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穿的短裙仅5寸,粮仓建在水上已600多年,这座古村有点怪
走进有着“短裙苗第一村”和“水上粮仓第一村”称号的雷山县大塘乡新桥村。姑娘们穿着“全国第一短”的超短裙,这里的裙子只有5寸长,春夏秋冬四季都身着短裙,秘密而蛊惑。她们号称本身的裙子是“全国第一短”。当女人们正在田埂上一路走来时,好像舞剧《天鹅湖》中翩翩起舞的演员,超短裙又被人们称为“西边芭蕾舞裙”。
短裙仅五寸,有数百年历史
新桥村的百褶裙尺寸最短,所以被称为‘短裙苗第一村’。除了穿在最里面的5寸百褶短裙,短裙外面还罩有前片和后片,前片和后片的数量也是依据个人喜好,不过总数之和必须是单数;小腿部分则要打上绑腿。”
这种超短百褶裙是由古时候遮体的芭蕉叶演变而来的,后来苗族有了棉花,便纺线织成芭蕉叶大小的布。不过,到了现代社会,短裙已经成为一种装饰,苗家女子都会穿上超过裙子长度的打底裤。
苗寨的妇女们穿短裙已有五六百年历史,能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穿这种既前卫又大胆的超短裙,除了开放、包容的唐朝外,别的朝代怕是无法容忍,幸运的是短裙苗居住在封闭而又偏远的黔东南山区深处,才导致这一传统完好地保存下来。
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的服饰不仅用来御寒、装饰,也记录着祖先的历史,是族群支系之间彼此识别的标志。苗族是素有“服饰文化博物馆”之称的民族,短裙苗不仅最为独特,而且还享受“世界第一短”美誉。
锦鸡舞,短裙苗的特色舞蹈
新桥村还有一支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锦鸡舞》,即在铜鼓和芦笙的伴奏下,由中年以上的苗族妇女在铜鼓坪上表演的传统祭祀性舞蹈,充分展示了苗族人民自古对于飞鸟图腾的崇拜和向往。
跳舞时,苗族女子将头戴华丽银饰,身穿黑色短上衣,腰间束有若干条五彩镶边,末端坠挂银牌和似锦鸡华丽羽毛的彩色长裙,臀部被高高垫起仿佛锦鸡高翘的尾羽。据介绍,舞蹈时,十余个苗女子将围成圆圈起舞,舞蹈动作缓慢,在或向前或向后的舞步中模仿锦鸡“踱步”、“旋转”或“飞翔”。
“水上粮仓”,新桥苗寨又一标志性景观
新桥村的另一个标志景观就是“水上粮仓”,即将一座座吊脚式的小木屋建在水面上,木房子里面用来存储粮食。把粮仓建在水面上是为了防老鼠和蚂蚁等动物,还可以防火,可以很好地保护粮食,这里每家人在这里都有一座粮仓。
这里的水域约有2000-3000平方米,水深40-50公分,水上的吊脚楼粮仓也有近100座,到了这里我们仿佛走进水上建筑的迷宫,相当壮观。水下,还有不少鸭子、大鹅游弋其间,成为水禽的乐园。其仓数之多,规模之大,设计之精妙为全国独有,形成了新桥苗寨古建筑中的一大奇观。
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的“水上粮仓”,建筑为全杉木吊脚式结构,每个建在水面上的小木屋高约3.5米至4米,由4根或6根仓柱支撑,各仓的立柱直径大小不一,仓柱底部立在露出水面的青石墩上。
在距离水面1.5米处,用横穿枋将六根柱子连起来,再横装楼板及板壁,仓顶用青瓦或杉木皮加盖。每仓面积约25平方米,可储粮2500公斤左右,全部粮仓可容纳上百吨粮食。为村民出入仓方便,按仓排位,将粮仓“条块分割”成三横三纵,形成排序井然,错落有致的格局。
每蓬苗年或鼓藏节等重大传统节日,村民们会不约而同在“水上粮仓开”展祭祖、庆丰收活动。随着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粮仓的木柱脚外层已朽成倒瓶颈模样,可柱心仍然坚固鼎立。如今,排列有序、错落有致的群仓,不仅在建筑上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而且对研究黔东南地区早期谷物收割、晾晒和储存方式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已成为吸引诸多民族民俗学者、建筑艺术学者、旅游者前往的一处民俗景观。
最后,来看看“短裙苗第一村”大塘乡新桥村的建筑,依山而建的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贯穿于寨子里的小路时而平坦,时而缓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