,继而又做了大厨。
何吉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灿烂。有了钱,有了工作,何吉发便开始思念那位独臂老人,思念他人生冬季的那碗面。俗话说,知恩不报非君子。何吉发决定寻找那位独臂老人,报答他的恩情。可是,何吉发一连找了好几年,却没有找到自己的恩人。何吉发最终选择了放弃。
何吉发完成了原始积累,决定在成都战旗社区开一家面馆。何吉发手撕面馆开业那天,来了许多人。吉时一到,鞭炮便“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这时候,何吉发拿着一块木板,上面搭着红绸布。何吉发恭恭敬敬地把木板挂到了餐馆后面的墙上。众人诧异地问何吉发:“这是一块儿啥匾额?”何吉发微微一笑,扯下了木板上的红绸布。木板上赫然写着:残疾人吃饭免费!
何吉发说到做到,凡是残疾人来到店里,要吃啥,何吉发就给他们做啥,分文不取。众人都说何吉发傻。其他饭店见了残疾人,特别是衣着不整的残疾人,害怕影响餐馆生意,都想方设法把他们往外赶。他倒好,不仅热情招待,而且分文不收。何吉发说:“我傻?你们才傻呢!要不是当初那位残疾人给我一碗面,我也许早就冻死在雪地里啦!”
不过,也有些残疾人不愿意领何吉发这个情。那也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有一位瘸腿老人坐在餐馆外面的雪地里,衣服褴楼,脸色蜡黄。老人说:“我只有2元钱,不知道能在你的店里买点啥?”何吉发知道老人不愿意吃免费的餐。他说:“店里今天搞活动,所有吃饭的人只收1元钱”!老人进了店,何吉发给老人端来了热腾腾的面。吃过饭,何吉发收了老人1元钱,可又递给了老人一个食品袋,里面的食物足够老人吃三天。老人接过食品袋,热泪禁不住涌了出来。
何吉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每每想到那碗面,他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何吉发收了一些残疾人当学徒,免费培训后,帮助他们自立门户。不仅如此。何吉发还请战旗社区的慈善机构在店里设立了一个捐款箱。每天,他总要往那个捐款箱里投钱。在他的带动下,先是员工们往捐款箱里投钱,接着是客户。到了年底,慈善机构打开捐款箱,里面竟然有几千元。何吉发希望慈善机构能够用这些钱,帮助社区里生活困难的残疾人。
一碗面的能量究竟有多大?16年过去了,何吉发帮助过的残疾人数也数不清。他的许多残疾人徒弟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餐馆。这些受过帮助的人又变成了许许多多的“独臂老人”,许许多多“何吉发”,继续传递着一碗面的正能量!
人生冬季一碗面。其实,每个人都可能要经历自己人生的冬季。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不妨给他一碗面,一元钱,或者是一句鼓励的话。别小看你这小小的“一碗面”,它可能会温暖一个人,温暖一群人,温暖整个世界!(始发于2013年《心理与健康》2月刊,图片摘自网络)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