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高质量向海之路 ——广西加快建设海洋强区掠影

探寻高质量向海之路

——广西加快建设海洋强区掠影

广西北部湾港钦州国际集装箱码头。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 供图

北部湾港区,万吨巨轮往来穿梭,码头边桥吊林立、机声轰鸣;重点项目现场,工人们铆足干劲,加快生产进度。近年来,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一幅向海奋进的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

根据向海经济统计核算,2019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3200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4个百分点,占全区GDP的15.1%。今年上半年,向海经济生产总值约为1600亿元,成为拉动广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蓝色引擎。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向海发展的战略方向,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及行动计划等8个文件,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积极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构建向海发展格局。

构建陆海联动新通道

8月31日,北海、钦州、防城港一体化“卡点”工程——广西滨海公路龙门大桥动工开建。这座广西最大跨海大桥通车后,将实现北钦防一小时通勤,标志着广西又一向海“大动脉”被打通。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向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2019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所有出海口都在广西境内的北部湾。

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区域之一,北钦防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正走在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

近年来,广西聚焦向海通道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大会战”,全力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推动西江黄金水道和北部湾港实现江海联运,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构建东、中、西向海主通道,统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打造出省出海出边、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畅通向海发展交通脉络,大力促进向海经济发展。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牵引下,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加快建设,陆海两大干线物流量快速增长,国际班轮网络不断织密,沿线省份共建、共享新通道的共识不断加强,向海经济有力带动了广西内陆腹地经济发展。

2019年,北部湾港口的货物吞吐量2.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82万标箱,增幅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排名前列。今年1~8月,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95亿吨,增长19.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3万标箱,增长34.6%,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打造向海产业体系

近日,北海市黑珍珠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为完成9月初刚接到的30万盒化妆品订单加班作业。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北海珍珠高值化医用产品与化妆品产业链开发与示范项目的龙头企业,该公司通过协作共赢,产业迅速壮大,已新建成2.4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新增了3条高端化妆品生产线,引进了先进的智能设备,生产能力比之前提高了5倍。

这是广西以产业链为载体发展向海经济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广西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的发展思路,在北海市成功创建广西首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形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13条创新协同产业链。打造冶金及有色金属、绿色化工、电子信息、轻工食品、林浆纸、装备制造、能源等七大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建设12个百亿元规模以上的重点产业园区,加快升级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传统海洋产业,培育壮大物流加工、智能制造、文旅大健康等腹地向海产业,创新升级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等向海新兴产业。

近年来,广西建成了北海炼化、防城港红沙核电、钦州金桂林浆纸、北海斯道拉恩索林浆纸、北海诚德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钦州华谊新材料、防城港钢铁基地、中铝生态铝、华立东兴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支柱海洋产业优势逐步扩大,海洋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改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7年以来,广西开工投资1亿元以上规模的向海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重大产业、重大平台项目达312个,累计投资额达1.23万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一批海洋新兴产业项目和企业纷纷入桂,向海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生态优势金不换

近两年,北海市涠洲岛的居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群“新朋友”——大型鲸群频繁出现在该海域。该岛成为近年我国大陆唯一发现有大型鲸类频繁活动的近岸海域。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涠洲岛海域生存的鲸群体态饱满,营养状况良好。涠洲岛海域良好的生态系统,为鲸群提供了难得的栖息家园。

经济发展,生态先行。今年,得益于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钦州市龙门七十二泾海域的连片大蚝养殖基地喜获丰收,大蚝苗种及养殖产值有望突破30亿元。

据钦州市海洋局负责人介绍,龙门七十二泾海域已建成万亩大蚝养殖基地5个、标准化大蚝吊养基地15个、大蚝养殖面积15.2万亩,年产蚝苗达1.6亿支(串)、年总产量为27.4万吨。钦州大蚝养殖面积、产量、苗种生产在华南地区排名前列,种苗供应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及越南等国。加工生产的原汁蚝油、蚝豉系列产品畅销粤、港、澳等地,初步形成了“育苗—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并带动了水泥、竹木、化工(聚氯乙烯)、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

生态优势金不换。3年来,广西实行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管控制度,通过统筹陆域与海域、海岸带与海岛、近海与远海的开发利用,推进漓江、南流江、九洲江、钦江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建立海域和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市场化配置及流转管理制度,全力呵护碧海蓝湾。

近年来,广西沿海地区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强化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广西在全国沿海地区率先开展了业务化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生态评估工作,建成较为完善的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体系,及时发布海洋灾害预警报信息,实现“广西海洋预报”每日播报。

目前,广西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海洋生态服务价值稳步提升,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7%,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是全国最洁净的近岸海域之一。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今年9月,广西正式印发《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将以推动向海产业壮大、向海通道建设、向海科技创新、向海开放合作、海企入桂招商、碧海蓝湾保护六大行动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发挥“海”的优势、释放“海”的潜力,努力发展向海经济,为加快推进海洋强区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自然资源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