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战功赫赫,为什么雍正非要杀他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人们对其看法有所差异,但对清朝君主的评价却是出奇一致,那就是庸而不昏。
公元1722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皇帝病逝,其第四子胤禛继位,改元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皇帝画像
在笔者看来,清朝十二帝里,除了雍正皇帝堪称明君,其他君王大多有所瑕疵,与雍正相比,相差甚远。众所周知,到清康乾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达到鼎盛,而作为康乾盛世过渡的雍正时期功不可没。以至于在很多学者看来,后来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都是在啃食雍正的老本。
雍正皇帝,生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乃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因此胤禛在与其他兄弟夺取皇位的过程中,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虽说清朝大部分的君主不看重什么嫡庶和长幼,可是康熙皇帝却是一个例外,不然也就不会有什么二废二立太子胤礽。
皇九子
雍正夺位的过程也是非常惊险,毕竟九子夺嫡可不是后人虚构而成的。而雍正能夺得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一是自身才能出众,二是用人得当。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懂得韬光养晦。当皇太子胤礽气势如虹时,胤禛避其锋芒,坐视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的明争暗斗,自己却稳坐钓鱼台。
不争是为争,雍正避嫌的种种举动自然被康熙皇帝看在眼中,可以说胤禛越来越简在帝心。
康熙皇帝画像
天子之家无父子,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自然深谙此理,但身为人父又怎会没一点舔犊之情,对天伦之乐又怎会没盼头。诸皇子为了皇位,彼此之间视如仇寇,康熙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而仿佛置身于夺位事外的四子胤禛自然让康熙皇帝青睐,所以雍正在储位斗争中的胜利,有其必然性,而不是后人所杜撰的篡改遗诏。
雍正继位后,朝政不稳,自己的那一大帮兄弟各掌要权,自己老爷子康熙后期的弊政逐渐突显。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雍正锐意改革,登基伊始,就明发上谕给地方各级文武官员,讲古代纯臣,皆“兴利除弊,以实心,行实政”,发出为国计民生进行兴利除弊的改革号召。对于兄弟们结党营私,雍正先是隐而不发,后又抓住时机将其一网打尽,尽显一代明君气象。
可是朝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龙功臣年羹尧仗着自己的丰功伟绩,越加目无君上,失去了臣子对天子应有的敬畏之心。
年羹尧画像
年羹尧,白旗人,其父年遐龄乃是康熙一朝的重臣,所以家学也是当时的一流。年羹尧一开始并不是一个武将,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官——翰林院检讨。后来年羹尧在康熙皇帝平定准噶尔之战中,爆发出了不平凡的武略才能,于是被康熙皇帝任命为定西将军,主管川藏军事。
除此之外,年羹尧还有另一层身份——雍亲王胤禛的大舅子和门人,因此雍正继位后,对其也厚赏有加,隆恩不断。
雍正是怎么重用年羹尧的呢?
关于这一点,清史有载:“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
这无异于将清朝的西北地区的安防完全交于年羹尧一个汉人身上,这在清朝开国以来只有洪承畴才有这样的待遇。虽说清朝皇帝多次晓谕天下说“满汉一家”,但事实到底如何,想来大家心里也都非常清楚。所以这对于年羹尧不可不谓恩重如山。
所幸的是,年羹尧也没有辜负雍正皇帝,他先后平定西藏,青海和郭罗克之乱,从此雍正一朝西北再无大患。
单眼镜戴花翎(左)和双眼顶戴花翎(右)
年羹尧班师回朝后,获赐双眼顶戴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子、紫辔等尽显尊贵之物。除此之外,雍正皇帝还给其加官晋爵,晋升为一等公。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年龄相近,雍正和年羹尧的私交也是非常好,雍正在给年羹尧奏折的朱批中曾写道:“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
这完全不是以一个铁血君王的口吻,而是兄弟和挚友。如果没有后来的事,两人的故事未尝不是一段君臣佳话,可惜却被年羹尧自己毁了。
雍正二年,在赴京途中,年羹尧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完全违背了臣子出行依仗之礼,这也遭到了雍正皇帝的猜忌。在这之后,年羹尧更是作威作福。
原本就有了功高震主的嫌疑,再加上这番猜忌,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年羹尧剧照
次年,忍无可忍的雍正皇帝以“年羹尧深负朕恩,擅作威福,开贿赂之门“等罪名将其捕杀。
最终还是应了那句至理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曾经风光无限的年大将军就此灰飞烟散。